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棉小泰坦初冬西藏6000米级雪山实操测试报告
前言:关于P棉小泰坦的做工,已经有很多兄弟发过评测了,我就不再赘述,这个帖子仅讨论P棉小泰坦在本次登山中的使用
话说兄弟我现在只有11月份公司放假以后才能有时间出去登山,所以今年早早就计划了去西藏。上一次到西藏攀登唐拉昂曲峰(6330米)还是06年9月底的事了。今年约了3个北京的兄弟,于11月初攀登位于西藏浪卡子的卡鲁雄2峰(6500米),再顺道考察对面的宁金抗沙(7206米)。
9月底,野猪假惺惺地给我寄了件P棉小泰坦过来,说实话,我开始也没太在意这玩意儿,因为我有一件凯乐石的Primaloft棉服。不过填充的是100g Primaloft Sport级别的棉,厚度和野猪的P棉内胆填充的170G/M2的 Primaloft ONE 系列倒是没法比。
因为是准冬季攀登,所以出发前关于衣物的选择颇为头疼。极星给了一件最新款的软壳和一件7000米级的羽绒服,但是绝大多数行军时候肯定穿不住这个羽绒服。好吧,那就必须得再带一件薄羽绒内胆。问题是这个软壳是修身设计,S码我穿着居然很合身,里面明显是穿不了羽绒内胆了。比划了半天,一拍脑门:TDE P棉小泰坦正好比极星软壳大一号,套在外面穿不就行了么
出发前整理好的个人装备,可以看出对保暖性的重视。服装从内到外依次为:zealwood 260克美利奴羊毛内衣一套,凯乐石 POLARTEC Power Stretch贴身抓绒衣, POLARTEC P200抓绒裤,极星防风软壳,卡瓦格博冲锋裤,TDE小泰坦棉胆,极星密巴羽绒服(充800蓬鹅绒330克)
<ignore_js_op>
在羊卓雍错(4500米)边上,从里到外依次穿着美利奴羊毛内衣,凯乐石 POLARTEC Power Stretch贴身抓绒衣,极星防风软壳,风太大,扛不住,赶紧套上P棉小泰坦,大小还真合适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提前一天去侦察线路在公路上拍的卡鲁雄冰川,挺壮观的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浪卡子县,比内地的乡还小,海拔4500米,晒着太阳还是很冷,气温在零下五度左右,泼水在地上一会就冻住了,把棉胆套上了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出发之前,光是公用装备,高山靴和食品燃料就打了三个驮包
<ignore_js_op>
浪卡子上山,所有装备都精简到背包里了,这就是苦逼的纯阿式攀登,没办法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一早包了个小面到山脚下的公路边(4700米),太阳刚出来,赶紧上山。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出发时候,背包实在塞不下了,只能把TDE棉胆捆在背包后面,我个人负重接近20公斤。
PS:下图系视频截图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出发一小时,休息。身上出汗了,背上有点湿,把极星软壳脱掉透透气,换上TDE棉胆,让内衣干一会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休息好了,直接把极星软壳穿在棉胆里面,出发,这是一个流沙坡,小心通过。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快到冰川了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大家也陆续到达冰川边上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上冰川,穿安全带,上冰爪,背包好歹轻了几斤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我走第一个,必须的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我和李峥一个结组,大于和楚门一个结组
<ignore_js_op>
