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探亲好帮手-Stanley 经典百年纪念款保温杯测试

 GearKr  25  5030

旅行探亲好帮手-Stanley 经典百年纪念款保温杯测试

测评装备: Stanley 经典百年纪念款保温杯

Stanley严守FDA、EU等国际标准并恪守道德准则和社会责任。Stanley的所有工厂都非常重视并严格遵守ISO:14001认证、节水和循环利用、减少或循环利用各种余料。

产品规格:
品牌:Stanley(斯坦利)
名称:STAN 1.4QT CLASSIC VAC BTL VINTAGE-AMPHILON 经典百年纪念款保温杯
型号:10-01536-004
颜色:灰绿色
容量:1.3升
尺寸:9.7长*15.7宽*36.8高cm
重量:1.02kg

产品特点:
1、18/8不锈钢,防锈以及自然,不含双酚胺。  
2、双层真空隔热瓶盖,可作为0.24L升杯子使用
3、嵌入式诞辰100周年模压金属徽章。
4、真空保温,能保热或保冷的24小时。(93℃开水,24小时后能保证温度为60℃)
5、1944年古典设计。

体验装备颜色和数量:
颜色:灰绿色
数量:1

价格:
市场零售价:508 元/个

如何将水保温,这个问题自古已有,先看下古代人有哪些保温器具。

1、越国人的温酒器

2004年无锡鸿山镇越国贵族墓葬中出土过“温酒器”。只是,这名字并非是古时就有的,而是现代人根据它的形状,推测出用途而起的名字。

参加过那次考古的专家说,当时成套的青瓷温酒器是首次发现,由此可见越国贵族生活的奢华。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冰酒器”。冬季使用的温酒器具由炉盘、温酒器组成,颜色是灰白泛青。炉盘内置炭,上面放温酒器,温酒器内置水,温酒器上有很多小孔,小孔内置酒杯。这样以火温水,再以水温酒。而夏季使用的冰酒器与温酒器的结构基本相同,下面为承盘,里面可置冰,再在冰酒器内置水,小孔内置酒杯,冰降水温,从而水降酒温。

不过专家表示,根据考古发现,这种温酒器并非是实用器,也就是并非是越国人真正使用的,而是一种明器,即陪葬用品。当然了,明器也是根据当时日用品的模型仿制的,所以可以判断出当时的越人也使用过这种器具。专家称,当时器具的材质以青铜为多,而并非青瓷,所以很可能越国人真正使用的“温酒器”是青铜的。

2、战国时代的铜鉴缶

在战国时代,还有一种既能保温又能储冰的器物,被现代人形象地称为“古代的冰箱”,它就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最古老的铜鉴缶,也是一种温酒器。它的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了。

3、宋代的温盘(双层碗)

宋朝时有一种双层碗就是为了保温而设计的,名字叫温盘。它由上下两层瓷构成,上层瓷薄,下层瓷厚,中间是空的,注水孔是在盘子两侧的顶部穿一至两个圆孔。使用时向盘内夹层直接注入热水保温,而不使用炉盘烧炭,十分环保。

而现代意义上的热水瓶最早是由英格兰科学家杜瓦于1892年发明的。热水变冷通过热对流、热传导和热辐射三种方式。热水瓶胆就是通过解决上面三个问题而制成的。瓶口用软木塞阻止热与冷空气的对流;双层瓶胆之间的空隙抽成真空,解决了热的传导;在瓶胆上涂一层薄薄的银,使它成为反射光线和反射热的一面镜子,从而利用银层把热辐射挡回去。这样,热就不会散失,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1、包装盒和说明书

包装盒(标明了百年纪念款的字样,容积:1.3L,不含BPA,保温24小时)

右下侧小图(百年纪念铭牌)
说明书(有简体和繁体中文说明)

使用说明:
注意:
1. 不要放置在洗碗机内!
2. 请勿放入微波炉!
3. 热饮不要倒得太满,以免溢出并烫伤您。
4. 请将装有热食品或液体的容器放置在儿童够不着的地方。
5. 容器的容量为盖底刻度线以下。
6. 盛有热咖啡或茶的容器要避免儿童接触。
7. 为防止溢出,使用前要确保瓶盖和瓶塞完全拧紧。
8. 不要装入碳酸或发酵饮料或食物。
9. 为防止滋生细菌,请勿用于盛装热牛奶或婴儿食品。
10、请勿靠近火源。
11、直接阳光曝晒或高温环境对产品的保温功能有不利影响。
12、清洗时请勿使用钢丝刷或抛光剂。
13、请勿将其从高处跌落。如果摔碎了,注意碎片!

如欲获取最佳效果
1、将热水或冷自来水灌入,进行预热或预冷。
2、静置5分钟。
3、倒空并立即灌入您喜爱的热饮或冷饮。

新保温瓶使用和维护
1.请采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清洗。用柔软的湿布或海绵清洗并擦干。清洗内部,请用2茶匙小苏打和揾食混合清洁。
2. 清除顽固污渍,请注满温水和小苏打溶液静置一整夜,并放松瓶盖/瓶塞以保持通风。
3.请勿使用漂白剂或含氯清洁剂清洁。

2、尺寸和重量

瓶体尺寸:瓶身长34cm,加盖后共长37cm,瓶口径5cm,瓶底径9.6cm.

瓶盖:长9.3cm,上径7.5cm,下径8.5cm.

