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双光切线骑行灯NITECORE BR35入手大评

 ll0899  评论已关闭  5331

社会不断进步,自行车从最早的代步工具,逐渐进化到绿色出行的代表,其中更是有很多人把骑车当成一种娱乐、一种消闲,同时也是一种锻炼,但是由于忙碌的生活,很多人加入了夜骑大军的行列。其实夜骑本身没什么,但是频发的事故让人们逐渐关注到骑行安全的重要性了。
作为骑行大军,尤其是夜骑大军,一套警示灯是必不少的装备,同时一个前照明的主灯也是必备装备之一。就目前的车灯市场来看,林立的各种车灯从品质来说也好从性能来说也好,只能用参差不齐来形容了。当然,高性能的车灯不是没有,这次我带来的就是一款带光斑切线的高性能车灯,NITECORE奈特科尔 BR35。

其实要说专业车灯首先得不晃到对面行人的眼睛,又得照亮前面的道路,否则就是传说中的“远光党”了。
要说能投射出完美光斑的专业车灯,当然汽车灯是最专业的,经历了这么久加上各汽车厂的投入,汽车灯的投射光线已经非常完美了,几乎所有的汽车灯都做到了既不晃到对面人的眼又能完美的照亮道路。而自行车灯呢,受于空间限制,现在的车灯投射光斑都还没到理想的程度,毕竟灯杯只有那么小,要想做出完美的切线并不容易。BR35这个车灯的切线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完美的,虽然用较为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了,总体实际效果也较为理想。

BR35的包装采用两个硬纸盒对扣的包装,印刷是典型的NC的风格,黄黑相间的盒子看起来十分漂亮,内部是海绵固定的车灯及附件,海面是定制的,可以完美的包覆车灯不会在运输途中造成磨损。


包装内的附件就这些了,一个BR35灯头加上一个支架,两个支架垫块加上充电线、说明书等,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一个线控小附件,用于遥控车灯。

首先从车灯说起,BT35属于内置电池的一体化车灯,总体设计偏向于性能和外观兼顾类型的,外形比较硬朗,两个灯头加上三个按键和一块OLED屏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车灯定位属于高性能类型的。

首先从灯头说起,就目前的技术来说,想达到双光斑的灯单头灯很难完成,当然汽车用的伸缩式灯泡可以但是放在自行车灯上并不现实。BR35就采用了双灯杯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做到两个光斑快速切换和同时使用。
灯杯采用了像电筒一样的圆形全铝反射式灯杯。其中远射灯杯较深,近光灯杯较浅,因为近光不需要太多的聚光,相反泛光对于近光更为重要。


为了保证散热,主灯杯两侧都设计有多个散热片,骑行的时候稍微有点速度就会在这里形成气流,快速带走LED的热量。近光灯杯虽然突出于灯体,但是和灯体也是一体结构,热量会通过外壳传导到主灯体上,散热性能完全没有问题。


BR35的全部按键都集中在灯头表面,靠近灯头的部分有BR35的标识及NITECORE的LOGO。


中间是一个面积很大的OLED屏幕,注意是OLED不是那种背光的LCD屏幕,所以文字显示十分清晰,即使是在白天,由于屏幕很大,显示的内容也清晰可见。
其中最赞的是使用时间显示,已经不是以前的按档位设计电流做使用时间的估算,BR35的使用时间是按车灯的实际工作电流来推算使用时间的,所以即使在无风状态,车灯过热温控系统介入降档的时候,屏幕上使用时间会逐渐增加,可见BR35内部增加了工作电流检测和电池电压检测,通过计算得出精确的使用时间。


三个按键标识内容很清晰,一个M加上一个+和一个-符号的按键,其中M符号是用于开关灯的,+和-用于调整亮度的,共有四档。在关机的时候按哪个按键屏幕和按键都会亮起,并显示当前电量。


其中M键长按可以打开或者关闭BR35,在车灯关闭的时候,长按M键开灯的时候如果不松开按键继续按住M键,BR35的屏幕会在TRAIL、CITY、ROAD三个模式循环显示,并且模式是有记忆的,下次开机的时候还会在当前模式。模式之间的区别不是亮度,而是在开灯的时候控制两个灯是否能同时点亮。在不同的模式下屏幕上左上角也会显示相应的工作模式,很直观。
TRAIL模式适合野外骑行 近灯是长亮的,开灯的时候短按M键或者线控会打开/关闭远灯,这也是我用的最多的模式。