上了冰川,积雪最深的地方过膝盖,完全出乎我们的预计,在这种雪况下攀登将是非常艰难的事情。风也越来越大,我们这次带的2顶帐篷都是单层帐,我这顶 Fitzroy 很结实,但是大于他们的 First Light 就有点悬了,我一边走一边观察能有避风的地方扎营。好歹给我找到了一块凹地,这个是我们的C1营地,前后都有阻挡(5400米)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卡鲁雄这边是个大风口,从喜马拉雅山系刮过来的风没有遮挡一路吹到这里。一到下午,风速达到每小时60公里以上,反应堆只能在帐篷里烧水了。帐篷里面避风,现在温度在零上,外衣可以只穿极星软壳,晚上气温降低的时候再套上TDE棉胆就足够对付了。大于这次的状态不太好,走得很慢,比我们晚一个小时才到C1营地。雪况很糟糕,粉雪,很深,而且冻不住。再加上大风,给建营固定帐篷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现在说说睡眠准备的情况,我带的是Therm-a-rest NeoAir All Season气垫,R值4.9,保暖不是问题,需要考虑的是垫子充气和漏气的问题,还好我的肺活量不错,在山上全靠嘴吹,也没有吹出高反,垫子也给力,没有发生被扎破啥的意外。这种气垫最大的好处是舒适,毕竟有6.3CM厚,像个小席梦思似的,地面有些小坑洼,可以直接无视不过和楚门带的EXPED的羽绒气垫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EXPED的羽绒气垫因为填充了羽绒作为保暖介质,所以R值达到了惊人的9!厚度也是9CM!这简直就是土豪的席梦思啊 当然重量也有900多克了
<ignore_js_op>
EXPED的羽绒气垫最神奇的设计,看到这两个手掌的标记没有,反复按压这里,垫子就充起来了(这种羽绒垫子禁止用嘴吹气,因为羽绒打湿了就不保暖)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这个是排气钮
<ignore_js_op>
我这次带的是两条羽绒睡袋,都是800蓬羽绒的超轻款睡袋,一条ontrip充绒800克,另一条kingcamp信封睡袋充绒200克,两条睡袋加一块全重1600克,套着睡。C1海拔5400米,夜间最低温度在-14左右。有过冬季露营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在这种温度下睡一觉起来,睡袋胸口那一片一定会结冰,因为人在夜里呼出的大量水气在低温下就直接凝在胸口那里了,所以高海拔攀登一般会使用防水面料的睡袋,因为攀登周期较长,这种睡袋可以较好地防止羽绒打湿,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问题是这种睡袋重量和体积都偏大,再说我也没有睡觉前我琢磨了半天,明早起来睡袋结冰了咋办?看看身上裹着的TDE棉服,野猪不是说这玩意打湿了还能保暖么?再说本来这个棉服也是穿外面的,即使结了冰,明天出发太阳一晒不就全干了么 。于是钻进睡袋,把羽绒服盖腿上,把棉服盖胸口。这一夜睡得不太好,主要是风大。风吹动帐篷,霜就一个劲往下掉。第二天早上6点起来,睡袋很干(霜掉在睡袋上化不了),TDE棉服下摆(因为领口那里比较窄,我是把棉服下摆盖在上面的 )结了一溜冰棱,不算太厉害
大于和楚门带的是Jetboil的一体炉,在这个环境不好使,烧水很不给力,于是早上起来还得用我们的反应堆给他俩烧了两锅水,时间耽搁了不少,收拾完东西出发已经是上午9点了。出发前大于说今天早点扎营,下午风大的时候固定帐篷很够呛。今天的穿着从里到外依次为:美利奴羊毛内衣,凯乐石 POLARTEC Power Stretch贴身抓绒衣,极星防风软壳,TDE 棉胆。棉胆结冰的部分不多,穿在身上没有感觉任何不适。出发40分钟后,我摘掉手套一摸,已经全干了。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昨晚上还想着趁太阳出来前早点出发,雪面能冻上,走起来没那么费劲。
一出门就知道不对,依然是粉雪,只是表面结了一层5公分的硬壳。走一步,塌一步。只想骂娘
