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山地障碍——侦察兵的山地作业
行进在岩石峭壁间岩石峭壁就其自身属性和可毁坏程度方面从根本上区别于山地主体。高山作业相对比较容易的是在质地比较结实的岩石类山体(例如,花岗岩,片麻岩,正长岩和片岩等)。另外一些危险难度系数较小的是石灰质岩石,而山地行走作业难度相对比较大的是一些内在结构较为复杂的岩石类:分层结构的页岩和已遭严重破坏的石灰岩。因此从技术角度来说,根据需要攻克的地缘地貌性质的不同,山地攀岩行进作业技巧是有很多种的。
根据穿越岩石峭壁的难易程度不同,山地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较容易的,中等难度和比较复杂艰难的。属于较容易类的是专指这样一些岩类,在这类山岩地段上行走作业时不需要采取任何的保险措施,可能只是偶尔需要用手去抓扶一下突出的岩体以保持身体的平衡,这类岩石的攀登行走只需要提前进行一些初级培训即可。
在中级难度的岩石上攀登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身上挂有保险装置。取决于不同地段或者地貌的岩石情况,保险装置可以是移动的或者是从攀登者所站立处直接固定捆绑的。在特殊地段需要采用岩石钢钉。在这类岩石上攀岩行走一定要遵循三点固定的安全原则,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特殊训练。
在复杂艰难的岩石峭壁地段上作业,除了上面说过的保险装置之外,还要保持步调一致,同步行进,必须使用岩石钢钉。此类的攀岩活动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大量经验后方可进行。
在实际攀岩行进中往往会碰到很多危险程度差别很大的悬崖峭壁。侦察队队长对于山体地貌越是能做出精确的归类判断分析,越能探寻出最合理的路线来。这样,可以最起码的保证行进的速度和保存侦察兵员的体力。
攀岩的基本原则
1)在行动前必须查看需要攀登的整个地段并大致勾勒出行进的总体方向。
2)在需要攻克某个岩石地段时,需要仔细研究最短最便捷的行进路线,必须准确的判定出该路线的行进方向,具体勾画出在实际行进过程中可依赖利用的岩石突起部分,用以挂住,抓扶住或者固定住身体。
3)在攀岩行进过程中,主要着力点应放在腿和脚上。手臂用来保持平衡,或者辅助腿部来进行身体重心转移。
4)移动中必须保证三点固定。在腿移动时,身体的重量靠另一侧腿和两个手臂来进行支撑。在手臂移动的时候,身体重量靠另一侧手臂和两条腿做支撑。
5)在空间比较小的山体地段,如果缺乏比较合适的可抓扶的岩石突起,可以借助身体与岩面之间的摩擦力来辅助进行平面移动。
6)在危险地段行进中,需要佩戴安全装置。在陡峭的岩石上,行走比站立更为安全。
7)行进过程中,在试图攀援住一个或几个岩石突起部分时,首先需要确认的是,这些岩石凸起是否牢固,并尽可能的清除掉岩石表面所有的琐碎石块,这些工作完成以后,才能向该岩石转移身体重心。
8)身体移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连贯有节奏,不能急躁。如果行动人员在一连串的行进中感觉到疲劳了,他应该先选择一个安全合适的地方来进行休息。得到适当休息后,方可继续攀岩活动。
9)禁止队员间多余的交谈,因为谈话本身会直接影响到攀登者的呼吸吐纳,给正常的攀岩活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0)攀岩过程中,需要由侦察队里面经验比较丰富的,判断力相对敏锐的队员来确定并选择出可以抓扶的岩石突起部分。但是,如果该队员暂时没有给团队造成任何麻烦,其他队员决不能对其进行怂恿或者催促,这是大忌。
