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山火,与取与得。功不唐捐,莫之与京—SOG Baton Q系列工具钳测评

 扮兔子的熊  2  9744

按理来讲,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拿到SOG的这套Baton Q系列组合工具笔就应该马上去试用去写文章去发测评,但我这次有新的想法。

写这篇测评之前,我就琢磨自己到底算不算是SOG的老用户,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读者并不想去看一篇似是而非的测评,即便是对于测评者而言,也应该尽量不去触碰缺乏发言权的领域。

古人云“未见其面,先闻其声。”最早是从刀圈里知道了SOG,当时对海豹特种部队所使用的SOG刀具崇拜之极,但第一把SOG却是大学室友送给我的B66工具钳,这是近乎15年前的事情,之后又陆续入手了几把SOG的家伙什儿,总体感觉虽物有所值,但远远谈不上惊艳。好在也算是有过这十几年的使用经验,能用文字分享给读者。

如果你像我一样,在2003年以前就接触过SOG的产品,你就会同意我上面的那段话,“物有所值,惊艳未满”。这与SOG的发展历程是密切相关的,从越南丛林杀戮场走出来的品牌设计理念,娘胎里就带着朴实无华,在汲取前人经验的背后,想带出独属于自己的品牌精神并不容易。好在SOG的商业路线获得了成功,在北美的户外店里你总能看到一面挂满SOG的展示架,但我认为这不能称之为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品牌文化,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倘若你听说过威廉亨利,就会理解我想表达什么。

直到前年,我在北京ISPO展会上有缘结识了SOG中国的卢总,才开始真正的去研究这个品牌背后的故事,或者换句话说,我才能有机会接触到SOG商业模式之外,更加灵魂核心的部分。

EDC的概念这些年来对玩家意识的灌输堪称“侵掠如火”,各大厂商赶风潮的脚步可可以说是“其疾如风”,但市场对大多数产品的反应可谓“其徐如林”,随着审美疲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面对EDC产品时,消费的欲望已经是“不动如山”

淘宝的购物车里放的各种EDC物件也有十几种,虽然私房钱足够多,愿意现在就付款的一样也没有。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赞同我所说的这些,这确实是现在EDC装备市场的尴尬现状。如我开篇所说,“惊艳”对于一个品牌的产品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已经审美疲劳,开始拒绝平庸。

2016年,一枚头戴贝雷帽的骷髅头组合小工具进入了我的视界,只要对SOG的起源略有研究,就会对这个设计赞不绝口,虽然简单,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惊艳”。伟大的工业设计总是能用有限的线条勾勒出无限的遐想空间,把每一个功能都恰到好处的融合为一体。从SM1001开始,SOG开启了商业模式成功更上一层楼的设计模式成功,开始把产品做出艺术的味道,而不仅仅只是一柄拼接在一起的金属工具。

2017年,SOG又用一款可穿戴的腰带扣式工具钳吸引了EDC玩家们的注意力,这不仅仅只是设计创意的点睛之笔,工业设计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这种巧妙的设计思路搭配恰到好处的制成品结构,使得携带装备愈加日常化和时尚化,推给玩家们优雅的“惊艳”,从这两款产品上我们可以看出,SOG俨然已经成为行业传统的破冰者,使之充满新的活力。

Baton Q系列组合工具笔,一共有四个型号,从1-4依次命名。从外观上来看,这四支组合工具都拥有“笔”状外观,在合起状态时并未有很大的差别,但其实内部结构别有洞天,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了精准的定位。我们按照“风林山火”的顺序,依次介绍,以供玩家购买前参考。


其疾如“风”-Q1

Q1是这个系列的入门款产品,他的亮点在于获得了TSA(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的认证,也就是说,Q1是一款无需托运直接携带上飞机的EDC工具剪刀,你可以随身带着Q1御“风”而行。要知道美国的登机安检严格程度与我国不相上下,能够取得TSA认证,确实有它值得称道之处。

Q1拥有四项功能属性,分别是剪刀、圆珠笔、瓶起和一字披头,这个设计在传统EDC产品上,总是会向战术笔的方向靠拢,比如说钨钢攻击头这个已经不再时尚的设计元素。但Q1并不如此,他的定位初衷就是一支足够时尚,可以用于日常办公的组合工具笔。

