控制装备重量的艺术——轻量化
初听到“轻量化”这个名词的时候,一定觉得轻量化是一个进阶版的概念,不过说穿了,轻量化就是去控制装备的重量,而这样的事情是每一个人都会做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异罢了。
为什么要轻量化?
再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可以逆向思考一下,为什么不? 如果能满足同样的需求,却能带轻一点的装备,何乐而不为?
户外装备对于登山徒步者来说有很多方面的需求及考量点:
每个人可以依据自己对各方面的要求选择适合的装备组合,而轻量化初级的目标就是在能够达到原本各方面的需求 (甚至更好) 的前提下减轻整体装备的重量。减轻整体装备的重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减少关节的负担让你能更健康更能享受大自然,不过除此之外实行轻量化也还有其他重要的目的:
1. 为了走入户外
几乎没有人能靠一己之力将原本日常生活的所有物品全部带上山使用,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须要做取舍,因此可以说轻量化其实人人都在做,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2. 为了完成路线
尤其是困难路线及极端环境下,背负的重量直接影响路线完成的成功率。
3. 安全考量
登山徒步三大意外类型有三失:迷失、失足、失温 迷失常常是因为山野判断能力的缺乏;过重的装备容易引起疲累与重心不稳并降低发生失足时的反应能力造成更大的伤亡风险;不足的装备则很可能会造成失温的风险。因此控制装备的重量与携带足够的装备并且提升山林知识及山野能力均是户外登山的重要基本观念,因此在行程前审慎的评估自己的装备与重量,是一个重要而且必须的动作。
4. 帮助他人
背负过重的重量使人自顾不暇,除了自身较难应付突发的状况外,在队友发生状况也难以提供协助。
一般在户外领域里大家会将背包、营帐、寝具三项称为三大装备(big three),这三项通常占了所有装备中很大部分的体积及重量,因此轻量化从这三项开始着手会达到很大的效益。
户外三大装备之背包篇——轻量化打包
关于三大装备之首,在细说轻量化收纳所有装备的母体——背包 之前,我们可以先试着颠覆几个以往传统登山的既定印象:
1. 背包空重不是重?
一般而言,传统的登山背包为了达到较高的舒适负重,大部分使用粗勇的支架及厚实的泡棉来做为背负系统。两、三公斤甚至三、四公斤重的背包虽然具有优异的背负性能,但重量就是重量,肩头上多了几公斤还是会造成健行者的负担。如果选择轻量化材质、精简设计的背包,搭配适合打包技巧以及控制装备的概念,就能兼顾轻量化与舒适性。
2. 背包是轻量化最后的步骤 ?
背包是登山徒步者最不可或缺的装备之一,选择适合的背包会是新手第一个面临的问题,走入户外前就应该试着理解自身的需求及可能背负的重量。选择背包就像选择车子一样,依用途而决定款式。如果是一般代步使用,一般会选择省油的轿车,开砂石车或跑车则不是那么适合。
轻量化背包除了材质上的差异外,更精简的设计以及使用无架式背包搭配进阶打包技巧是更进一步轻量的关键
3.选择合适自己的背包
要想触接户外活动,不外乎的必须要淮备一个背包,无论是传统的或是轻量化的,才有办法去装载其他各式各样的装备,而如何选择背包,这就得看你的行程、经验以及技巧而定。不过无论如何,对于背负的总重来说(以一般背负重量12~15kg来说),轻量化的背包与传统背包空重的差距可能就佔了超过1/10的比重,影响不可谓不大。
无架式轻量化背包——虚拟框架打包法
轻量化背包与传统背包的差别除了材质外,精简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为了更进一步的轻量化,我们会使用无框架的背包,利用一些打包技巧来达到与传统背包接近的背负性能,简单的说就是利用携带的其他装备去组合建立一个虚拟的框架来完成背负系统。
1. 整理零散的物品:
利用收纳袋或塑胶袋整理零散的小物,尤其是基于精简设计而较少隔间的轻量化背包更需要细心地整理,这么一来不只减少找不到东西的困扰也让接下来的打包动作可以更顺利。
2. 选择虚拟框架的基础:
隔夜的登山健行通常免不了得携带能保温并舒适入睡的睡垫,睡垫很适合作为虚拟框架的基础,试著平整的收纳在背包背部,或者环绕成一圈置放于背包内部,就相当于一个软式背板,接下来指要细心地打包物品使软式背板坚固硬挺,即能达到近似传统登山背包的背负性能!