11)如果侦察队在自己行进路线中遭遇之前未经预料的,非常艰难的,或者有潜在危险的地段,他们需要立刻按原路返回,直到到达相对安全的位置来进行下一步攀岩行进的部署。
插图1 在悬崖峭壁上行进时的脚部支撑点岩石峭壁行进时选择支撑点岩石峭壁上面有很多各种各样细微的不平坦的表面:凹陷部分,凸起部分和裂口裂缝,在攀援悬崖峭壁行进过程中,这些都可以作为侦察兵手和脚的支撑点。
取决于山体岩石斜坡上这些不平坦部分及这些凹陷凸起之间的尺寸和形状,稳固性及它们所处位置的不同,依靠它们作为支撑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技巧。
脚部支撑。脚部踩踏山岩选择支撑位置时,可以保持水平,倾斜或者垂直方向。取决于支撑位置的大小不同,脚部踩踏山体岩面可以实现脚掌完全或者部分着地(脚跟或者脚尖部分,个别特殊情况甚至可以是鞋帮部分紧贴岩面)。脚部支撑着力应该先垂直方向进行试探,然后试着整个脚的平面逐渐与之进行接触。实际的用力必须限制在该支撑点的牢固程度内,除此之外,在做脚部倾斜或者垂直支撑时,脚部用力程度一定要与鞋底和岩石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符。
手臂支撑。为了增加身体的稳固性及脚部支撑位置的安全性,根据所选择的可作为支撑位置的形状和尺寸的不同,可以用手掌从山体岩石的表面,侧面或者下面攀扶住岩面上的小凸起。而在沿着悬崖峭壁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指的帮忙,从山体岩面的上方,侧面或者下方抓握岩石凸起末端或者微小的山体裂缝,同时也可以用一只手借力攀住山岩,或者用两臂抱住凸起的岩石以作支撑。
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山体攀岩行走路线,以保证攀登者手脚所需要的支撑点可以像下棋一样尽量提前安排设计好,这样一来,在攀岩过程中,侦察员依靠这些设计好的支撑点,至少可以解放出一只手或者一条腿来,使手脚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可以轮换着处于弯曲或者半弯曲状态,以便保存体力。
侦察队行动组织要领侦察队在山体攀岩行走过程中从组织结构方面可以分为若干个小分队。大多数实践经验证明,侦察队小分队一般由三人组成为好。
二至三个这样的小分队也可以合并成为一个中队,以便顺利完成行程较长,地形地貌较复杂路线的跋涉。
在此情况下应确立如下行进规则:在爬升过程中,团队最前方行进的应该是本队中经验最丰富的队员,他的行动靠双重保险装置来完成。在下降过程中,团队中实力最强的队员做殿后,他保证前方行进队员的安全,而他自身的安全则靠从下方设置好的保险装置来保障。
三人小分队队员之间保持的距离由以下因素和条件来决定,例如地缘地貌,攀援地段的复杂性,是否有合适的位置可以停靠休息,安全保障的方式,侦察队内每个队员的体能技巧,每个队员所携带装备情况及装备的质量等等。这个间距一般在三到十二米左右不等。在特殊情况下,间距可以适当延长,但还是以绳索的总长度为限。小分队行进路线为:从相对简单到逐渐复杂的地形前进,然后再次确定下一步的行进方向,小分队第二名和第三名队员同时做好最前方队员的安全保障工作。
在复杂地貌行进过程中,最前方的行进队员需要确认攀登路线,检查山岩上支撑点的牢固程度,并妥善安置好以方便后方队员使用,同时还需为第二名跟进队员提前做好安全准备。在接到第一名队员一切就绪的信号后,第二名队员沿着第一名队员从上方及第三名队员从下方固定好的保险装置移动。上面的第一名队员要在行进中确定并选择好可支撑物。到达第一名队员位置后,第二名队员开始放置保险安全设施,而第一名队员继续向上攀爬。每一次经过峭壁地段他都应该像第一次经过一样,选择出合适的落脚位置,并立刻着手开始安装新的保险固定装置。在此之后,第三名队员沿着前两名队员设置好的保险绳索开始行动。当到达第二名队员所处位置后,第三名队员着手放置固定保险装置,同时第二名队员开始准备向第一名队员方面前进。后面的行动顺序重复进行,以此类推。