CITY模式适合城市骑行 近灯也是长亮的,开机的时候按M键或者线控会打开远灯3秒,同时屏幕上会显示3-2-1倒数数字。


ROAD模式适合普通公路骑行 远近灯不能同时点亮,按M键或者线控远近灯只亮一个


BR35的是内置电池的车灯,所以一个充电口是必须的,由于BR35是IPX7防水等级,所以USB充电口上有一个防水胶塞,胶塞的边缘设计了一圈凸起,能起到O环的作用,防水还是没问题的。

配合原装的充电线最大充电电流可以达到2A,这点十分赞,因为BR35内置的电池为两节LG的LGABF1L1865电池芯,实际容量高达3350MAH一节,两节电池的总容量达到了25WH的容量,对应5V2A也就是10W的充电功率大概4个多小时应该就能充满。

灯体周围都有条状的散热槽,虽然深度并不深但也能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

BR35的表面下方设计的类似防滑纹的设计。背面除了支架座和6颗螺丝以外没有其它按键。

BR35的车灯支架和车灯主体是可分离的设计,支架和车把之间采用螺丝锁紧的方式十分坚固,而且车把的位置正好位于车灯的重心点,所以卡在车把上即使很大的震动车灯也不会出现点头或者仰头的情况。


BR35的夹子自带两块垫片,薄的适合29-35车把,厚的适合20-25车把,另外还可以用一块薄垫加一颗厚垫可以适用25-29MM的车把。

卡子的适应性非常不错,所以可以轻松的卡在几乎所有单车的车把上,而且拆装很方便,连安装线控的时间可以控制在一分钟以内。


支架和车灯的连接采用滑道的设计,将车灯插到底锁住,需要解锁的时候只需按住尾部的卡片就能将车灯滑出。

线控部分是BR35的一个亮点,NC给BR35配上了一个品质不错的小线控,在使用的时候线控可以捆在车把上或者其它伸手可及的地方,随时调整车灯的照明状态。线控长度约为40CM差一点。
线控的背面有橡胶防滑粒,绑带和车把接触的部分也采用橡胶和尼龙混编的材质,能起到非常不错的防滑作用。背面是魔术粘调节范围也很大,可以适应几乎所有的车把。

线控没有采用单独的接口,直接使用USB充电口进行调光,可以控制的功能相当于主灯上M那个按键,可以控制车灯的打开\关闭和远近灯开关。比较有意思的是,当线控插上车灯的时候,按键灯的背光会亮起,可见BR35能检测到线控的接入。


最后是实际使用部分,首先说说大家关心的切线问题,BR35采用了一个巧妙的设计解决了切线的问题,它在车灯的近灯面的上面设计了一块高反射的白色反光片,一方面可以将近灯的晃眼部分拦掉一部分,另一方面可以将拦掉的远光部分作为泛光投射到更近地面。

实际中使用这个挡板还是挺有效的,乎隔离大部分泛光部分,几乎让主光斑的上沿到了切线的顶部。

对比远近光两个光斑的色温可以发现,其中远射灯杯为了追求亮度色温接近冷白,近光灯偏向于铺路和穿透力所以选择的色温偏向于中白。

实际使用效果还得上图来说比较直观。
首先最赞的是这个屏幕,本来一个车灯并没有多惊艳,配上一个尺寸巨大清晰的OLED屏幕逼格立马上升了100多米,而且屏幕亮度很高字体也很大,晚上离很远都可以看到上面的字。最主要的是电量显示功能,各档位的剩余使用时间一目了然而且非常准确。


BR35的档位配置一共为4档,亮度从低到高显示1-4档。由于BR35是车灯,所以月光档什么的没有啥意义,所以BR35的第一档位起跳亮度就有1.6W,光通量达到281流明,已经达到小型头灯的最大亮度了,这还只是单灯的亮度,双灯超过500流明已经足以照路了。
个人觉得一般城市使用2-3档基本已经足矣应付各种路况,如果不是极速狂飙,基本上用不到第四档位。

再上一组和小直的对比,对比的是1000流明的暴力小直S30RII,对于大多数夜骑军来说车把上弄小直算是个最经济实惠的选择了,虽然1000流明其派头肯定和BR35的1800流明没法比,为了是看一下实际铺路效果的差距。