太阳出来了,风也渐渐大起来。我和李峥结组行军的速度较快,很快就接近了上面的大冰原。我让李峥原地休息等候,我上大冰原去看看情况,侦查路线。一上到冰原,就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这上面啥遮挡都没有,看来只能在下面扎营了。看到几条大裂缝,都能绕过去,于是我就回到下面,扎营。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我们的C2营地(5700米),风大加上粉雪踩不实,所以用了3只冰锥来固定帐篷 ,大风注定了左边这个FIRST LIGHT 帐篷(绿色这顶)要杯具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对面就是宁金抗沙(7206米)
<ignore_js_op>
冲顶这天,发生了太多故事 我们计划早上6点起床,7点半出发。昨晚看大于的状态不好,结果早上起来说没啥问题,好吧,于是又给他们帐篷烧了一锅水,耽搁了小20分钟。出发时候已经7点45了。因为考虑到今天的气温和风速,所以我今天的衣着从内到外依次为:美利奴羊毛内衣,凯乐石 POLARTEC Power Stretch贴身抓绒衣,TDE棉胆(终于让棉胆做了一回内胆 ),极星密巴羽绒服。
我和李峥结组(注意:两人绳队结组)走在前面
<ignore_js_op>
冰川上的大裂缝(看着挺恐怖,其实很安全,因为你不会往里跳)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大裂缝不可怕,可怕的是暗裂缝 如果不结成绳队行军,一不留神就会铸成大错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通过裂缝区,开始上坡。李峥说他今天状态不太好,跟不上我的速度,要求解开结组各自攀登,我看了看再往上应该不会有能陷下去人的裂缝了,就同意了他的提议,于是各走各的。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雪很深,表面冻了一层硬壳,下面全是粉雪,走起来很吃力
<ignore_js_op>
起风了,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第二天下撤,风基本没有停过。风速在6~8节,短时风速达到10节以上(通过查询国外专业山峰气象网站得到的数据)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回望对面的宁金抗沙
<ignore_js_op>
楚门和大于也慢慢地跟在后面往上走,大于还落在后面比较远,看来状态恢复的仍然不好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早上出发前,我预计今天的攀登时间是下午三点关门。风大加上雪深,我走得也很慢,还得经常背过身去避风。身上倒是一点不冷,因为安全带穿在 TDE棉服上面,外穿的极星羽绒服我一路基本没有拉拉链 ,没有感觉到不适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顶峰就是中间那个小尖
<ignore_js_op>
今早出发时把sunnto 表特意放到极星羽绒服的内袋里,结果还是没能抗住低温
<ignore_js_op>
看了下时间,快12:30,距离关门时间还有3个半小时。我现在的海拔高度大约6200米,距离顶峰的垂直高差还有300米出头,他们弎现在人影都看不见,肯定是没戏了,我加把油还能上顶。但是考虑到今天的风力和糟糕的雪况,我决定放弃冲顶,因为这种雪况下山也得耗费大量体力(到了晚上才知道下撤是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
<ignore_js_op>
垭口的卡鲁雄1峰
<ignore_js_op>
下撤我的速度很快,然后我发现他们弎也早一些时候就在往下走了。很快就追上大于和楚门,我看他俩走得比较慢,于是给他们说我先回营地烧水。又赶上李峥,和他说明天下撤到江孜,把帐篷睡袋气罐都留在营地,休整两天再上来,一举把卡鲁雄1,2峰都拿下,李峥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我和李峥一路撤到大冰原边缘的裂缝区,为了后面两人的安全,我俩把线路上的暗裂缝都挖开了,心想这样不至于还出事吧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我和李峥大概15:00出头就回到C2了,到了营地发现大于的安全带扔在帐篷边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他今天出门压根就没有结组。想了一下,路上的暗裂缝已经被我们扒出来了,顺着脚印走下来应该没事。由于晒了半天太阳,帐篷里温度不错,于是脱掉羽绒服和TDE棉胆,换上极星软壳开始烧水。