在向上的攀岩过程中,最前方行进队员与紧跟其后的第二名队员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大,应该总是保持在四到六米之间。如果因为特殊复杂的地段上无法找到合适的安全位置进行停靠,那么必须在山体岩面上或者借助钢钉进行中间过渡保险装备的设置工作。
插图2:三人小分队在山岩上作业行进图从上至下 黑圈—最初状态实心圆—第一步位置虚心圆—第二步位置虚心圆中套小圆—第三步位置
插图3:悬崖峭壁上行进时的手部支撑点
插图4:山岩中垂直形状裂缝上的攀岩活动左上:一只手和一条腿整个嵌入裂缝中右上:一只手和一条腿部分嵌入裂缝中左下:裂缝作为攀爬过程中手和脚的受力踩踏支撑物右下:左腿蹬住山体,右腿靠紧岩体,手臂利用裂缝做支撑物后续大部队的行进必须等到小分队其他所有队员放好保险安全装置,并发出准备就绪的信号后方可进行。同时,小分队队员自身安全也需要得到确保的时候,后方援助队员应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
行进队员应该充分考虑到绳索的长度,而后续队员也应不时的提醒前方队员所剩绳索的长度。如果只剩下三到四米的时候,后方队员一定要及时通知前方。同时前方攀岩行进队员也要尽快选择出合适的高山掩体以作停靠,一旦找到这种可以休息停靠的掩体,也需要立刻通知后方队员。
在征服复杂地形山岩的行进过程中,攀登在最前方的队员一般是没有背包的,后方跟随的队员应该尽可能的减轻前方队员的负荷物品重量。这些物品通常被固定在封闭的钢钉上,然后通过绳索依次传递。
在悬崖峭壁上行进作业时谨记,绳索是侦察员人身安全保障的最重要的工具。
使用绳索时,侦察队员必须时刻把稳绳索以维持自身体重,并预防攀岩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身体损伤。除此以外,绳索意外的挂住山岩凸起部分,将会导致侦察员身体失去平衡而与整个行进队伍脱离。每个侦察队员必须保持自己前方绳子的固定长度,不能让绳子勾住某个不在计划范围之内的凸出岩石,或者因失误把绳子顺序搞混乱。如果绳索弄混了,而该侦察队员无法及时地在行进过程中将其纠正整理好,那么他应该立刻通知前方行进队员上述情况,整个小分队全体停止前进,通过努力使绳索恢复正确顺序。
随着向上攀登难度的加大,绳索起到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在中等难度的山岩上爬行过程中,侦察队员依靠绳索作为主要安全保险器具。而山势地形越发的陡峭时,绳索不仅仅作为侦察员防护及自身安全防卫的工具,而且变成复杂地貌作业(上升或急速下降)的主要借助体,同时也可以用于货物的传递工作。
钢钉主要应用于侦察兵攀登悬崖峭壁时随身装备及人身防护的目的,同时也量的使用在攻克高耸的岩壁,山涧内至上而下的行走及货物物品的传送方面。
为了使钢钉能牢固的固定在山岩上,需要选择合适的山体裂缝,以便钢钉的钩状部分能深深的嵌入山体内。侦察员对于山势地貌比较熟悉的地段来说,这样做相对比较容易,有时候,不一定非得有裂缝才能实现钢钉与山体的紧密接触。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山体,比如花岗岩,片麻岩等,寻找山体裂缝就不是一件易事了,同时想要把钢钉直接钉入山体斜坡更是难上加难。
插图5: 平行方向裂缝处的行进移动左上:站立姿势右上:利用裂缝作为手部支撑点下图:匍匐爬行,部分身体嵌入裂缝中
插图6: 像在壁炉内一样行进移动左图:用双腿和背部做支撑来进行移动右图:用双手和双脚在岩壁凸起部分做支撑为了防止钢钉因加固不牢而从岩石山体裂缝中脱落的情况发生,需要使用钩环,它一头连接着侦察兵腰带扣,另一端连接着钢钉。