3. 打包行进间用不到的物品,并利用长状物品帮助支撑虚拟框架:
一般而言我们建议打包物品前在包内放入大防水层。接下来就是先置入行进间用不到的各项物品。为了让背包整体重心在靠近背部中心,建议底部先塞入密度低而蓬鬆的装备(例如睡袋),接著将密度较高的沉重物品(例如食物,燃料,水)放置于靠背处,而背包前方置入密度较低的物品(例如保暖衣物)让背包的重心维持靠背。另外别忘了将长形坚固的物品(如水瓶、营柱) 置放于靠背两侧来加强支撑虚拟框架。
Tips:
1. 利用露宿袋或地布作为防水层,一物多用减轻重量。
2. 蓬松物品如睡袋及营地保暖衣物不要装收纳袋就可以自然填充于物品间的缝隙,背包形状更完整好背。
3. 由于无架式背包没有传统背包的硬式背板,打包时须注意背部平整性。
4. 不须防水的物品可置放于防水层外。
4. 依使用频率依序收纳行进间会使用到的装备:
无论是否轻量化,打包的顺序都是一门学问,按照使用频率与行程收纳装备,会让你在拿取物品时省掉很大一部分的困扰。另外也别忘了重心位置要一并考虑进去。
Tips:
1. 行进间可能使用的物品可以置放于外部网袋,这么一来主袋空间在到营地前都不需要开启。
2. 打包完后防水层稍微卷几圈,防水性能就足以应付各种天气状况,省去使用背包套。
3. 记住物品的置放位置,尤其是雨衣裤以及头灯等紧急状况时得用上的物品。
5. 适度压缩与整理背部来完成虚拟框架:
当装备都收齐了,最后你需要做的是适度压缩你的背包,使得背包扎实而形状稳定,并且简单整理背部让他平顺符合自己的背形,这么一来背包就彷彿是有框架的传统登山背包一样能够有效地将重量传达到腰带上,享受轻量又自在的户外活动!
总结著来看,其实各种背包都有其优劣得失,必须依照行程、自身能力技巧以及需求来做选择,就像是最一开始表格所做的比喻一样,开著砂石车去便利商店买东西、下雨天骑重机出门,都是相对比较不适宜的事情。如果今天是多天的行程,我们却为了轻量化而背负10升的背包导致舍去必要的装备,那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轻量化;反过来说,适当的轻量化,一样可以带给你更舒适又安全的户外感受!
