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拔枪 — 无极IDPA基础课回忆纪实

 V.  5  7121

今年 4.30-5.4 笔者参加了无极战术在菲律宾的IDPA基础班。
IDPA——即国际防卫手枪协会(International Defensive Pistol Association)

 

早在2015年我就开始关注IDPA的相关培训,但是一直没有下决心。首先是因为民间射击运动培训在国内并不是特别普及情况下(这个原因大家都清楚),即便是训练基地在国外,也充斥着各种“野路子”,甄别这些其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其实并不容易。可能大家看过无极的这篇——https://mp.weixin.qq.com/s/rhnAw64g2Bes_rTzqNldng, 有些还算是“高端”的(比如还有用BB蛋培训IDPA以及所谓战术射击的)。另外,正规经营的射击俱乐部,教授的技术和提供的服务,笔者目前接触的更多更加偏向精度射击比赛和娱乐——这也无可厚非,但不是我想要。 其次是时间,虽说时间挤挤总会有的——这个是事实,但是也不得不适应工作的需求和课程时间的安排(在此之前有一次,几乎已经报名了,因为临时工作需要放弃,无奈)。

最后,可能跟大多数平民百姓一样,我也在纠结花不少的费用,去异国学一个可能在母国永远都用不上的技能,是不是核算和理性(同事认为我是去真人吃鸡)。这里感谢下我的前老板,2017年某天吃饭的时候闲聊起来,就鼓励我说可以试一试。44944。不过,这不是最决定性的因素,一言难尽,我希望这篇回忆流水账(可能有些顺序记不得了,年纪大了)能够让大家看到我的答案之余找到自己的答案。

 

/行前

事先因为建了课程群,我了解到此行 5个人。
我相信人越少每个人可以分到教练的平均个人指导时间就越多,对于学员是好事。(对于无极可能不是哈哈)

提前1个月在某G教练兼客服的各种答疑指导下,我开始准备需要的装具以及备份,以及合适的包具。另一面,去健身房锻炼恢复心肺以及力量。

这一段的经验是,对于装具。不要贪便宜以及想象力过于丰富。

必备的东西无极课程里还是写的很清楚,按照推荐照买就是。首先是为了安全,因为接触的是真枪,而非装B或者玩耍用的玩具。你的装具最好是真正用来配合真家伙使用的原版产品。伪劣产品有一定的风险,我自己是觉得尽量不要试。(G教练还专门看过我的Safariland 579确定是不是真的,因为某宝各种价格的都有)第二,护目镜、帽子、抓地力好底比较厚的鞋子,战术裤,战术皮带,降噪耳塞,枪套弹夹套等,是最最最底线的配置。护目镜和帽子是用来保护你的头和眼睛不被自己以及队友的弹壳弹伤和烫伤——我被Teddy的1911 .45口径蛋壳准确地命中过头顶,隔着帽子,还是有点疼的。弹夹套和枪套,需要用战术裤子和皮带配合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保证动作流畅和安全。笔者本来想穿牛仔裤的,但是比较后发现,511战术裤的腰袢设计其实能够较好的定位枪套,普通牛仔裤的腰袢,枪套滑动范围有点大,不利于拔枪——因为拔枪是靠摸的。无论是主动降噪耳机还是耳塞,必需——训练中笔者有一次射击忘了戴上,本想坚持过去算了,第三枪直接开始耳鸣。鞋子,首先打场景和考试移动射击,你是需要迈开步子的,拿着上膛的枪摔一跤,是一件危险的事(突然想起某昆,不知道为啥),靶场不是足球场,地面没这么平整。手套是可选装备,但是建议不要用,后面说。

/力量和心肺是不是需要准备?