复杂危险地段攀岩行进三人小分队攀岩行进过程中,主要任务落在最前方行进队员的身上,中间行进队员可以充分使用前方队员已经探索并试验过的可支撑物,况且,中间行进队员的安全保障工作大部分也已经由前方队员设置完成,从上至下形成封闭保险安全设置,除此之外,中间队员还可以利用主绳索上的打结部分来实现自身安全的双重保险。
在征服复杂艰难的高山地段时,一般大多利用山体缝隙,檐口,岩面平坦部分,齿状岩石,山体裂缝内部外部凸角及所有角形状的山岩凸起部分。
沿着裂缝行进。侦察员的手,脚或者部分身体可以嵌入狭窄的裂缝里面,这样可以减少身体与山体外端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根据裂缝尺寸大小的不同,其边缘部分可以作为侦察员赖以支撑的点,来维持自身部分体重。
平行方向的裂缝一般可以作为侦察员手臂的支撑点,除此之外,他的部分身体还可以钻入比较大的裂缝中,通过摩擦力来进行身体的支撑。宽度在0.5至2米间的垂直的或者倾斜的裂缝被称作“壁炉”。“壁炉”内行进的技术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主要取决于“壁炉”的宽度。
0.5至0.75米宽的“壁炉”内行走可以遵循下列方式。面部朝向“壁炉”一侧岩壁的侦察员,抬起一条腿,支架在面前的那侧壁墙上,而后背顶靠后侧岩壁墙。空下的两只手,手指朝下,紧紧用手掌撑在后侧岩壁墙上。然后抬高另一条腿,放到已经支撑好的腿旁边。 然后侦察员用双脚踩踏住前面的岩壁墙,双手撑住后面的岩壁,解放出背部,接下来整个身体尽可能的沿着“壁炉”岩壁向上移动。背部重新顶住后面岩壁,然后依靠身体和一条腿与岩壁的支撑(手臂这时候也可以顶住后侧岩壁),侦察员将另一条腿沿着面对的前壁墙向上挪动。然后,依靠背部和刚向上挪动过的腿部支撑,再移动另一侧腿。上述技术动作需要重复持续完成直到爬到“壁炉”顶部。
在“壁炉”内行进前,侦察员需要提前进行确认,“壁炉”内是否有石块从上面掉落的可能,向上攀爬,目的地的上方终点是否有出口。此类攀登过程中的保险安全装置需要相隔几个岩石凸起就立刻用绳索抛掷固定好,如果没有可以捆绑绳索的凸起岩石,则需要使用钢钉来固定。
“壁炉”内向上攀登行进对于侦察队领路人来说是相对比较复杂而且工作量较大的一项任务,所以侦察队开路工作必须由队里面实力最强,经验最丰富的队员来完成。
侦察员在“壁炉”内向上攀岩工作时不能带有背包,如果需要,可以在到达最终目的地后通过绳索传递到上面来。
沿着岩面攀登行进岩面,悬崖峭壁上带斜坡的光滑岩石部分,有一些具有类似瓦屋顶结构的样式(当岩石层向下倾斜)或者成阶梯状,比如平滑的岩石向上叠加。
在后一种情况下,攀岩行进工作的进展应该不会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像爬楼梯一样轻松完成。是否需要保险装置和保障自身安全主要还是取决于岩石陡峭的程度,阶梯状山岩凸起部分的尺寸及山体的属性本质(是否可以破坏掉某些障碍物)。
针对类似瓦屋顶形状的山体岩石,阶梯弧度越大,攻克此类的山体将越困难。在攀登这类山体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钢钉来作为安全防护的必要装置。对于弧度相对比较小的山岩,可以利用身体与岩石间的摩擦力支撑,匍匐式前进或者采用“螃蟹式”爬行。侦察兵的腿部完全与平坦的岩面相接触,用手臂进行支撑,手脚交替小步伐缓缓前进,此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保险装备的设置。
大规模部队攀岩前进的组织工作在大规模部队(一个排,或一个营)攀登复杂艰难的山岩时,如果仍旧采取上面陈述的方法是不合时宜的,因为这将大大影响行进的速度。