第一锅水很快烧开了,这时候我隐约听到有人在叫什么,风大听不真切。问李峥,说啥也没听见,那好吧,继续烧水。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PS:下面因为没带相机,所以最精彩的部分没图
第二锅水也快烧开的时候,帐篷外有终于传来了脚步声。“大于找不着了”,楚门很淡定地站在我们帐篷外面说。“你说啥?!?” 我脑袋嗡一下就木了,因为我很清楚在人在冰川上不见了是什么意思 还记得06年1月份我去田海子搜救,2个湖南山友也是在冰川上消失,至今仍未找到。“我走在前面,大于跟在后面有点犯迷糊,他要往右边走,我叫他直接对着我这边过来,一分钟以后我回过头人就不见了” 楚门把话说完,我递了杯热水给他,让他先歇口气再说。
我脑子里飞快闪过一些念头,大于恐怕是凶多极少,没有结组掉进冰裂缝,生还几率几乎为零。出发的时候他为什么不穿安全带?! 冷静了片刻,我问楚门:你记得他最后大概的位置么?楚门说:我记得。 “OK,我们收拾下马上去找他。” 我看了下,羽绒服太臃肿,还是直接在极星软壳外面套上 TDE棉胆。出帐篷穿上装备,带上绳子和技术器材,风仍然很大。我伸手把楚门脖子上挂的 EOS-1DX相机摘了下来扔进帐篷,“这玩意就别带了,碍事”
一路狂奔上到大冰原,当然看不到大于。 等了2分钟楚门也上来了,我让他指给我最后看见大于大概的位置,不是太远。我直奔过去,远远地看到有一溜模糊的脚印从上面下来,脚印跟前有一个冰窟窿。 那必然就是掉这里了。我趴到裂缝前,大叫:大于!大于!
“我没事,没受伤!” 我发誓,这个绝对是我听过最美妙的声音!往下看,裂缝黑黝黝深不见底,但是我看到了大于就在我下面四米左右。 “我掉下来这里正好有个小平台,本来想自己试着往上爬,但是这里是个负角度,只好等你们来找我”。和大于简单交流了几句,李峥和楚门也过来了。
马上在我身后五米的地方刨开积雪,拧进一根冰锥设置锚点,把绳子固定好,并且在一边的绳头上挂上安全带和一只小镐,给大于放下去(他早上出发的时候就带了一只小镐和一只手杖)。等下面弄好以后,我用PETZL TIBLOC做了一个单向锁死系统(就是绳子只能往上,不能往下)其间风力很大,我们不得不经常背过身去避风,给整个救援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大于在下面使镐往上爬,李峥和楚门使劲拉绳,我在裂缝边上指挥,大家一起努力,很快就把大于给拽出来了。
回到营地,太阳还没落山。脱掉装备钻进帐篷,发现TDE 棉胆衣兜里有好些冰块,琢磨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这个是救援的时候风大吹的积雪落进衣兜里形成的
大于和楚门估计是累坏了,进了帐篷就没出来,啥东西也吃不下,只好给他们烧了水送过去。天黑了,风更大,前两天的风都是刮到半夜就停,今晚的风可是一直没见小,而且越来越大。有时侯你会觉得帐篷都要给吹炸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才知道大于他俩的 First Light 已经给吹坏了 。)再顶尖的单层帐篷也会结霜,风大吹动帐篷,霜就一直往下掉,都没睡踏实,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是这个鸟样,满睡袋全是霜
<ignore_js_op>
下面这个是我的极星羽绒服(盖着脚)和TDE棉胆(盖胸口)
<ignore_js_op>
天亮了,风仍然很大,在帐篷里收拾好背包,烧水。大于说他们的帐蓬已经被吹坏了,李峥出去帮他们收拾装备,刚出帐篷,说看到他们帐篷门口有个橘红色的东西被吹到山下去了 。一会功夫大于说他背包不见了,难道风还能把他的背包给吹飞了?!? 只过了一会,我就信了。他们的First Light 帐篷很小,又加上被吹坏,楚门就把他的EXPED 羽绒气垫拿出来在外面放气,结果一阵大风刮来,硬生生把垫子从他手里刮跑了 楚门和李峥对望一眼:赶紧下撤!