瓶塞:长7.6 cm,上径5.8cm,下径4.7cm.

和普通的0.5L、1L水瓶对比

重量:974.6g,手柄内径长5.1cm.

3、瓶体外观、手柄细节、瓶盖容积

瓶体外观:简洁、大气、有几份粗犷,便于使用和清洁。

手柄细节:做工细致、用料扎实。

瓶盖容积:测试可以装280-300ML的液体,官方建议的安全容积是240ml.

4、密封性能
装满水后倒立(不盖瓶盖),开始不久,下面的纸巾就打湿了;经过自己研究,估计是自己把瓶塞没有拧紧;把瓶塞重新拧紧后,再次倒立,这次用了8个小时左右,下面垫的纸巾一直都是干爽的。

5、保温性能
对保温瓶先装入少量热水,预热5分钟。然后倒出里面的水,装满热水,测试初始水温:83.5摄氏度,室温:25.2摄氏度,时间:15:33

约1个小时后,再次测试水温:75.8摄氏度,时间:16:37

第3小时测水温:78.9摄氏度,时间:18:18

第7小时测水温:73.9摄氏度,时间:22:23

第15小时测水温:64.1摄氏度,时间:第二天06:50

第25小时测水温:57.1摄氏度,时间,第二天16:36

测试数据图表如下: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1、第1小时测试的水温75.8摄氏度有误差,推测原因是水温表的探头没有完全稳定读出水温,拍照过早;
2、忽略第1小时测试数据的误差后,数据基本是呈现线性递减的,因此整体来说,是有效的;
3、初始水温测试为83.5摄氏度,经过25小时后,测试水温为57.1摄氏度。
4、经过7个小时后,测试水温比初始水温下降了10摄氏度;经过15个小时后,测试水温比初始水温下降了约20摄氏度;经过25小时后,测试水温比初始水温下降了约25摄氏度。
5、官方承诺:93℃开水,24小时后能保证温度为60℃;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真实的宣传。
6、前10多个小时,测试水温下降了20多度,而后面10多个小时只下降了5度,估计跟前面频繁打开保温杯倒水测试有关,测试过程导致水的热量消散较快。

6、实地测试

第一次实地测试
地点:松山湖
时间:2013.2.14
测试情况:休闲FB游玩,家庭赏花活动。在保温瓶里装了些咖啡热饮,保存2小时左右后倒出,感觉咖啡味道未受影响。保温效果出色,温度很够劲,当天气温较高,25度左右。

第二次实地测试
地点:梧桐山(百年古道+罗龙界)
时间:2013.2.20
测试情况:半天户外徒步活动,在半途休息时,倒些热水到瓶盖里,尝了下,温度保持的很好。当天气温约20度左右。

7、小结
a、保温性能优秀,24小时后,水温只比初始温度低25度。
b、防漏密封效果优秀,倒立8小时后未见漏水。
c、做工用料扎实,设计造型简洁匀称。
d、各个部件设计简洁,便于清洗和保养。
e、瓶口广阔,装入热水方便;瓶塞设计密封效果好,逆时针宣传出约1cm即可轻松倒水出来,不用整个拧开瓶塞,操作容易、便捷;瓶盖双层保温设计,可兼作水杯;整个保温杯设计深具匠心,考虑周到细致,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f、测试了咖啡和水2种热饮料,保温杯对该2种饮料的口味没有影响。
g、用料扎实、坚固耐用的副产品,就是此乃“庞然大物”。外出享受保温杯带来的便利和热乎的同时,也要考虑携带上的问题,你必须为此准备足够大的背包来装下这个保温杯,实际上我更喜欢叫它“保温瓶”。个人认为,它非常适合陪你乘坐怀旧的绿皮火车奔向记忆中哪个美丽的故乡,一路上带给你如至亲相伴身旁般的温暖。

我倒是很想写一写我这个保温瓶。
泡红枣水,就像用高压锅煮的
很好用。

建议你可以用其他的保温瓶做个对比实验。


    

另外:::

这个   蜂窝煤  我先时候用过,

绝对的–假古董

这个 缶 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夏商时期就有。
你别骗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1MDkxMDA=.html
2008北京 奥运会 张艺谋大导演告诉我的,

别欺负我们没文化!!!!!!

楼上把我对考古学家的崇拜完全颠覆了,毁三观啊。
这次过年太仓促了,抽时间也测试下焖烧的效果,等MF百公里的保温瓶到了,比对测试下。旧的保温瓶年前刚丢了。

话说这个瓶身还真不好清洗吧,才5CM,又是下面大上面小,

小空空 wrote:

话说这个瓶身还真不好清洗吧,才5CM,又是下面大上面小,

内壁光滑的,有个长柄的刷子就可以清洗内部。不过目前我都是拿水涮涮就干净。

斯坦利的水具我现在大大小小加起来有4个,真心的好用,很保暖的说

今天这个IL的保温杯收到了,找时间把这几个对比测试下。

现在的报告都流行科普呀。

俺正写鞋,敢情俺从 远古赤足,写到草鞋,在到各种各样的化工鞋。。big smile

一抹清水 wrote:

现在的报告都流行科普呀。

俺正写鞋,敢情俺从 远古赤足,写到草鞋,在到各种各样的化工鞋。。big smile

哈哈,装备测评走向研究路线,考据、考证、考古正热。

本文转载自 磨房 作者: 唐山大熊

标签:

分享至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