一般来说,大规模部队在峡谷和崇山峻岭间行进前,大多会被建议单独组建一个由登山者或者侦察兵组成的团队来参与研究行军路线的准备工作,这个团队的成员基本上都拥有多年在高山作业的丰富经验,可以在非常复杂的山地路段上行动自如。这个团队的主要任务是:侦察并确认行进路线,在复杂的路线地段上选择出捷径,最佳路线方案,并为后续大部队的到来斩荆披棘。
开辟新路的准备工作包含如下举措:在山涧大河,溪流,冰川裂缝,山岩缝隙铺架行军跋涉必要装置,在冰川坡度上砍出可以用于攀登踩踏的梯蹬,在需要跨越危险复杂地段上面铺架绳索(或者栏杆),清除路面上所有有可能滑落的飞石,在山岩或冰川上安置钢钉以便确保后续队伍的安全保障,设置便于提升货物的辅助装备,设立路标(记号)等。
在需要跨越特殊危险地段的准备工作中,这个侦察团队还需要特殊装置如信号灯,以便可以具体指明行进路线的方向,并严密监控该段路线直到后续部队全部通过为止。
如果后续大部队在行动完毕后,不按原路线返回,那么所有已经安置的设备(如绳索,岩石钢钉等等)都需要在大规模部队通过后予以摘除。如果后续部队仍旧按原路线返回的话,那么需要安排留守一部分队员来对这些特殊复杂地段上的设备进行看管和监控。
该侦察队的队长,行动在最前方,不间断的向后续大部队的指挥官(司令部)汇报实时情况。通过无线电通讯装置,他可以陆续的补充行进作业情况(比如把石块堆砌成特殊的某个形状以作标识等)。在某些地段,主要路线旁会延伸出来自敌人方向的隐秘通道(比如侧峡谷,陡峭山脊等等),这种情况下,该地段出必须留人进行把守,以避免后续大部队误入歧途,受到敌人的突然打击。
发现敌人后,侦察队队长必须立刻通知后续部队指挥官,如实汇报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或者将敌军歼灭掉,或者与其保持接触状态,直到后续大部队的到来。
如果无法与敌军开战(考虑到行进路线的隐蔽性),那么该侦察队则需要朝后续大部队行进的方向做稍稍后退,同时不间断的严密监视敌人动向。后退指令由后续部队总指挥下达。
一个排的军事力量在山谷中攀岩行进必须分出先头巡逻队,侧翼和后方巡逻队。
连和营也要分为先头,侧翼和后方巡逻队。巡逻队又可以再分出下一级的分支机构。巡逻队一般由二至三人组成,其中一人任命为巡逻队的队长。
巡逻队的主要任务是及时通知后续大部队敌人出现的情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巡逻队主要活动在靠近重要路线的山脊和峭壁边缘上,进行严密不间断的路线监控。只有在视力范围内出现后续大部队的先头部队后方可使巡逻队从该地区撤离。如果地缘特征要求在视野范围外的一段距离内也要安排巡逻队,那么必须相应的分拨出辅助巡逻队伍来进行监察工作。
如果山脊岩石部分地段过于陡峭,并对侦察员攀爬行进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那么在制高点上一定要安排巡逻监控队员。这样可以保证从各个方向(包括从敌人的方向)查看到所有通往山谷道路的情况。
发现敌军后,巡逻队队长和高级指挥官应立刻将该情况通知后续部队指挥员,并开始密切监视敌军的一举一动。
插图7:板状结构山岩上图:阶梯状下图:瓦屋顶状
插图8: 在山脊上行进上图:沿着宽阔的山脊行进左下图:沿着狭窄的但是坡度不是很陡峭的山脊行进右下图:沿着狭窄而陡峭的山脊前进
插图9:沿着山体裂缝的外凸角和内部凸起角进行攀岩左上和左中图:勾住岩壁墙内凸角做支撑进行攀爬右上图:利用山岩裂缝内凸角边缘做手臂和脚部的支撑进行攀岩活动下图:利用勾住山体岩壁墙外凸角和摩擦力进行攀岩活动穿越山川间的大河和溪流军队在山地行进中遇到的另一个比较大的障碍是山川间的大河和溪流。
渡过山川间湍急的河流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这需要战士们坚定的意志和英勇的大无畏精神,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经验做后盾。