根据Teddy的教授方法,其实不是必要的,Teddy的教法不追求大力控枪(这个很多文章有了)。不过,现在看来能够加强一下握力、腕力会有一定好处(比如Glock空仓挂机释放钮,我觉得很硬)另外,腰要好。3个白天的训练,还是需要一定体力,大部分训练时间需要走动和站立。

防晒、防蚊,一般医药物品,带好。笔者第一天就挂小彩,小问题,但是也不是一件很爽的事情,用了差不多有10个创可贴,撒了无数次酒精(天热的坏处)。另外,个人的EDC,建议能够带的带着,比如什么充电宝,小瑞等,只要能托运和随身,带。之前在HF10测评里写了,幸亏是带着作业去的。

最后,菲律宾马尼拉不需要看天气,这是真的。

 

/到达

我是一行人最晚到的。

最先在机场见到的是G教练、杀人文哥以及WJ。 跟他们站一起应该很容易分辨出我就是一小白——无论是身材外形还是行李和背包上看,我TM是来旅游的,他们是来打枪的。拿行李前去了趟厕所,自问了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来错地方了,anyway来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事后证明 手中没有枪的杀人文哥算是萌系,WJ跟我相比算是少年奶爸,也是电子烟有很深了解资深玩家——这是后话,旗客是不是都这种反差萌,不了解)。

出机场立马见识了这个亚洲唯一百姓可以合法持枪的国度——保安也配枪,一个个Glock 1911 cz都有,麦当劳门口的警察/保安 举着霰弹枪——感觉一有事情分分钟乱枪打死的节奏。地接安排的司机是菲律宾人,我们一行总共7人,在神神叨叨的本地司机间歇性自言自语中,我们从马尼拉导车来到大雅台。

之前没有来过菲律宾,但是大雅台的这个湖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湖之一。
火山湖,山中有湖,湖中有山。避暑和情侣旅游胜地——但是nm每天清早吉普尼的声音真是让人崩溃。

 

/Day 1

我们在度假村营地,见到了传说中的Teddy教练。

身材魁梧的老华侨,行动稍微有些缓慢,很和善——觉得没有拿起枪,跟普通人没有很大区别,初步的印象他中文好到爆,虽然有心理准备也让人颇为惊讶。

早餐相互问候和认识之后,大家立马就驱车前往靶场,靶场同时也是菲律宾特警训练基地。

在带队G教官强调了靶场安全规则以及哪些人和物不能拍照之外,我们全员人手一把Glock 17, 两个满弹夹,走向射击区。

“你们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打你们面前的这个靶,给我打一个满(弹夹)”——这是Teddy给我们的第一个指令。

笔者作为一介百姓,如果不算高中军训用81杠打过的那三发以外,射击经验为零,团友中应该是最没有经验的(同行还有特警蜀黍)——所以听到他这个指令还是有点懵逼的。不过,之前也算做过功课,看过无极各种文章讲Teddy教的不是直臂而是曲臂。另外早些年全篇看过Magpul手枪以及卡宾枪的教程。所以就照猫画虎外加脑补——拔枪,瞄准,扣扳机,重新瞄准,扣扳机。如何看手枪准星和照门,理论我是知道的,加上7码不算很远,速度也足够慢,虽然也是天女散花,但是看大家也有几个跟我差不多,略松了一口气——之后加油学呗。

 

随后,Teddy意料之中地向我们大家解释如何握枪、瞄准射击。无极有文章说过,我不在做太多重复。总结起来,Teddy教的曲臂射击不讲究纯粹力量控枪,而是通过曲臂的快速归位性配合正确的follow through和trigger reset 达到快速而准确的射击,尤其适合中近实战。用力的关键在于前臂以及各手指,曲臂定位因人而异,据说是叫“摩萨德改进”型。意识上,持枪者需要“做枪的朋友”,像跟老友握手一样握住枪;枪做好枪的工作,人做好人的工作,扳机力需要均匀切忌强制击发,不要因为施加了额外的侧向力导致瞄准轴线无意识偏移。当天听到Teddy最多的指正就是——“不要跟你的枪打架”,我想指的就是这个。

对于射击这件事,体验比理论要重要百倍。

▲第一天打枪的鸟样子

除了以上说到的以外还有呼吸、下身移动和Stance等,所有的技术整合成一套完整流畅的射击动作,做到每一个细节其实很不容易。另外,作为一个小白,什么换弹夹,出枪上膛,幸亏有特警前辈指导,不过也是做的各种不规范——挂彩就是处理卡弹因为不会 自己瞎用拳头敲的(卡弹通常是因为没有握紧和手腕软)。不过,作为零基础学员,优势是没有之前训练的习惯性动作,这一点对于快速掌握Teddy所教授的方法,我觉得是有一定优势的。

