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角度论《红海行动》的战术

 江昆之  5  7795

《红海行动》作为今年初最热门的战争片让我们普罗大众在电影屏幕上一睹我解放军海军的风采,堪称近年来我国拍得最好的战争动作片,我觉得是很难得的,要说《红海行动》之前我国的优秀战争片可能还得追溯到《淮海战役》《铁道游击队》《地道战》……

《红海行动》根据我军也门撤侨真实事件改编,讲述我海军特种部队蛟龙突击队在局势紧张的非洲,在恶劣环境之下执行撤侨任务,解救中国公民拯救世界的故事。电影中展现多种世界级武器、前所未有的单兵装备呈现、真实紧张刺激的战争场面,将中国海军和特战部队通过装备、武器、服装、战术等方面拍得威武霸气,看过的人无不称好!

 

网上关于《红海行动》的影评和评论大部分是关于装备和武器方面,但装备武器这些随随便便一个军事爱好者就可以写,所以这次我想来借《红海行动》聊聊电影里面的战术和所呈现的专业问题。

林超贤导演虽然在我国导演中已经可能算最懂战术和枪械的导演了,但是他应该并没有真正的进行过战术和军事训练,只靠看视频和资料能学个外型但学不到真正的内在和细节,就像键盘党看再多的文章也没法成为一个射击高手。所以我们也想借此文,能让我国电影在战术方面变得更加的专业和细致,以后可以有更多让我们大呼过瘾的主旋律战争大片!

并且此文最最重要和难得的是,我在写作这篇文章的同时大量的采访和咨询了实际参与过护航的前海军陆战队员、前蛟龙突击队队员、前雪豹突击队队员、前猎鹰突击队教员、前陆军特种部队军官、前中央警卫局军官(以下为了方便名称去掉“前”字)等专业人士,通过我们的解读以及他们的观点,让你更深入的了解《红海行动》以及其中所涉及到的战术和装备,所以这绝对是一篇你前所未见的含金量非常高的影评,值得你往下阅读:

开篇亮相,不得不说,蛟龙突击队队员的全套装备让人眼前一亮,丝毫不逊于欧美特种部队,而实际上真实的我国特战队员的装备还远达不到这部电影里所展现的程度。

蛟龙突击队队员:我们现在装备真的很一般,包括衣服什么的,从头到脚我们还是很low的……

⬆︎真实也门撤侨事件中我海军特战队员的装备和风采

而接下来的反劫持狙击战术让人印象深刻,狙击手在直9C上使用88狙击步枪在飞行的过程中成功的狙杀隐藏在人质身后的犯罪分子。不得不说,虽然我听说海军陆战队员说他们会有这样的演练科目,但是如果是真实的劫持事件用如此“冒险”的战术解救人质应该是不可能的,更别说子弹弹道会在射击玻璃后偏移和玻璃炸裂等可能并不确定的情况,因此选择狙杀玻璃后的劫持者是非常谨慎的,更别说在运动的直升机上成功狙杀人质背后的劫持者有多难。

海军陆战队队员:在直升机上射击我打过,那晃动的程度没法想象。

猎鹰突击队教员:使用狙击枪射击玻璃后的敌人弹道会因为玻璃产生偏差,而且经过我们多次测试研究是没有规律性的,因此在狙杀玻璃后的劫持者,特别是距离较远的情况我们是不推荐的。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注意到狙击手在任何时候左眼都是睁开的,以及后面情节所有人的射击都是双眼睁开,这一点还是能看出这部电影的导演林超贤对于一些战术基础细节的重视,毕竟这一点在我国的部队战术意识中并不是太普遍。

同样,在狙击手狙杀掉正面的劫持者的同时,左右两侧的特战队员使用手枪同时朝舱内的劫持者射击,可以注意到两人都是迅速的打出两发子弹,这一点在手枪战术射击中很重要,因为手枪子弹的口径和停止作用都很小,实战中经常出现打中对方几枪都还有行为能力的情况。