户外三大装备之营帐篇——轻量化宿营
营帐,想必是隔夜登山很头痛的装备之一,一来体积大,二来重量也不轻,使用过后溼掉的营帐在收纳上更是一个问题,背负起来也是痛苦的来源,但对于没有山屋的路线上来说,却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装备。因此如何有效的轻量化营帐,可以说是户外控的必要课题。
首先我们可以先衡量一下自己对于宿营的需求,综合考量后再来选择适合的营帐,一般可以由底下几个方面来做评估:
- 遮蔽性
- 抗风性
- 通风性
- 防水性
- 空间大小
- 能否自立
- 重量 & 收纳体积
接著在轻量化营帐装备的部分,这边也整理出几个方向提供大家参考:
以单层帐、单层简易帐或天幕帐取代双层帐
一般传统的帐篷具有双层结构,外帐提供防水遮蔽,内帐通常提供底部的防潮并且具有防虫纱网。为了减轻重量可以依据自身对遮蔽性及方便性等要求选择单层帐、单层简易帐或天幕帐。
1. 单层帐(single wall tent):外层防水外帐与内层地布及防虫网结合为一体的四面遮蔽营帐。
2. 单层简易帐(Shlter):通常为四面或三面遮蔽但是不含底部,需搭配地布或够大的睡垫作为底部防潮。
3. 天幕帐(Tarp):一般为长方形平面式的防水布,并在各个边角提供拉绳。除了长方型之外有各种不同形状的变形,可以考虑天气状况以千变万化的搭设方式可以达到一到三面甚至四面的遮蔽。同样需搭配地布或够大的睡垫作为底部防潮。
Tips:
扎营点须考量风向、积水、排水等天候因素。
天幕帐搭设为双面遮蔽时,建议睡两侧的人员可以配合露宿袋使用。
天幕帐可依天气状况变化搭设方式。
携带足够的营绳及营钉来应付不同的搭设方式
妥善处理返潮现象:
1. 选择空间够宽敞的营帐。
2. 考量扎营点与通风。
3. 适时擦拭外帐内壁的露水。
4.视情况搭配露宿袋使用。
营帐材质的根本轻量化
每种营帐采用的材质不同,尽管是相似设计的双人帐仍有可能有相当大的重量差异,选择轻薄防水的布料、轻盈坚韧的营钉营柱、纤细强韧的营绳所组的营帐可以获得较轻量的规格,这一部分往往是一分钱一分货,质地越轻且品质优异的营帐通常价格也不便宜。
共用营帐,选择最适当人数的帐篷
携带的帐篷大小可依出队的人数及路线做调整,一般来说类似材质及设计的四人帐的重量分散下去每个人背负的通常会比两顶双人帐来的轻,一顶双人帐则会比两顶单人帐来的轻,妥善的分配共用可以减轻不少重量负担。
利用登山杖或是天然植物、地形取代营柱
营柱是一个不容易打包的东西,除了重量重外,它的体积较为狭长不好收纳,市面上有不少营帐设计为营柱可用登山杖取代,如此一来就不需要额外去负担营柱的重量。更甚者,可以利用营绳配合天然地形或植物来搭建帐篷,达到更轻量的效果。
上图利用树木架设天幕帐搭配吊床的营帐系统,适合应付不平整、泥泞以及多蛇虫的地面环境
扎营的方式很多种,相对应的装备也是多如繁星,山林间的猎人,常常利用天然屏障不用营帐也不须睡袋即在火堆旁酣酣入睡;有些人则是在豪华的露营车内依然辗转难眠,如何去选择自己与路线最适合的营帐装备需要一点经验与学问,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户外控值得去研究的。
户外三大装备之寝具篇——轻量化寝具
寝具讲的白话一点就是睡觉的用具,一般人一整天有大约1/3 的时间处于睡眠的状态,这是人体进行休息充电的必要过程;充足而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隔天的精神与活动,从事户外活动也不例外。寝具占着背包内装备相当的体积与重量,如果能够背得轻又睡得好,对登山健行者有非常大的帮助。