整个白天我们在靶场每人打了估计600发9mm弹进行学习和练习,Teddy的不断指正下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以下是我的grouping,虽然偏左但已经慢慢集中(最后一天G教练在帮我校枪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把Glock的瞄点是偏左的,我也是无语。)

晚上Teddy给我们上IDPA的理论课——主要有关防卫射击和射击比赛的区别。

 

我想大家最近看过以下视频。事情原委不再赘述,当晚Teddy也用了一个类似的视频来进行说明真实情况下的手枪防卫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双方随后的反应等。

 

和其他竞技类射击相比,IDPA注重真实场景条件下的射击技能培养。这其中包括使用的枪支、动作、装备以及考核的方法(时间而非环数)。举例来说现实场景下,一个人也不大可能随身隐蔽携带一支总价数十万的IPSC比赛用爆改,一支便宜的原厂Glock可能会是更符合实际的选择;之前说到的手套问题,如果遇到突发状况,拔枪之前还给带战术手套的时间也是不太可能的;另外,如很近距离接敌,甚至无需把枪抬到你的瞄准视线内,直接在腰间射击或许才能让你保住性命。

在另一个方面,防卫射击和所谓的战术射击也有很大区别。虽然防卫射击有一定的“战术元素”,比如如何选择优先目标,如何移动。但本质上来说,学习战术射击适合那些去主动“找麻烦的人”,比如军队、雇佣兵,反恐部队或者SWAT。他们射击的目的是主动清除威胁,消灭敌人。IDPA是为了“应对和避免当下的麻烦”,对于平民百姓甚至普通配枪警员来说,才是合适的- 因为没有人想惹麻烦,在危险来临可以自保和脱身是更符合大多数。

当然Teddy讲解的还不止这些。

他还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了不同手枪弹在实战中真实的停止作用,人被命中的反应等等——很多作为一介百姓闻所未闻。比如,一个人即使被命中心脏也能够活动数秒对射击者仍然造成威胁,莫桑比克射击法到底应该是怎么打等等(这个无极好像也有说过)。

另外,他也抛出了几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比如

“你为什么要拔枪?”
“你为什么扣扳机?一个坏人跪在你面前求饶,你扣的下去扳机么?”
“你什么最痛苦?”

这些问题,对着电脑屏幕可能我能打一串出来,但是面对有过传奇经历和腥风血雨的Teddy, 也不知该如何作答。

课后,整个度假村停电,就着手电筒的泛光洗完了澡。我跟G教练一房,他拉肚子,已经混搭了各种肠胃药,还是坚持让我睡床,他睡地垫。所谓“秀才遇到兵军民鱼水情,客户至上有理说不清”——拖着酸痛的手和膝盖莫名奇妙的阵痛,我毫不客气地倒了。一天下来,信息量和训练量对我来说非常大。疼痛、疲劳、兴奋、有关射击的思考和回忆——啥都有,伴着G教官起夜带节奏,难以入睡。

 

/Day2

身上的酸疼毫无缓解的情况下,我开始了第二天训练。
因为天热,昨天手指的破皮不断用酒精和创可贴交替,一怕发炎,二怕动作笨拙同一地点“二次命中”。

另外,也很担心手腕是不是能坚持到第三天考试,仿佛回到学生时代惧考的日子。我开始不断尝试调整到尽可能符合Teddy教授的握枪方法,当然也充分体会到脑子里存在的惯性——即便只是看过Magpul的教程,那种西方人的握枪方法理论以及后来自己的照猫画虎,竟然也很难改过来。

靶场同时训练的还有菲律宾SWAT。他们以一种我觉得比较奇怪的方式举枪练习瞄准,用的是经典的三角护木M16A1。第一天的理论和经验告诉我,不要Judge, 因为太多东西我并不懂,Lucas小哥和菲律宾特警,每人的姿势和动作,只有是否能有效达成目标,不能简单说对错。