所以一般使用手枪击打目标都是至少要打两枪,如果是近战要确保对敌人行为的有效停止那应该再打一枪头,这就是莫桑比克射击法了。然而在人质众多的密闭空间,我没有明白为什么这里要使用手枪而不使用威力更大准确度更高的步枪或者冲锋枪,难道只为了表示特战队员的手枪技术高超?按照电影中这样去解救人质的话,感觉人质要做到零伤亡是不可能的。

我们知道这部电影的枪械大部分都是使用的北约制式武器,不过这是在蛟龙特战队员前往市内之后,在解救人质的时候全部使用的是95突击步枪、97突击步枪、CS/LS2微声冲锋枪、88狙击步枪等,唯一有这么一个始终犹如BUG一样存在的观察手李懂,因为他至始至终就一直使用的是这支疑似SIG SG511突击步枪。

海军陆战队队员:不可能的,实际护航中我们只会携带配发的武器。

蛟龙突击队进入市区后,全员开始准备接敌准备,这里顾顺和李懂的警戒姿势还是较为专业的,比如坐车右边的李懂用了左手步枪射击的姿势,这一点儿对于解放军来说还是比较难得的,因为我军多年武器设计和野战思维的影响,使用左手射击的训练和意识还是较少的。而顾顺由于使用的是狙击枪,因此警戒使用的是GLOCK手枪,而这个类似C.A.R.(Center Axis Relock)中轴重锁的射击姿势(点击这里可扩展阅读)也是属于近战CQC中最为常用的手枪姿势,因此这里还是很充分的表现了我特战队员的专业性以及对于外来战术理念的吸收。

室内的CQB战术可以见到蛟龙突击队员应用得非常熟练,走廊两侧各三名队员同时掩护推进、第一个人迅速对经过的门口进行警戒和检查、同时第二人由高姿持枪转变为向前警戒继续推进、可谓一气呵成体现了一定的专业性。但是在实战中队长作为第一攻击手应该是不可能的,这里也许是为了给主角加戏吧。

海军陆战队队员:电影中的战术比我们要更专业,但体系是一样的,差别的话就好比我们在初级,他们的表现在中级或高级。

蛟龙突击队队员:好多动作一看就是北约部队的战术动作,比如持枪掩护时有队友从你枪口前面过去,国内一般是下沉枪口,国外是枪口朝上

中央警卫局军官:我注意到这六人进行走廊推进的时候,两个机枪手一直在朝后方警戒这是有点儿不合理,后方是队伍过来的方向,如果检查仔细的话再出现敌情的机率较小,所以应该将重火力配置在敌人更容易出现的前方。

《红海行动》自上映以来就被评论这是“黑我大武警”的电影,然而我看也确实如此,比如在室内环境中,四个武警竟然和十多个人质龟缩在一起,而不是在这个房间外的交通要道进行警戒,这要真遇上多个敌人直接朝里面射击或者扔手雷那真是要被“一锅端”了,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确实是有黑我武警特战的嫌疑。

特别是在发现敌情后,两位武警还互相确认过眼神以及做了一个战术手势,我本以为会有一个战术配合的小高潮,结果……这位老班长突然冲出门口与两位匪徒同归于尽,更令人惊讶的是,剩下三个战友竟然在里面连枪都没开。其实稍有常识的观众也看得出来,哪怕隔着玻璃站起进行射击或者依托门框探头射击也比跑出来“送死”要好得多,这种“送死”打法可以理解为一个疏于真正战术训练没有经历过实战或模拟实战的“新兵”的一个应激反应,我们不能说不可能,但是你把蛟龙突击队拍得那么专业把武警特战拍得如此业余也太不公平啦。

蛟龙突击队队员:其实雪豹还是很专业的。

雪豹突击队队员:这部电影反正没有黑我们,按照实际来说15年不是我们的人了。

然而黑武警这事儿还没完,比如后面的巷战这场戏中,大家可以看到两名武警竟然站在所谓“死亡漏斗”的门口区域进行还击,光线非常清晰并且完整的勾勒出了两名武警战士的轮廓。而对比在掩体后的反政府武装这其中的高下立现,可能这也是导演为了体现经过军事训练的专业士兵与常年进行实战的业余战士,在真正进行实战中的战术水平的差异吧,毕竟实战才是最好的战术老师。