Q1的外观是一个圆润的四棱体,并未有棱角分明的那种强烈冷峻感,整体外形线条搭配偏向内敛,没有为“炫”而“繁”的复杂设计。黑银色的颜色搭配勾勒出粗犷不失精细的视觉效果,可以说对男性玩家的兴趣点把握的很精确,第一眼就有消费冲动。

Q1的细节处理是标准工业化产品应有的模样,四枚螺丝孔平均分布,孔内清洁光滑,没有毛刺,可以看出吹塑成型工艺的精湛,与小五金常见的粗糙感有天壤之别。

背夹上的阴刻LOGO是冲击成型的,边角细观之下依旧犀利顺滑。这片背夹与SOG折刀背夹一样,看起来也显得新潮,并没有因为收缩成本而降低整体感官。此外,各部件也未见到合模线出现,传递出无言的工艺美感。

Q1主体分为两段,金属段略短,表面材质为铝制外壳,进行了阳极氧化处理,磨砂效果极有质感,细密的颗粒倍增手感温润。工程塑料段略长,掺有聚四氟乙烯成分,自带亲肤效果。这两段内部都铺设了金属骨架,使得主体强度有了保障。Q1整体重量大约是70克,重心在金属段,握在手中有明显的工具感,这点区别于战术笔,彰显了Q1的设计初衷。

Q1在书写表现上极佳,由于采用了可更换式的高压InKa太空笔芯(圆珠笔),这种笔芯材质为不锈钢,其尾端是封闭式的,优点是无惧温度和气压变化,轻松应对各种极端环境,书写时笔珠接触纸张后出水流畅顺滑,油墨分散均匀,连贯且字迹清晰,对于我这种很少提笔写字的人来讲,完全打满分。更换笔芯可以通过淘宝搜索“70mm+太空笔芯”,希望SOG官方后续能够提供官方备件以便采购更换。

Q1的主体功能是一把内置弹簧剪刀,弹簧力度适中。开启时,双手同时捏住两端用力拉开就可以释放出剪刀,收回主体时,向内弯曲到底,两端向内推动即可。

建议多开合几次进行磨合,会愈加流畅迅速。内刃部分打磨均匀,非常锋利,剪切时落刃如“风”,伞绳迎刃而断。合闭时贴合紧密,刀尖处毫无缝隙,可见工艺精度水准。虽然开合尺度有限,但对于这种随身小工具来说已经足够,日常用来剪纸、开拆胶带封条、切割伞绳尼龙织带都适用。

剪切时的手感异常顺滑,弹簧力度调整的恰到好处,是我工具库手感排名第一的折叠工具剪。

Q1金属段内还有无锁定机构的内藏式工具一枚,集合了瓶起和一字披头螺丝刀功能。瓶起功能对于热爱啤酒精酿的玩家们不可或缺,但在我印象里北美地区的啤酒完全可以用手拧开,所以这个功能使用的几率应该不高。加上我是个烟酒不沾的家伙,试用了一下,手感倒是不错,Q1的主体起到了杠杆作用,整个力臂很长,不需要很大力气就可以轻松开瓶。

一字披头螺丝刀的宽度是3mm,这个尺寸大致能够兼容PH2左右规格的一字或十字螺丝,尺寸所限不适合用于精细操作,Q1上最粗壮的一根螺丝用来固定这枚工具,所以它可以承受很大的强度,不会出现用力过猛而弯曲断裂的情况。

Q1从整体来讲,作为Baton Q系列的入门产品,其表现和设计都让人耳目一新,以“风”为名恰如其分。TSA认证的加持,使得Q1成为整个Q系列中方便随身携带的唯一选择,可陪你驭“风”而行。

美中不足的是功能略显单薄,加上官方没有提供可替换笔芯的销售渠道,会对玩家造成不便。综上,Q1的综合得分是7.5分。


侵掠如“火”-Q2

如果说Q1是如风般的迅疾,那么Q2就是如火般的犀利,既有锋刃之利,亦有光明之利。在玩家眼里,日常通勤和户外的标配EDC里,是必须要有一支手电和折刀的,这已经成为圈内人的共识,也是EDC晒包出镜最高的两款产品。