有了前一天的基础,今天Teddy继续讲的是拔枪、隐蔽携带出枪射击、移动射击、强弱手以及腰间射击,各种换弹夹方法以及障碍物后射击和各种姿势。

我印象最深且掌握的最不好的是拔枪腰间射击——拔枪后,直接主手前臂水平推出去,加上大拇指的指向,估瞄射击,不用把枪提到胸口(P.S: Teddy教给基础班我们的是手臂还要推出去再射击,其实是可以不用推直接拔枪抬腕身体瞄准射击的,据说是高级班的课程,因为这个动作如果追求速度,对于新手有一定危险性)。瞄准完全利用射击者本身身体姿势以及估计——我个人觉得不上高级班,没有充分专项练习根本掌握不了。

另外一个我觉得比较难的是战术换弹夹,记得好像叫Retensional Reload。指在当前弹夹尚未打完的情况下,换弹夹以保证持续火力和战术优势。跟打到空仓挂机可以直接甩掉空弹夹不同,有剩余弹的弹夹必须保留。意味着除了注意枪口指向(此时枪膛有一颗待发弹)外,当前弹夹退回来的时候两指夹住回收,同时另外几个手指把满弹夹送上去。Teddy之后的讲课还说提到,其实弹夹进去以后,回收弹夹不用进弹夹套就直接可以射击以节省时间——他总是从实战出发。

Teddy总是强调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胜过相信自己的眼睛。换弹夹寻位的关键在于拔新弹夹的时候,位置要握的深,以便弹夹离套时让手食指搭在露出的弹头上,随后食指找握枪的小拇指,比眼睛看会更快——一环扣一环。

我没有太纠结于这两个技术,不过实践总是证明他是对的,需要刻意练习来习惯和适应——作为一个小白,要学的实在太多,课程也很紧凑。当天练习过程中,我还是主要以贯彻第一天的握枪、瞄准、呼吸、Follow through和Trigger Reset的整合为主,并且尝试15码以上的距离。当看见我慢慢把靶子打出一个洞,Teddy说:“你看到打成这样,你就知道自己开始做对了。你把我的枪拿去,试一下。”

我内心一阵狂喜,“我擦,Teddy的1911!”

不过,这一个弹夹我又打的天女散花。Teddy后面哈哈哈笑起来,“你又在跟它打架。”

Teddy的1911 根据自己的手型改过扳机长度,扳机回馈和Glock不一样,非常的清脆,几乎没有弹簧振动。我后来回忆起来,其实并非我不知道去贯彻Teddy的技术,而是潜意识惧怕1911的后坐力,拇指用力变形,导致怼枪。Teddy当然不等我的这番回忆,现场就开始演示。“你们怕枪踢, 你看到婴儿踢,你会去用力握住他的腿让他不去踢吗?” …..心态,其实对于射击也是非常关键。

晚上的理论课,有关IDPA的规则,为次日的考试做准备。

主要的考试形式、扣分规则、DQ规则等等,我不详说了,枯燥但却重要,尤其是有关DQ。DQ不是冰淇淋,指的是被取消比赛资格罚出场外,主要原因还是安全。很多人可能知道“枪支安全四原则”,第一天教官也强调过:

1. Treat all guns as if they are always loaded.
默认所有枪支上膛
2. Never let the muzzle cover anything that you are not willing to destroy.
枪口不要对着你不想摧毁的目标
3. Keep your finger off the trigger until your sights are on target and you have made the decision to shoot.
没有决定射击前手指不要放在扳机上
4. Be sure of your target and what is behind it.
了解你的目标以及在目标之后的东西

不过,这些原则的顺序也是按照重要性排的,这我倒是经过这个课程才了解。

举一个例子,完成射击,清枪入套前正确顺序应该先卸弹夹,拉套筒确保枪膛无弹,朝靶瞄准再释放击锤。 这个流程的顺序非常的重要,很多人可能走到最后一步,会有些心不在焉。要知道,最后一步其实体现的是安全原则的第一条,也是最后的一道安全保险。我们有出现过清枪入套前释放击锤,意外打出子弹的。原因在于队友过于紧张,卸弹夹和拉套筒的顺序记反,导致枪膛仍有子弹——所以即便认为枪膛已经无子弹,瞄靶释放击锤无比重要。Teddy说过,枪最危险的时候不是你知道它有子弹的时候,而是你以为它没有子弹的时候。