请注意在近战搜索中,电影里多次用到了这个侧枪动作,这动作虽然感觉很专业,但实则我认为这个动作是有问题的。据我理解侧枪一般只有两种战术目的:

一种是在障碍后进行射击的时候侧枪可以最大化的减少暴露面积(玩过绝地求生的朋友应该会理解),但需要依托障碍物且角度也不能过大,所以图上这样在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这样侧枪很容易因为瞄准基线问题打在墙上;

二种是在运动应用射击中,如果步枪装有适应远距离的倍镜,同时又需要近战的情况下,一般会在枪侧装一副机械或红点瞄,这样既可以兼顾远距离需要近战的时候又可以通过迅速侧枪通过侧瞄击杀近处目标,或者由于房屋窄小通过侧枪并将枪托置于肩上以便更灵活移动并且直接可以不用瞄准镜指向性射击,但是这里应该都不是,所以这只是学了个样子。

陆军特种部队军官:他没有侧枪的必要,还容易打在墙上,如果是手枪侧枪比较合理。

海军陆战队队员:我们没有使用过侧枪,除非前面有障碍物需要这样。实际近距离作战中,我们会枪随时保持与视线一致,因此最右边的情况不应该出现。

虽然上面讲了很多不应在作战中出现的禁忌,但是这个镜头中特战队员站在大马路中央持枪警戒,如此冒险无非是为了保护过马路的平民,如果交战自己成为吸引火力的点,体现了我军特战队员为了保护人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而转过镜头特战队员将持枪警戒变换为高姿持枪奔跑,但其右手很诡异的变成了“抱”枪,特别是在下一个镜头又需要马上出枪还击,这样的动作细节是非常脱离实战的。这体现了虽然兼任动作指导的林超贤导演有非常多的拍摄经验和战术动作意识,但是毕竟应该是没有真正参与过战术训练的外行人,因此他拍出来的电影大体动作都有,但是动作细节普遍都存在问题。

再比如楼顶这对狙击新人的亮相之战,可能在没有真正经过狙击训练的人看来很棒棒,但是在我眼里看来细节还是问题很多的。首先,这个相互依托的姿势是狙击双人配合的基础姿势,但在狙击射击中最重要的是稳定性,所以前面的观察手必然会以最稳定的姿势来当这个“枪架”,因此一般这个组合动作观察手都会以坐姿,让持镜的双手都能通过大腿进行依托,而不是蹲姿只靠一只手来依托,这样在持久的观察中很容易因为右手无依托而晃动,而“枪架”的轻微晃动都会直接影响狙击枪的晃动从而影响远距离射击的精确性。

而狙击手顾顺的动作也是不专业的,可以见到一是他在瞄准时头偏得太厉害,这种毛病只会出现在没打过枪的新兵或者枪械设计不够合理的情况,而这把R93狙击步枪的托腮板明显顾顺还不太会用;二是姿势错误,顾顺的左手不可能是掉在那里,一般这个动作狙击手会把左手放在观察手的肩上,让枪更加稳定不会因为肩膀的自然曲线而容易滑动;三是右肩错误,所有的狙击教材中对于这种两人组合姿势都明令写着,如果是非左撇子那么枪应该放在观察手的左肩,左手握住观察手的左肩,这样射击时才可以避免因为后座力过大和肩膀的倾斜导致枪身移位甚至掉落。

海军陆战队队员:虽说我们与外军也经常交流,对于他们的武器还是比较熟悉会使用,但是要操作很熟练还是没有这么多的经验。

在迫击炮战这场戏中,我觉得最不合理的就是外面还在噼里啪啦的在进行战斗,队长竟然让三名队员去几乎是靶子的大巴车里去救人,不知道这是为了表现队长艺高人胆大觉得仅凭自己和其他几个人足以搞定迫击炮阵地,还是歌颂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我觉得即使是作为有战斗力的医护兵,在这种情况下都是应该先想办法解决敌人,而不是先去救人。