Q2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折刀和手电的融合,在以往,没有任何厂家尝试过将这完全水火不容的两者融合在一起,因为它们各自的轮廓都实在是太有鲜明的特点了,既想有锋刃之利,又想有光明之利,犹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Q2做到了这一点,也凭此荣获了2017亚特兰大刀展(Blade Show 2017)年度最具创新刀具奖( 2017 Most Innovative Imported Design – BLADE Show)。其设定是内藏式直刀+单灯头电筒+一字披头螺丝刀和瓶起,和Q1一般简洁,但功能性上更加贴近轻户外和日常通勤的需求。

Q2的外观设计与Q1,3,4略有区别,是Q系列最特立独行的一款。首先,Q2采用的是机械质感十足的齿轮式链接机构,给性冷淡外观的Q2带来了一丝丝蒸汽朋克般的质感。

SOG招牌式的棘轮结构开合顺畅,阻尼感自然,且经多次使用后也未出现松动的情况。这套装置是SOG的招牌设计,其特点是开合轻便,可单手操作。

开启时只需单手按压主刀保险钮(红点处)即可,不需要两手同时拉拽手柄,当然为了使用安全我还是建议大家双手配合来打开Q2的主刀,防止因为手指上的汗液打滑而划伤。

双手开合时,用一只手牢牢握住Q2本体的塑料段部分,然后另外一手大拇指向外侧推动安全钮,释放主刀锁定,稍微向下用力即可开启。

Q2的主刀其锋利程度也是值得一提的,给人一种侵略如“火”的感觉。经了解,Q2主刀采用的是5Cr15MoV刃材,这种刃材并不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材质,在热处理上也不需要非常特殊的工艺,主要用于生产工业用的机床刀具,是一种适合快速切削加工的材质,其特点是保持性和硬度都很高,而且有一定的韧性,与SOG常用的日本爱知AUS系列不锈钢相比更有千秋。

Q2主刀刃型为大平磨V字形,两侧刃线均匀,切割表现的手感顺滑,锋利的刃材赋予其稳定的切割能力,对于常见的胶带,尼龙绳和瓦楞纸都可以迎“刃”而解,类似裁纸刀般的手感,就像我说的那样,侵掠如“火”,锋刃之利。

受主刀尺寸限制,以及没有护手,Q2主刀仅仅是一件普通的工具,开快递,切水果,削皮,清理模型流道等用它非常适用,如果用来削木棍也可以,Q2刀刃长度较为紧凑,切削硬物用力过猛会发生滑刃的情况,建议戴上手套防护割伤自己。

Q2的手电位于塑料段内,采用单灯头设计,普通7号可以达到75流明输出,换装锂电7号电池(10440,600毫安)后,输出有明显提升,配合反光碗在5-10厘米得到的光斑柔和,没有白色眩光,有效照亮距离在10米内,满足轻度户外和城市通勤需求。

单输出功率的线路设计有助于延长电池续航能力,一枚普通7号电池可以提供约40分钟的稳定照明时间,在你需要时,Q2的光明之“利”必能为你所用。

Q2灯头部位设有防滑螺纹,点亮方式为旋压开关,新品到手后,需要注意要把灯头触点端的红色绝缘片取出,才能顺利点亮,长期不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取出电池,防止电路断续接触造成的老化。灯头部分装有水密胶圈,具备一定防水溅和雨淋的能力,但凭经验来说,不防泡水。

Q2电筒的电池仓即是其主刀的手柄,开启主刀后,金属段和电筒工程塑料段共同组成一个宽度足够的手持端,增加了握持稳定性,能够胜任中度切割操作任务。

Q2的一字披头螺丝刀和瓶起功能与Q1一致,一样的实用,也一样的没有锁定机构,虽然不存在用力过猛而折断的风险,但毕竟不是设计给高强度环境的,玩家使用时要酌情考虑。

Q2可谓是Baton Q系列中的满分之作,单从设计构思的角度来讲独树一帜,既有侵掠刀锋之“利”,兼有撕夜光明之“利”,以“火”为名,以“刃”为实,“名”副其“实”。时尚和实用合二为一,满分之作自然不同凡响。


其徐如“林”-Q3

如果说Q1,2,4除了笔式外观外,还有独属于自己的设计思考之处的话,那么,Q3则是SOG组合钳的传统继承者。见仁见智的来看Q3,它的设计更加尊重传统,顺滑自然的继承,又从容兼顾日常需要工具的所有应用场合,其徐如“林”是他的代言词。

