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由之路——自组公路大组FM069
前言:接触公路车一开始纯粹是在假期内对大量不知如何安放的闲时的妥协,好歹出门也得有个说走就走的家伙,这样背着相机出门也轻松许多;结果却是入坑而一发不可收拾。事实就是 高速山马的唯一出路便是公路,而任何品牌成车都无法满足各人需求的特殊性,自组是必然且必须的。于是就有了这辆FM069
说到公路车的材料,无非是钢,铝,碳纤维,撇去钢管车的弹性Q度的路感不说,铝材和碳纤维的区别并非有太多的异端。若要说轻量,高端的铝材拉成的车架也可以轻松突破1kg。碳纤维的优势更多体现在踩踏刚性和减震性。与钢管通过弹性形变减震不同,碳纤维依靠的是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减震。从铝架向碳架的转换,人们往往会忽略碳架路感的细腻,生吞活剥这种感受,而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体会,才能渐渐让机体契合车体。
能够提供一份size覆盖470cm-600cm的尺码数据,这是厂商的一个很重要的态度
下面是官方介绍
1.车架采用独特的碳纤维成形技术,有效轻量化车架重量,车架最小尺寸仅重780g,并采用日本
东丽T1000高强度碳纤维材料,大幅度强化车架的刚性,可以满足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冲刺等搞爆
发力的需求。
2.加大设计的下管,提供骑行者摇车时稳定的刚性踩踏。轻量化的同时也没有牺牲车架刚性。
3.座管产用直接连上管的设计,让座管,后上叉,上管形成个一体化的小三角,让座管强度更
强,同时结合后上扁平设计让骑行更加舒适,座管部位达到一个减震的效果,更好的应对长途
骑行,或者颠簸的路面。
4.五通底部的出线导线板我们产用完全隐藏的设计,让您的骑行在雨天也不用担心清洗,不用
担心由于一些脏的东西附在导线板上面影响变速,刹车的效果跟手感。
5.DI2 的电池座的设计,我们隐藏在后下叉的底部,更加方便安装穿线;头管我们产用锥形的
设计,加大下面的头管尺寸,同时前叉首径变大,让你在发力,骑行跟拐弯的时候更加的有力。
对我而言 T700 T800亦或是T1000都无甚意义,反正菜腿根本踩不出差别,要是速度40码进坑 架子要断就断去吧
为什么说自组是公路车的必由之路,就是因为即使你买个colnago,成车的走线依然会让你抓狂
装车技师是处女座,量走线长短 就足足花了半小时。
当然这种简洁也很是让人愉悦的
3T的镂空标把立 决定了弯把要是不用3T的简直不能忍
当我看到这个被拍的很扁平的后上叉和立管上的错位三角时,我就明白这车绝对是个古典赛的强手
要说风阻什么的理论上应该受影响吧,可是这种奇葩的设计真的让我对各种颠簸达到一个近乎无视的地步
非专业的骑手还是以舒适为第一要义吧!
上管也是一样的拍扁。。。真的是打算古典到底了
可以看到内走线口出来的后刹车线偏短了 可是技师坚称这一刹车手感和走线美学达到了一个统♂一♂
顺便说下装车时原生的SRAM线管和纤芯直接被技师扔了。。。其实原配的手感和材质真不差 只可惜技师是处女座
SRAM:怪我咯?
新版的Force22手变,把套上新增的纹路还是有实际性的作用的
与shimano的手变头相比,这种刹车柄的握感较盈满
无论是爬坡还是平路摇车都很安心
碳纤维不仅仅用来装饰,不温不火的触感让我冬天骑车也可以放心的用半指手套了
把带Lizard Skin,这款是厚一点的,手感谁用谁知道
缠把带时技师居然不用电工胶也是醉了
Force22后拨,代表的是力量和速度
退档时非常安静,害得我好几次我低头看了下飞轮才确信是退档了
进档时有一定的延迟——当链条从大飞轮上滑下 被小飞轮一下子钩住——用SRAM的变速系统你是可以想象到这种场景的,像极了子弹上膛的力度感,略带暴力的”咔“一声让肾上腺素飙升
采用方形管材的好处 就是在五通时可以放肆的设计横截宽度
粗大的五通代表着绝对的踩踏效率和刚性
处女座技师吐槽这个BSA螺纹的规格,感觉BB30和各种Press Fit五通要一统天下了
还是那句话:菜腿根本踩不出软来
话说回来,其实Force这个碳曲柄是真心硬 一脚下去就仿佛会把全身的力气给吸干
SRAM大力宣传的YAW技术——所谓的真.22speed,后拨上每个飞轮的变动都会引起前拨的微调,没了shimano讨厌的半档,对我的好处就是没那么容易蹭链
同时这玩意儿也快成技师杀手了,调不好等着的就是无尽的掉链门
当然了 遇上个有SRAM B级技师资格证 的 处女座技师,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在标准盘53/39T和压缩盘50/34T里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以”后者无货“结束了这些无谓的思考
长三角地势平坦少山,不爬坡不作死就不会死
再说呢 菜腿也不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 对吧
偶尔起步超个小电驴还是轻轻松松的
shimano的入门级锁踏 便宜耐用,磕了碰了 留点伤也不心疼~也打算用坏了再上碳的
想到有人用Look家的摇车时拖锁 还是得默念shimano大法好!
处女座技师觉得我这整车超8kg都是这个锁踏害的
Fulcrum Racing Quattao,一个既可以爬坡可以巡航的家伙
当然也可以说 它既不能爬坡也没法巡航。。。
对我而言 当R3 ZONDA 包括C24都没货的情况下 这家伙有货就算有眼缘吧
外胎是Michelin Lithion 2,自从换过一次外胎后就一直在用这款
路感算是比较清晰的,压弯时也很放心 雨天防滑性能不清楚
作为训练胎已经很让人满意了
不过这款外胎的胎边,巨 硬 无 比,换胎时不用翘胎棒的话需要不小的手劲
认为2:1编法一般烂的应该不止我一个 提供的侧向驱动力还不是很够
一旁的原装快拆被技师列为整车重量的第二大元凶。。。
SRAM的后夹器 优点是够轻 制动力也很充沛
缺点是手感实在是有待改进
每次捏都感觉像在扯风筝
Prologo坐垫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 天平头的坐管调节也还算方便,最主要是重量保持的不错
总结
用心做一个好产品的厂商都值得支持,而对于自组而言,各方面都合适的规格远比品牌或是性能更关键。从这个车架上可以看到国产厂商已经从单一的模仿转向了一定程度上研发,虽然在技术上可能和国际一流大厂还有差距,但已经足够健康的走下去。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好消息。
- 术业有专攻——Garmin D2 Bravo(Fenix3 航空版)全国首测之:运动篇
- 发布于 05月03日
- BATES MANEUVER 6寸防水战术靴体验
- 发布于 04月15日
- PSIGEAR PG128121 战术手套简评
- 发布于 12月21日
- 蓝领先锋,CARAVA550005男式速干衬衣
- 发布于 12月01日
问问总价。。。顺便求一份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