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头的科学—说说关于射击方面的内容之第三弹

 leehungchen  1  7199

 

第三节 距离、速度与弹头

 

为了在脑组织内部引发超压效应和破坏性的后果,射击的距离和弹头的飞行速度必须要考虑在内。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弹头在脑组织内部完全的碎裂,这会造成脑部压力的骤升,脑组织遭到最大程度地破坏。这和弹头击中目标时的瞬时速度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的一个重要的事实,弹道明胶并不能完全代表脑组织的真实状态。实际上脑组织并非像弹道明胶那样稠密,更多地是像那种很轻易就能嚼烂的果冻一般。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学习高级解剖学课程的时候,要先解剖一个“固化”的人脑标本。据此,一粒弹头在弹道明胶内的破裂和分解的状态,并不能代表它在进入生物的肌肉、脑部组织时,就会呈现一样的状态,碎裂变形的程度可能会更低一些。

弹头射入弹道明胶后的状态,真的和击中人体组织的效果一样吗?

每一种弹药,都有其的“最大穿透距离”。这个距离与枪械的口径,所发射的弹头型制,特别是枪械本身都有莫大的关系。在这个距离点上,弹头的速度会降低到既能保持自身的完整不变形、不碎裂,又能保证有足够的存能达到最大的贯穿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保证弹头在进入脑组织的时候,能够碎裂并毁伤、瓦解大脑。但你必须要击中目标关键的部位,让中枢神经系统停止运转,最大穿透距离等等参数才会有现实的意义。

假如你使用的弹药初速比较低,目标距离又比较远,弹头也会有可能完全或者部分碎裂。很多狩猎用的弹头都会保证其在穿透比较厚实的骨骼结构之后,再膨胀变形。这些弹头一般都采用厚铜或者黄铜作为弹头被甲,因此具备了“可控膨胀”的性能。但这对于毁伤CNS来说没有什么用。

厚铜被甲弹头的剖面图,这种设计就是带有可控膨胀的考量。它可击穿厚实的骨结构后仍能保持其的大部分质量。

而下方的弹头则是为了打靶而设计的,它的被甲非常薄,开尖的弹头设计能够获得更优的截面密度参数。而且这种结构的弹头在进入密度较低的脑组织内部时,更加容易变形、破裂。

 

 

第四节 爆头了还能活下来吗?

 

为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如何破坏脑组织,我们会简单地探讨一下如何才能在遭遇到致命的头部创伤后幸存下来,并且额外地分享一个头部受到重创后,仍能幸存下来的案例。要能在头部受到创伤后仍能存活下来,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机会的,这些机会,实际上就是正好和我们前述的各种致命要素相反:

错误的入射位置

低速的弹头

弹头没有变形

没有出现超压

没有穿透颅骨

即时性的医疗救护

长型的抛射物(箭头)未能完全穿透。

上述的要点基本上已经涵盖了所有可能性,不过其中也有新的观点,即时性的医疗救护,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在前面有说到,颅内的压力升高,就会有可能引起脑组织的死亡。内部的出血,或者任何类型的肿胀都会导致颅内压力的升高。去骨瓣减压术,就是将部分的颅骨移除,以利于释放颅内的压力,降低脑组织所受的压力。颅骨切开后,虽然肿胀还是会发生,但是肿胀的组织不再受到颅骨的压迫。这就让大脑摆脱了由于自身压力升高而导致的进一步损伤。

要提高一个颅内压力持续升高的伤者的存活几率,那就必须要施以去骨瓣减压术,以释放颅内压力。在美国,对于去骨瓣减压术的医学定义是这样的:去骨瓣减压术是为了增加颅腔的空间释放颅内压力,而将部分颅骨予以切除的一种手术。

如果弹头只是擦过颅骨,而没有直接命中重要的区域,只是导致颅骨被剥离、击碎、骨折,或者导致颅骨的大面积破碎,这也很有可能利于释放脑组织因受伤、肿胀而产生的压力。

这种极端的案例就在美军部队中出现过。一名士兵头部被弹头击中,他竟然存活了下来。你可以看到下列的CAT片中,弹头破坏了了他的颅骨和大脑。在左侧的照片中,你可以看到颅骨被弹头所穿透,部分的颅骨已经缺失。这就如同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一样。讽刺的是,弹头给士兵带来的所有损伤,恰恰是挽救了这名士兵的生命的关键。

这其实有点像目标物的头部被一个低速飞行的抛射物击中后,抛射物继续穿透脑部“非关键”区域后造成的后果。一般这种抛射物多为弓箭或者弩箭。因为这些箭头的外形本身就暗含着可拯救生命的机理,所以弓弩箭头都会采用那些锋利,宽阔的形状,更容易在击中目标后形成大出血的状况。箭杆进入目标物的组织内部后,其实会起到一种密封的作用,阻止体内组织继续出血,也会防止目标物的内分泌系统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弓箭也可以变成封堵伤口的塞子,阻止失血,但如果箭头是那种大型的宽体箭头,那就不一样了,就好比一个人被尖刀捅刺后,救援的人员不能立刻把留置在伤者体内的尖刀拔除。当下的现代箭头,既锋利,又可折叠,只有击中目标后才会展开,假如箭头未能展开,那其产生的杀伤效果就大打折扣,反而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如果被刀具或者未展开的箭头击中大脑,存活下来的可能是相当大的,前提是重要的区域没有被击中。下图中的案例,都是因箭头未能展开而导致的情况。

这里还有不少关于被低速抛射物击中后存活下来的案例。一名巴西的渔夫,被自己的鱼枪发射出来的梭镖击中了面部,梭镖深深地插入了其颅骨内,足足有6英寸之深。不过得益于鱼枪所射出的低速梭镖,他才得以幸存下来。这名34岁的渔夫竟然还能记起事发的过程,他的大脑只受到了很小的损伤。

我们在前面就提到,脑组织实际上是很软的物体。脑组织的密度较低,也具备了一定的弹性,但是也容易被外力撕裂。低速的物体在进入脑组织后,抛射物仅仅会简单地推挤开脑组织,留下一个非常小的伤道,这种后果会大大增加目标存活的机会。低速的抛射物除了箭头和梭镖之外,螺栓等类似形状的物体也会形成这种致伤效果。

有一些儿童被那些朝天鸣枪后下落的弹头所击中,并且存活了下来。这些低速飞行的弹头,或者其他的玩意,也会产生相同的致伤机制,往往就是这样才挽救了伤者的性命。左图中的图片,显示了一名84岁的老人在其3岁时,被一枚弹头击中后,仍留存在颅骨内部的弹头。因为这枚弹头的速度实在是够低,让当时还是一个幼儿的他,依旧能逃过一劫。他的生活也一直很正常,弹头也没有取出,完全没有什么问题,当他发现这枚弹头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完全“接纳”了这个外来的物体,也再没有必要将它取出了。

错误的入射位置,使得目标物得以在头部中弹后的创伤中幸存,也是十分常见的状况。即便是直接命中,但是弹丸未能直接穿透颅骨形成伤道或者在颅骨内释放能量,目标物存活下来的机会依旧很大。下图中的目标物均被中间威力型步枪弹击中,但是意识和身体机能仍是正常无碍的。

 

 

 

未完待续。。。。。。

译者:Leehungchen

标签:

分享至 /
 
  

  1. 信仰 2018-12-5 11:16 #1

    这个脸……比撕脱伤还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