Q3的设计思路最大限度的突出了SOG组合工具钳的特点,如果你有一支B66与Q3进行对比,就会知道“传统继承者”对Q3而言名至实归。如果你是SOG工具钳的拥趸,那么这支Q3一定能够同时满足你对时尚和传统的追求。

Q3拥有同样的Q系列开合式外观,典型的北欧性冷淡设计风格,用以彰显其工业美感。

两段手柄内分别隐藏了8支多功能工具模块,且两侧工具模块带有锁定机构,加上主钳,合计可以实现13种不同的功能,虽然谈不上十八般武艺精通,但比起传统造型和设计的组合工具钳也不显局促,一句话总结,3哥,稳!

Q3的开启也是通过拉拽手柄实现的,玩溜以后可以用甩的方式实现单手开钳,这个因人而异,手劲儿大的能做到。

开合后的主钳尺寸略小于B66主钳,显得较为单薄,钳口内集合了三种功能,前端可实现夹捏拉拔细物,中段可用于拧旋螺丝,后段是线缆剥皮切口,也可以切断铁丝等硬物。

钳口闭合后严丝合缝,这个好传统在SOG所有的钳子上都有体现,也说明中国制造的工艺水平早已今非昔比。

Q3工程塑料段内的四种组合工具模块分别是,十字螺丝披头,精密仪器螺丝批头,刮擦切刀(内锥刀)和平头修整铲刀(雕刻凿刀)。

十字螺丝批头大家最熟悉,这只批头也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尺寸,一般家具上用的花口螺丝都可以用它打开。

精密仪器螺丝批头也叫珠宝螺丝批头,是一字批头,适用于眼镜,精密仪器上的细小螺丝。

刮擦切刀(内锥刀)是一种没有开刃的刮刀,平时我们一般用不到这种工具,对于从事土木工程作业的人来讲,对它的用法不陌生,可以修整软质金属,例如铜质管壁的内径,日常用它刮擦物体表面附着物也是可以的。

平头修整铲刀(雕刻凿刀),这种刀头可以用来切削流道,去除毛边,切掉黏着物,C4炸药的修形也是离不开这种铲刀的。

Q3金属段内的四种组合工具模块分别是,主刀,开罐刀,一字螺丝刀和锉刀。

主刀刃材同样选用了5Cr15MoV的刃材,同样也是V字大平磨,刃线分布均匀,开快递,隔断绳子没问题,但刃长有限,切苹果还是换个水果刀比较好。

开罐刀改在十几年前还比较常用,那时候吃盒午餐肉罐头就是挺美一件事情,现在用的少了,对于户外玩家来讲必备,但城市里用到的机会就很少。

一字螺丝刀就不说了,这个组合模块还有瓶起功能。锉刀一般也用的比较少,经常做手工做模型的玩家会用得到。

Q3综合来看,就是一款B66被重整结构后放进了一支笔中,优点是工具模组都有锁定机构,配合笔身长度能够起到的杠杆力,操作时更省力顺手一些,同时重量和尺寸同时降低也更利于随身携带,终于可以摆脱腰带携行的唯一方式。

缺点也是有的,换用笔式结构后,工具模块的尺寸都相应减小了,也就意味着Q系列无法担负重度户外的要求,定位在一条适合城市环境,让玩家找到更多时尚感觉的产品线,给人足够的“惊艳”。

如果你是传统的SOG拥趸,那你选择Q3就对了,补足轻户外短板的同时,也延续了传统应有的沉稳风格,还可以拓展出更多的玩法。如果你是一个时尚达人和玩家,那你也应该选择从Q3入手,这样你的背包里就能多出一个吸引眼球,又酷又潮的新玩具来,而且还有相当的实用性。

总之,Q3是一款自带徐徐从容的产品,日常场景中我们需要工具的场合它都能够完美胜任,可打8分。

8支多功能组合模块组成了一片工具丛“林”,加上对传统的徐徐继承,Q3的亮点在于此,缺点可能也在于此,如何取舍,见仁见智。


不动如“山”-Q4

Q4是Baton Q系列目前的旗舰产品,虽然不能确定未来SOG是否还会推出Q5,Q7更高的型号,但就从Q4所达到的高度来说,不仅是SOG,整个行业想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的难度愈来愈大,犹如珠峰一般难以跨越。