枪口的朝向问题,排在第二位。但我相信这是最多人熟悉而因此不屑的。打IDPA的场景有很多移动,比赛队员需要时刻保持枪口不朝向目标以外的地方,比如安全区。对于初学者,我觉得并没有的想象中容易,因为紧张或者是放松,都可能导致移动或者做动作时(比如换弹夹)忽略枪口朝向。枪口未过180度安全线时会被安全官警告,过了直接DQ。我觉得自己和几个战友学的还是可以,因为看到有队友移动中指向错了,还没过180度,在安全官警告前大家就懂得撒腿就跑。

12和34 可能也是高手和初学者的分水岭。违反第三条大家也很熟悉,叫“金手指”。IDPA在移动中,如果不射击的话,手指需要离开扳机护圈。然而,Trigger Reset要求你不能完全释放扳机,击发第二发,或者尤其多靶射击,要快要准,就必须使用这个技巧。IDPA的成绩按秒记的,而且有不同的射击序列, 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半秒延时,会被叠加扩大到几秒甚至十几秒——比如完全释放扳机和Trigger reset之间的时间差,出圈就更加了——人一紧张,很容易出错。

第四条,有人质靶存在的时候,会有切身体验。射手需要根据自身位置选择角度,避免“误伤”-当然这前提是打的准,也有可能“击毙人质,误伤歹徒”。

反正我个人是觉得大部分IDPA的扣分和DQ,其实都源于这4条最基本的准则。

Teddy对现行的IDPA比赛规则改变,也颇有不满,比如 弹夹掉了中间捡起来不扣分 。还是那句话,他总是从实战出发——这是我比较相信他的教法原因之一。IDPA虽然比IPSC更贴近实战,但本质上说来,不变的是规则,而不是射击方法。所有的教练教法都不一样,很少有教练能像他真正经历无数实战最后还生存下来,并且可以传授这些东西。Teddy虽然是美国以外唯一一个在亚洲的IDPA元老(charted member),但是在IDPA的射手等级仅为Marksman。并不是因为他不够快,据他自己说:“知道我到底多快的人都已经死了,所以你猜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标志性鲨鱼笑脸)…因为我是神,名精病嘛….”

——这个也是他的得意技之一,可以在严肃话题和教学之间穿插各种冷笑话让你恍惚。

课后,我发现同房的G教练已经活过来,给于是给推荐了个电影——《12勇士》。很多人说跟专家一起看那个领域的电影很没意思,因为他会把鱼刺一根根挑出来。

就打枪这件事,之前最多也就算是个潜水键盘党,成为Teddy和G的学生,可能是脱离键盘党的第一步。很多事不再像一个小白那样盲目否定或者认同;坏处是,这个过程一旦发生很难逆转。

电来了,不但有空调,还有驱蚊器,666.
睡觉。

 

/Day 3

场景练习加考试,分组进行。

之前黑色弹头的复装弹换成金灿灿原装蛋,每个人进行校枪。幸亏G教练发现我的枪偏左,调了回来。不过在20米校枪后试射3发就一发进了A区,感觉都还给教练了,颇为担心。

考试有三个Stage-近距离到远距离,打胸打头,移动射击,强弱手,目标切换,换弹夹,掩体射击都会考到。 和打场景不一样,一般的场景,不限制每个靶的射击数量,上场子弹量通常高于每个靶最低命中计分数-换句话说,如果有必要射手是可以补枪来弥补之前打的比较差的弹着点或者脱靶。而考级的时候每靶射击数量一定,没有补救机会。

笔者莫名其妙从一直的三号变成第一个考试,
还没时间凌乱就被拉去了靶场。

 

过程细节不说了,以下是成绩单。
Marksman.