收拾完他俩的东西,最后拆我的 Fitzroy帐篷。李峥在里面拆帐篷杆,我听到“迸“的一声异响,知道坏事了,把帐杆扯出来一看,弯管接头里面套管已经断了 。这款BD Fitzroy 帐篷用的可是顶级的EASTON 7075铝杆,设计就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使用的。估计是一晚的狂风,让接头处受到大量应力,拆帐杆应力突然释放导致断裂。先不管了,下去才是要紧事
<ignore_js_op>
大于的背包没了,我就用First Light 帐篷裹了他的MATMOT CWM睡袋和防潮垫,用绳子捆了让他背上。我们大约10点钟开始下撤,大于反应比较迟钝,走得很慢,我们弎人只能陪着他慢慢走。他的速度越来越慢,从十步一歇,到五步一歇,再到一步一歇,已经出现明显的脑水肿的症状。
<ignore_js_op>
今早上只烧了一锅水,这时候大家水壶里水都不多了,烧水只能下到C1避风的地方。我给李峥和楚门交代了让他们密切观察大于的状况,我先下C1烧水。快速下到C1,用雪铲挖了一个坑,把反应堆放进去开始化雪烧水,先把保温壶灌满了,再继续烧水。看看时间,已经中午一点过了,下撤三个多小时,大于的海拔只下降了两百多米,情况不妙啊
李峥下来了,说大于完全走不动了,现在是走一步要歇十下。 我说:他现在脑水肿越来越明显,背着那些东西还能走下去不可能了,赶紧上去把东西给他取了,我们分担背下去,不然会出大事。于是李峥放下背包上去接人,不一会就看到李峥拖着大于那包东西走在前面,楚门陪着大于在后面慢慢下来了。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他们很快就到了。我马上给大于量了体温,体温正常,呼吸也听不到水泡声;意识比较模糊,而且体能严重不支,这是很明显的脑水肿症状,山上只有我们四个人,他必须得自己能走下去,只要能下到公路边(4700米)就安全了。考虑了一下,我决定立刻给他打一针地塞米松 ,不然他撑不下去。
因为穿得很厚,只能在手腕上注射
<ignore_js_op>
破帐篷裹的睡垫和睡袋,现在就打到李峥的背包上了。李峥先下到公路搭车回浪卡子取自己的车,然后回来接我们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我和楚门陪着大于慢慢走,从C1到冰川换爪这段高差约百十米的路段,走了有两个小时。
大于仍然是走一步歇五步的节奏,叫他加油,他嘴里答应好,可腿就是不动 没办法,只能陪着他慢慢走,还好,毕竟海拔在不断降低 ,越往下越安全。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下了冰川,我把大于的冰爪和一只小镐捆到自己背包上,感觉背包比上山的时候还沉点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刚下冰川的碎石坡不好走,我和楚门陪着大于在蠕动(我实在找不出更好的词来形容如此慢前进速度了)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下撤中途的细节就不一一描述了,反正是走得极慢 。
下午6点半,终于下到冰湖边上,往下就有小路了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到了这个海拔(4750米),大于就基本清醒了,还能主动开个玩笑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我们终于在晚上8点到达公路边,李峥已经等候多时了。坐上车,我们于当晚11点安全回到拉萨,至此本次攀登结束。回到拉萨,检查装备,除了大于的背包和楚门的EXPED气垫被吹跑,大于的手机掉了,First Light 帐篷被吹得千疮百孔,我的 Fitzroy 帐篷断了一根帐杆。TDE 棉胆左衣袖也被冰镐尖之类的利器划了一条15MM长的口子,如果是羽绒服的话,估计绒已经跑掉不少 ,但是因为棉胆是填充的整块P棉,所以一点没有外露。自己先用胶带贴上吧,回家再补。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ignore_js_op>
(原文来自:http://bbs.dragontooth.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46&extra=&page=3)
- ZEALWOOD Skiing II 滑雪袜使用评测
- 发布于 12月01日
- 如何用瑞士刀将木头劈成引火材
- 发布于 09月16日
- 实用就好–pureland(普尔兰德)海栗男款冲锋衣体验报告
- 发布于 12月01日
- 姑娘别怕,我不是要脱裤子,我只是要取出我的SOG工具钳而已。
- 发布于 04月12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