实际差距一对比就看出来了,无论在泛光和亮度,BR35完爆一般小直,当然小直的设计重点在于轻量便携,并没有BR35那么复杂的双灯系统,所以在泛光及远射方面远不及两个独立灯杯出来的效果。
最后说说切线的问题,大家可能知道,这种灯杯+挡光片的结构一般都不会像专业汽车灯那种半反射结构车灯的切线那么完美,受于体积限制在这个体积上还要做切线貌似也只能采用这种挡片的结构。有人说可以采用矩形光斑的柱面透镜啊,但是矩形光斑的缺陷大家也知道,近处太亮远处太暗,而不是像专业车灯上切线亮度最高光斑下沿亮度最低,视觉差更严重。

实测BR35只是把泛光的上沿泛光切掉了,主光斑保留,所以对车灯的安装角度是有要求的,如果要想完全不让光斑照到对面的眼睛,灯头角度低一些就可以了,当然射程可能就会近一些,但是覆盖十几米的范围也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对于低速的自行车来说也算是足够。

当然我个人更倾向于调高一点灯头,因为我骑摩托车的时候更多,摩托车的速度较快而且也需要给对面一个警示作用,另外实测即使抬高点灯头亮度也并没有汽车灯远灯那么晃眼,毕竟泛光照明只有1000流明。

实际使用中,个人建议还是配合一个尾灯用比较好,毕竟BR35没有附带尾灯,尾灯可以搞一个NC的NU05,这个小灯我不止一次提过,其主要原因就是太小了~~便携9啊,而且双光5光源2光色的配置,红光可以警示白光可以照路,亮度超手机,还有啥可说的呢。


有了NU05,再配合BR35的大光通量实际出来的铺路效果是非常不错的,远光拥有一定的射程,亮度全开的时候亮度不输摩托车的车灯,毕竟1800流明还是很可观的。上一段我摩托车用BR35夜跑的视频。

拆解部分是我比较喜欢的内容,本着能拆就拆的原则,BR35下面6颗螺丝诱惑着我对齐一探究竟,拧下螺丝发现BR35是我见过十分用心的一款车灯。首先从螺丝说起,BR35为了达到完美的防水效果,在每颗螺丝上都加了一个O形环,并且在外壳的每个螺丝孔做了一个凹陷处理,在螺丝拧紧的时候O形环可以完美的嵌在里面,达到非常好的密封效果。


内部的电路很复杂,分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显示屏控制部分,另一部分为LED驱动及控制部分,设计在一个单独的支架里,发生碰撞的时候电池不会对电路造成损坏造成短路等风险。


电池为LG的LGABF1L18650电池芯,标称容量3350MAH一节,和BR35说明说标注的6800MAH相符。

主灯和副灯都有独立的基板和独立的舱室,两个灯的基板后部都直接和外壳接触,导热效果非常不错。

实际上这种结构的散热效果还是不错的,上一组热像仪的图。三张图是泛光灯在2分钟5分钟和10分钟时候拍的,通过图可以看出刚开灯的时候温度迅速上升,然后热量随着底板一直传导到整个灯体,经过几分钟时间,整个灯体都处于温热的状态,也就是说灯头的热量能传导到整个灯体,而不是山寨货的闷烧结构,所以长时间续航不会担心热量散不出来的情况。

用个钳表做跨线测试,实测BR35双灯全开的时候最大功率高达21W,档位功率如下,双灯功率加倍,两个灯都是10W的XML2。参照CREE的官方测试数据,估算光通量最高达到2272流明,十分可观,对比厂家标注1800流明还是很保守的。


个人觉得NC应该扩大一下BR35的应用面,其实作为头灯来说,头灯也需要切线,也需要大泛光,如果BR35能出个粘贴附件或者头灯带,那样BR35也可以作为头灯或者其它场合使用,因为BR35的泛光太舒爽了,从光斑下沿到灯的正下方的地面几乎全部都能照亮。

总体来说BR35以近乎完美的做工加上狂暴的亮度给自行车灯注入了一丝新鲜的血液,光斑切线虽然不够完美,但是对于较低速度的自行车而言,其亮度足够才是更重要的,其实就我个人认为,自行车灯有一定的漏光其实更能起到警示作用,毕竟现在开车神游的司机太多了,我觉得只要不影响对面行车,有一定的亮度其实更能保障骑行者安全。。

标签:

分享至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