侦察部队在高山行进时没有专门的组织渡河的工具,只能依靠一些特殊的辅助装备及材料来完成。渡河工作的关键点是能否正确的选择渡河入口。
山川间的大河,湍急的溪流大都会分流到狭窄的通道里,但是有时也会涌入宽阔的山谷内,细小河流的通道会变得宽广起来,溪流的流动速度自然而然也会降下来,河流深度相应降低。这样的河段是非常适合进行渡河活动。
考虑到湍急的河流和河床下的石子,在渡河过程中建议不要脱掉鞋子,最好是三至五个队员为一组手拉着手或者组成圆圈型前进。也可以采取其他方案,一个队员一个队员的,或者两个队员手拉手跋涉渡河,但是请注意,每个队员手中一定要持有长棍。在水中行进时,要不时用脚试探着适合停留站立的地方,只有确认脚下安全后方可转移身体重心。为了提高整个团队的渡河速度,最好先往对岸派遣两名队员,以便它们能够在河面上铺架起绳索并牢固的在另一岸固定住。其他侦察队员用扣具挂紧绳索,从河岸一头沿着绳索朝另一头爬行渡河。
为了方便摘除,绳索一般做成双排形状铺设,在最后一个队员渡过河后,可以选择切断一头达到收拾整条绳索的目的。
在个别狭窄山谷间的河道中有从水中冒出的凸起岩石,在这种情况下,侦察队员可以踩着一个又一个的突起的岩石渡河,但是尽管这样,还是要靠绳索来保障人身安全。在有的河道里面,还会经常遇到倒在河中的树木,这些倒坍的树木正好可以当做大自然为侦察兵铺设的“桥梁”,但是需要提起注意的是,这些树木的安全性还有待侦察员在渡河过程加以确认,因为有些树木已经腐朽或者倒塌的位置不固定,有滑动或移动的可能。所以,一定要对这些树木的稳固性进行试探,确认无误后方可利用实现辅助渡河的目的。一般由侦察队中的一名队员,卸下自身的背包,并把绳索捆绑在自己身上,小心的踩踏着河道上架起的“木桥”向河岸的另一端前进,同时该侦察队中的二至三名队员要在河岸的这一端对其进行安全保护工作。
如果河流非常湍急而且河道中多有石子,那么该渡河探路者需要用两根绳索做安全防护保险。这时候,在后面做保护的两名队员均要保持一段距离,比便与渡河队员用绳索形成三角型保险装置,进而保证一旦渡河人员失去重心落入水中后,可以立即把他从河中拖拽到岸边。在安全渡河成功后,该侦察队员将铺架的绳索固定好。绳索要固定到湍急河水上方树干的一头。从另一头固定绳索相对非常危险,因为树干有可能在河水的拉力作用下折断。
沿着“木桥”渡河时要一个队员一个队员的小心翼翼的踩踏渡过,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每个渡河队员借助绳索扣与绳索进行固定,并依靠岸边的另一条绳索进行自身安全保险工作,这条绳索的一头掌控在后方保护队员手中,另一头渡河队员自己捆绑握紧。
在向比较高比较陡峭的河对岸行进过程中,也需要借助绳索的帮助。同样,需要先派两名经验非常丰富的侦察队员先到达对岸,并且固定好绳索,同时在后续部队所在岸边同样放置好绳索。然后每个队员都要装备好,在绳索上悬挂合成纤维的坐垫或绳子。准备渡河者抓住绳索的中间部分,绳索的一端传递到河对岸,另一端留在河的这一岸。绳索的两端都要分别有两个队员攥紧。河对岸的侦察队员拉拽绳索,把渡河者拉向自己方向,而河岸一头的负责保护的队员缓缓放开绳索。对于这种渡河方式一般比较合理的是使用特殊的绳索扣盒。
插图10:借助固定的绳索渡过山涧
插图11:沿着河道中水中凸起的岩石渡河
本刊译自俄罗斯特战文献
(本文转自《装备与生存》第五期)
- 我便宜好用的BOB背包以及背包内具体安排
- 发布于 02月02日
- 如何将背负减到10磅
- 发布于 12月27日
- 实用还是情怀?——NiteIze奈爱手机配件与Magpul战术版手机壳评测
- 发布于 07月10日
学习
过来支持一下 值得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