自我评价没有脱靶算是幸运的,射击的准度对于作为之前白板一块的我,自己已经挺满意了,特别是最后一个Stage的20米。因为之前校枪打的不好,所以加长了瞄准的时间,不过这也导致了最后用时过于长. 正如之前所说,每次射击细微的延时,都会在最后叠加成巨大的时差,IDPA同时考核的是时间和准度。

Teddy和G教练考完之后,还对我的成绩要如何进入SS级别做了一一解析。比如说最后一个stage绝对不能这么长的时间,前两个Stage, 保持准度的情况下稍微快一些,换弹夹和出枪的速度只要提高半秒甚至0.3秒,应该就没问题—— 说起来容易,每零点几秒的提升都可能是质变,需要练习练习再练习。这几天的时间和弹药数,虽然超过一些执法单位的训练密度,我觉得有些动作还是要专项练习和纠正。也不是小半天就可以搞定的。

另外,笔者研究了下IDPA SSP组的分级考核:一共72发弹(也有简化版的),大体上平均射速控制在每3秒一发之内,就可以达到MM;控制在每2秒一发的速度,可以达到SS,控制在每秒一发的速度 就是Master级别。当然,这个平均速度的计算包含了拔枪、瞄准、换弹、移动、转身等所有的动作。所以,射击时间/速度的分配,节奏的把控,很重要,也是射手应该具备的素质。

随后的考试准备过程中,教练不但指导技术,也对于射击策略选择提出了很多意见- IDPA的射手除了准度或者速度,脑子同时要相当的清楚和有逻辑。

这次课程最后,大家通过练习都考进了MM, 除了大家的努力之外,也足见Teddy的功力。

 

/Day 4

最后一天。

一部分队友继续冲击高等级进行复考,一部分进行场景练习。

▲好几次拔枪一发20m铁盘,拍不下来就这样吧,还有更差的

我剩下的子弹不多,于是自己把节奏慢下来,还是复习基础的射击。我一边开始跟周围的枪童聊天,一边在他们协助下,压弹、贴靶,拍些照片和视频留念。

枪童都是中学生,有些可能也是家属,有些是跟小伙伴过来打零工赚点钱。感兴趣的话题跟国内的中学生也类似,喜欢追星,喜欢打球,但也明显多了一些野性。

▲枪童们帮忙拍的,应该是10m左右

隔壁训练的SWAT, 虽然身份特殊,在靶场里走动照面的时候也会互相打个简单的招呼 报以微笑。有时还简短交流一下,比如M16好不好用,喜欢什么枪等等,有没有来过中国玩等,还有躺着的那条狗好像快死了,是不是给他一枪,但是肉应该不好吃之类。当然了,不该问的别问,点到为止。

隔壁考试的间隙,Teddy教了我Glock的简单分解,以及盲拆盲组。Glock17的拆解相信即便是键盘党也能说出步骤。然而每一步的每个手法,还是有很多要领。视频并没有完全按照Teddy他教我的,还是用看的,他的每一步都是用摸即可- 他说我 “always do things in a hard way”(做事总是喜欢用困难的方法) 好像是有这么一点,呵呵。

 

另外,关于7米距离刀和枪谁快,貌似网上有定论,Teddy也跟我来了场比赛。我持“刀“的最好成绩是可以在Teddy原地不动击发的那一霎那腾空,”刀”还没挥下去。意味着如果9mm的话 可能我还有机会 .45就没戏。我持枪的时候,连滚带爬连第二个弹夹都没换上就被Teddy“劈死”了——结论是:这事儿关键看人,供大家参考。Teddy的建议是:打空立刻回头就跑。

午餐时间安全区坐不下了,个人躲在射击区遮阳棚的板凳上,吃着青年节大餐。靶场午饭这几天训练时候吃的没有太大分别,只是今天是青年节,感觉意义有点不太一样。我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的靶场打餐简单但是味道也还是可以,后来回忆起来竟然还有点留恋,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腰上有Glock的原因。

另一边,我不知为何回想起Teddy在理论课抛出的几个问题和他自己的答案。

你为什么要拔枪?
Teddy:因为有人要杀我或者要我要保护的家人。
 
你为什么要扣扳机?一个坏人在你面前痛哭流涕求饶,你扣的下去吗?
Teddy: 我眼中的是人型,不是人。我看到的是被他们杀害的人的家属以及我的家人的痛不欲生的表情。
 