陆军特种部队军官:如果是真实的战场,这些人一个都活不了……

海军陆战队队员:网上有军迷说迫击炮阵地设置得太集中很不专业,实际上有时候为了增大火力密集度,集中使用也是有的

在这场戏中,一大反派敌方狙击手“一只耳”出现了,这个在战争中长大的孩子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对我方突击队员特别是我方狙击手造成了非常大的威慑。不过从图可见,他设置的狙击阵地极不专业,我们都知道狙击伪装的原则是跟环境不要有任何的不一样,不要让狙击阵地有明显的人为痕迹,但这里可以明显的看到阵地上方横着的树枝,仿佛在告诉所有人“这里有狙击手,来打我呀!”结果,最后被顾顺打掉了一只耳朵……

而顾顺的狙击姿势很多细节也是有问题的,无非只是学了个大概的样子,比如正规的狙击教学里左手都是从右手下面轻握右臂托住枪托,如果左手从右手臂上面托住枪托会非常别扭影响稳定性,但好歹是现在不歪头了。

不过始终犹如BUG一样存在的李懂,竟然凭着一把全息瞄的步枪在这样的一个对于高处完全没有任何遮挡的阵地竟然牵制住了至少几百米甚至看起来上千米的使用高倍镜狙击枪的狙击手,难怪顾顺后面要说“刚刚表现很好”,但我觉得这这岂止是表现很好,这简直就是表现无敌了!

同样还是这个李懂,在进行侦察的时候,大白天竟然这样“毫无遮拦”的站在制高点,这几乎可以说是大忌。

而将枪管伸出建筑物也是狙击手的大忌,同样,这样像握望远镜一样握着枪,让消音器接触到依托物的射击姿势我也是从未见过。

枪管伸出建筑物的危害是什么?如上图,瞬间李懂就被“一只耳”锁定了位置。

同样,作为“金牌”主狙击手的顾顺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导致“一只耳”几乎只用了两秒钟两发弹就瞬间让这二位经过专业训练的狙击手立即退出了战斗。而从上图的SVD瞄准镜可以看到顾顺距“一只耳”的距离不应当超过一百米,在这个距离按理说一个专业的狙击手要打你右眼是不可能打到左眼的,所以顾顺理应在这里就被“爆头”了。

而当顾顺被“一只耳”牵制住并且与李懂失去通讯的时候,李懂只能通过射击“一只耳”躲藏的位置来引导顾顺。然而看他这两发弹的距离还真是没法当狙击手的水平,确实不知道他是如何被选进蛟龙突击队的。

按理说,观察手的水平应该与狙击手是相当的,至于经验谁高谁低每个部队可能有差异,在美国陆军中始终认为的是在两人制的狙击小组中,经验最丰富的队员应该担任观察手而非狙击手,因为观察手负责监视整个环境、信息的收集与计算、担任警戒和下达指令;而美国海军陆战队则是坚持狙击手应该作为整个狙击小组主导的理念,他们认为狙击手是整个狙击小组的灵魂所在,狙击手掌握着任务胜败的关键,其实际表现水平将决定着整个行动的成败,观察手只是协助狙击手并且分担一些次要工作。 但实际上,狙击手与观察手的岗位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转变的,这也是为什么狙击小组中的两人体型和水平都要比较接近。

海军陆战队队员:我们的话,观察手要更优秀,射手只负责开枪,对射击技术要求高,但观察手要掌握的东西需要更多更全面。

回过头来说说直捣黄龙这场戏,杨队长进入到室内,使用步枪瞬间八枪两三秒的时间干掉八个人还是相当刺激,能够体现相当的步枪速射水平。

但杨队长在室内拿起RPG就打,这实在有点儿业余,任何经过火箭筒专业训练的人都应该知道在室内是不能使用的。

海军陆战队队员:火箭筒除了特定型号以外,都是完全禁止在室内使用的,后方必须清空,他这样打的话,他自己会被震晕往前飞出去,后方的火焰也会被墙反弹回来,把自己变成烤猪。

陆军特种部队军官:40火我打过,那个声音很大,如果在室内这个声音你就受不了。

在外面广场这场一对多的大戏,要生存只能依托掩体,可以见到依靠可防弹的轮毂位置还是非常正确的,但是细看佟莉这射击方向有点儿不对啊……

原来是下车就方向就错了,即使驾驶座在左侧,如果左侧接敌,那么你从左侧下车就是自寻死路!