站在玩家的角度,我当然希望更多更新颖更实用的EDC设计不断出炉上市,跨越曾经的旗舰产品,但单就目前来讲,Q4所树立的榜样地位,短时期内,不动如“山”的地位不会被打破。

Q4的外观,尺寸和重量是Q系列中最大最厚最重的,但他仍然符合随身便携的标准。主体重170克,加批头套装和皮套后的总重接近300克,相当于半罐可乐。

长度约为15厘米,接近一支标准长度的战术笔,考虑到Q4的主要功能就是这套可更换的螺丝批头,所以出门要带就带齐一套,如此一来,放进EDC包里较为合适,建议SOG考虑在Q4皮套上加一个腰挂孔,提高便携性。

Q4除了主体外,还包含一套12支单独的可更换螺丝批头,以及一个携行用皮套,这是与Q1,2,3最大的区别。这套独立的可更换螺丝批头尺寸从V1.5到VT20,涵盖了一字,十字,内六角,内梅花四种形式。

等于说,Q4成为了一支媲美专业工具箱的便携式工具笔,他更加适合从事修理工作的专业人士,换句话说,是狂热EDC玩家的首选之物。

Q4的这套螺丝批头合计有13支,一共14个不同规格尺寸。其中Q4主体内自带一支双向批头,另外的12支批头存放在专用的磁吸收纳架中,取用时用指甲在收纳架背后一推就能取出。

Q4的这套螺丝批头设计,乍看之下美感欠缺,没有足够的“惊艳”。塑料段上的那个手推钮,我刚开始以为是用来锁定螺丝批头用的,装上随主体附带的批头后,惊喜随之而来。

这个推钮实现的用途是顺逆时针双向锁死功能,也就是说,装上螺丝批头后的Q4,与棘轮扳手拥有同样的操作性,设定好顺时针(旋紧)或是逆时针(松脱)之后,手腕握住Q4本体旋转,批头不必与螺丝分离就可以实现快速旋紧或是松脱,在此操作过程中既方便又省力。

Q4的棘轮式双向锁定手柄设计可谓是业界内首见,以至于我非常想拆开这支Q4的手柄外壳一探究竟。如果在后续的使用中,Q4的这套棘轮结构足够耐操,那么可以说Q4的性价比超高。

Q4的金属段内集合了4片工具组合模块,具体功能与Q3一致,在此不复述了。

原厂配置的随行皮套采用磁吸式设计,外观简洁大气。可以容纳Q4本体和螺丝批头套件,装入后需要用手捏一下让两者对其,这样不会受到外力作用时意外打开。

需要注意的是,Q4螺丝批头挂架和皮套都采取磁吸设计,请远离手表,银行卡等物品,这点也是我在前面说最好不要放在衣服口袋里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Q4无论是从设计还是实用性角度而言,亮点都非常突出,便携性是其唯一的缺点,可打8.5分。

在短期内都很难看到超越其的产品出现,我们可以把Q4视为EDC圈内笔式组合工具的一座里程碑,犹如珠峰般耸立,其不动如“山”的地位将来究竟由谁来打破,我们拭目以待。


到了总结的环节,“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句来自于孙子兵法的古语,用来形容SOG的Baton Q1-Q4显得恰到好处。

Q系列可谓是SOG对于EDC工具理解的高度诠释和阐述,用独具匠心的工业设计美感带给玩家四重奏般的“惊艳”与赞赏。Baton Q系列没有堆砌繁杂的功能,却把每一方面的功能做到该有的样子,而不仅仅只是摆设。

在拥有的这些功能里,涵盖了我们日常极其常用的各方面,没有本末倒置为炫而炫的设计,这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

低调朴实,细节优秀,线条流畅且工业设计独具美感匠心,手感舒畅,Q系列的溢美之词可以很多。

在愈来愈强调玩法的EDC圈里,无论你追求的是成为时尚达人,亦或是狂热的城市生存玩家,Baton Q系列总有一款适合你的产品在那里等你。

 

标签:

分享至 /
 
  

  1. 鸿鹄义生兮 2017-10-11 09:29 #1

    如果是老司机sog自带说明书,虽然是英文,但是棘轮使用也是跃然说明书上的,建议多研究下说明书还是有好处的

  2. 云离 2017-10-11 22:00 #2

    Q1国内安检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