你最痛苦的是什么?
Teddy:不是我死,是因为我的错误有人死了。

如果看过之前的无极文章介绍Teddy, 我觉得还是很难对他有个感性认识。他说年轻的时候脾气很不好,故事有待发掘,我不剧透了。这几天,他每天都是跟我们一样早起晚归,每天带着两升冰水,和自己的那把1911,亲自开车带我们去靶场,给我们讲课,一个个指导,时不时还“开个车“讲个笑话,从来没有不耐烦,十分敬业——我觉得这对于一个60多岁的富豪来说非常不容易,无论是体力还是必要性,只能说是对于射击的本身热爱使然。另外,不夸张的讲,他的头像鲨鱼照片,和他笑起来的时候真的是非常像——有些搞笑也有些狰狞,后者或许也只能从他打枪的技术和以前打打杀杀生生死死的故事里可以找到原因。整体来说,也是我经历的印象深刻的老师之一。

我们即将结束最后一天的课程,大家争相跟Teddy合影留念。

/总结

这次课程,我相信大家各自有不同收获,不光是IDPA的一些技术、规则,对于枪本身而言,至少我自己也有了些不同认识——枪是杀人的武器,但是杀人的不是枪。

在Teddy的答案基础上,我想重提他的几个问题和我自己的答案——

/你为什么要拔枪?

“拔枪“是因为自己或者他人受到威胁,这同时也要基于对于自己技能的绝对自信。选择逃匿和选择回击,没有对错,当一个人拥有特定能力和技能条件,是否愿意在关键的时刻承担责任才是问题根本。

/你为什么要扣扳机?

扣下去很难,但是不扣下去,可能更难。即使歹徒虽然在你面前看上去已经无害,可你怎知道他是否背后还藏着一把尖刀? 即便先击倒对方,反而被对方杀掉,也不是没发生过。当然,扣下扳机,就要承担后果,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你什么最痛苦?

该举枪还击的时候发现不会。
该扣下扳机时候发现下不去手。
因为自己的错误,让本可以不发生的悲剧发生。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以上大概是我自己补充的理解,感觉所有这些也未必需要都跟枪有关,我觉得很多是相通的。

 

最后说一下,参加课程是不是划算。

首先实用射击是一项技能,和其他任何的技能一样,是的,最好永远用不上——不要说什么防身术,即便是防身术这样的”救人”技术,对个人而言生活中用上的概率也是很小,因为当那个时刻到来,便是生或死的时刻,你会恨不得自己是神,而不是精病。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射击爱好者,BB水弹、键盘和真枪实弹是不一样的。就防卫射击而言,先不说战术和技术层面的东西,手枪的“重量“,不是在国内拿着水弹可以体会的。一个是可以取人性命的东西,一个是玩具——心态和责任完全是两样。

最后,就是我提到的所谓认知升级的过程。射击对我来说是新的领域,我很高兴能有这么一次尝试。网络世界,所有的节点都变得有话语权。特别对于枪支和射击,国情原因只能看、听各种国内外大神讲述和教程,没有真正学习和实践过,其实自己是很难形成判断力。比如网红Lucas 的射击方法,和Teddy的或者其他的,其中的异同和原因,你只能是作为一个观众从表象去判断——这还是好的,更多的是不知怎么了就盲从了某些自己都没有什么说服力经历的大V大咖——扣扳机和学会打枪,是两码事情。不过这世界上没这么多大神,有了一次经历,相信已经足够砍掉一大半的”假神”。

如果参加之后的课程,我想无论是无极或者不是无极的,教练说的教的,要自身的感觉做出判断,才是自己的东西,跟任何事情一样。Teddy说要实践,要相信感觉,我觉得是对的。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标签:

分享至 /
 
  

  1. Qogir 2018-5-25 21:00 #1

    好文 学习了

  2. 七喜桃 2018-5-26 02:32 #2

    很谦虚很认真

  3. Mr·Bad Luck 2018-5-26 13:07 #3

    受教了

  4. 殷老师 2018-5-26 15:05 #4

    这个场地我也去过。王总很热情的哦

  5. V. 2018-5-26 15:21 #5

    王总可以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