中央警卫局军官:在车内受到袭击应该迅速判断敌人方位,从敌人不会直接攻击到的位置下车依托车辆掩体防御和反击,因此停车位置和临场迅速反应是你能不能活下来的关键。

但是不仅没有自寻死路,下车后佟莉一梭子连发就干掉了正面的至少七八个朝她开枪的敌人,展现了我军官兵非常优秀的临场反应和射击能力……编不下去了。

然后在枪林弹雨中,佟莉一直在依托车体进行反击,但看到这个佟莉向他们扔手雷的镜头,感觉所有人的智商受到了侮辱,要是真的还打个屁啊,早死了无数次啦!……这就像香港武打片中除了与主角对打以外,其他在后面都是不打人跳来跳去的龙套。

除了轮毂以外,车头发动机确实也是车身上唯二能防弹的部位,所以当敌人在车尾后部方向的话,依托车头作为掩体也算OK,但是不能把枪口举起来,因为这个时候敌人就会明确知道你的位置,然后根据你的位置和动作来判断如何对付你。

而在阁楼这场戏中,三位蛟龙队员就一位全身而退可谓非常的惨烈,石头的死也是触动泪点的一场戏。他的中弹在于他被击中头部后因为疼痛开始变得暴躁,犯了之前武警特战一样的错误,就是在窗口位置暴露自己的身影。所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多个窗口作为掩护、灵活的的切换左右手、出其不意的依托窗框作为掩体进行反击,我认为还是可以坚持一段时间……只要别遇到敌人一齐往里面扔手雷。

但敌人还是扔了……因此陆琛把手雷扔出去的过程中几乎炸掉了整条手臂,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医护兵在自己受伤后能够迅速冷静下来开展自救还是非常不容易,但用牙咬CAT止血带的这场戏是不专业的,因为CAT止血带专业的肯定是事先折叠好使用的时候只需要拿出抖动展开即可,根本不可能还需要用牙咬,而且看CAT止血带上记录TIME时间位置的白色条也可以看出是否专业,所以这里还是能看出导演属于军迷出身,并未受过真正的战地急救医疗训练。

陆军特种部队军官:我们在CQB中如果遇到手雷,那么离的最近的一个人必须处置,如果能扔就扔,不能扔就必须有人趴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其他队友。

然后就只剩最后一场“要扛一起扛”……“队长,我在等你下命令”的拯救世界终结大戏,不过这场戏中战术方面体现不太多,所幸我就缩略不再浪费篇幅,想必大家能看到这里也不容易。

 

最后想说的是,此文并非对《红海行动》的批判,而是依托电影中的场景对于“战术”这个词的专业探讨,毕竟《红海行动》已经可谓近年来拍得最好的一部动作战争大片,我在行文的过程中通过咨询我国一线军警专业人士也学到很多知识,也感谢他们的意见和指导。当然所谓“战术无对错”以上我们所讲肯定也有纰漏之处,如有异议在此望不吝赐教!

标签:

分享至 /
 
  

  1. Jasonxie 2018-7-9 21:31 #1

    了受教

  2. 厉害?分析真的6

  3. 刀影 2018-7-10 10:25 #3

    我还没看《红海行动》,不知道是要看呢还是就不看了……

  4. 江昆之 2018-7-10 13:28 #4

    还是很值得看的

  5. 刀影 2018-7-13 10:05 #5

    昨晚看了,确实近年来少有战争大片,有点《黑鹰坠落》感觉了,就是编的稍过了些,内容过多,细节不足,以1敌10或者20的情景设计虽然震撼,有些常识的就感觉太神了。场景和特效做的很不错,坦克大战也惊心动魄,总的来说就是有点过了;作为刀具爱好者,情节里特战队近战格斗居然没有贴身刀用,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