说到登山健行的寝具,大家最直接会想到的大概就是睡袋 ——代表山上棉被的装备,因为我们不可能将棉被枕头一併这类的东西带上山,因而产生出这种携带型装备,市面上的睡袋通常会标示建议的舒适温度,方便登山者考量其登山的环境温度来选择。关于登山的寝具指的并不是单一的装备,睡袋其实只是寝具的其中一环,就像在家中睡觉时除了棉被外,睡觉时的穿着、床垫、空调等等都是用来维持我们睡眠品质的硬体设备,在山上也是一样,我们利用睡袋、睡垫等等装备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传统轻量化睡袋
1. 形状的设计:
传统的睡袋会利用剪裁成更合乎人体的形状的方式减轻重量,最常见的木乃伊型的睡袋即使为了利用最少的布料及填充物达到最佳的保暖效果。
2. 材质的选择:
採用高蓬松系数羽绒+低丹尼数超轻表里布,羽绒的蓬松系数越高,就可以以更轻的重量达到一定的蓬松厚度,提供足够的保暖机能,但相对来说,这类的材质通常也花费不斐。
实际操作 :
1. 选择尺寸适当的羽绒睡袋,可使羽绒充分蓬鬆且不会有太多多馀的空间而达到较佳的保暖性。
2. 羽绒睡袋相对于化纤睡袋来说较轻盈保暖,但受潮会大大影响保暖度,因此潮湿易下雨的环境,尤其是使用遮蔽性较差的天幕帐及简易帐或空间较狭小的单层帐,建议可以搭配露宿袋使用。
针对系统化思维设计的轻量化睡袋:睡袋本身即设计为系统化搭配其他装备使用,系统化的思维能利用装备间的搭配达到轻量化且舒适的成效。
1. 无帽兜式睡袋:
不含帽兜部分的睡袋可以搭配使平常行进间穿戴的保暖帽兜变成完整的睡袋
2. 被褥式睡袋:
我们在家中棉被搭配床垫使用,登山者携带睡垫来提供隔绝地面的寒气以及舒适性;然而一般睡袋的底部在睡觉时会被身体的重量压扁而失去蓬松性,不蓬松的部分的隔温性相对变得较差。被褥式的睡袋即舍弃了睡袋底部的部分,以睡袋+睡垫视为一个睡眠系统来减少多余的重量。这种特殊的睡袋是以类似棉被用铺盖的概念,配合一些细节的设计来达到良好的固定性,避免冷空气从间隙入侵,提供我们舒适的睡眠。
实际操作:
1. 被褥式的睡袋通常在底部有数条调整带,记得调整其与身体的紧密程度来应付不同的气候条件。
2. 无帽兜式睡袋及被褥式的睡袋通常都缺乏帽兜的部分,因此要特别注意头部及脖子部位的保暖。
轻量化的更高境界——进一步的系统化思考
想要达到更高的轻量化境界,不妨更进一步的思考,寝具的系统并不只局限于睡袋与睡垫,营帐、保暖衣物等等装备都可以纳为寝具系统的一环。更进阶的轻量化寝具,无非就是要以系统化整体全面的思考来组合出适合环境的寝具系统。
利用外套、毛帽取代传统睡袋帽兜部分,收纳袋装衣物做枕头,由于使用半身睡垫所以以背包帮助下半身底部隔温。
实际操作 :
1. 尽可能利用所有携带物品来完成寝具系统
2. 携带半身睡垫来提供上半身良好的隔温,下半身利用背包等物品来帮助隔温
3. 保暖帽间做为无帽兜式睡袋的帽兜
4. 以背包的背板作为睡垫的一部分
5. 以较轻薄的睡袋搭配所有保暖衣物来达到足够的保暖性
6. 将些许衣物放入收纳袋做为枕头使用
7. 记录各种搭配组合对自身的舒适温度作为将来使用的参考,携带恰当保暖程度的组合
8. 潮湿环境可选用化纤产品
本文关于轻量化的讨论仅是提供给户外控们一个有关登山装备的思考与选择,并非轻量化即好,而是根据不同的行程与自己的需求,来决定自己的登山装备,无论如何,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安全!
- 跑鞋中的劳斯莱斯-Saucony Cortana 3支撑旗舰开箱
- 发布于 03月13日
- 适合做CCW的战术EDC 迪克 LK5283小战神
- 发布于 11月30日
- 好看又好用的“绿茶表”——Suunto Ambit3 Run腕表测评
- 发布于 08月26日
- 轻巧自如 疾如飞燕——羽量级专业竞速运动手表COROS高驰PACE 2
- 发布于 09月04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