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辐射轮状集热——火枫 FMC-XT1集热咖啡壶测评
传导、辐射轮状集热——火枫 FMC-XT1集热咖啡壶测评
来自官方介绍:http://cn.fire-maple.com/myWeb/Productscont.php?pId=159&pType=19&bigid=11
2011年火枫推出的高效炊具中的一款经典作品。
采用先进的母材对焊技术,将1.2米导热铝带准确、牢固的焊接于炊具底部,大幅增加热交换面积。并经过黑体硬质氧化,使FMC-XT1可最大限度获取外部热能。整体效能提升28%以上。FMC-XT1从外观上来看,做工精致细腻,从色泽、打磨以及壶的整体流畅设计都能让人一眼感觉到它的非凡品质。事实上,这款野营咖啡壶确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它采用火枫独有的母材对焊技术,将集热环与壶体巧妙融为一体,更加高效节能。比起普通野营咖啡壶,用它在旅行中煮水煮咖啡能省30%的燃料和时间,而这对于喜欢户外活动又不肯放弃腐败的驴友们来说实在太赞了!
由于采用集热环设计,FMC-XT1在炉具上具有更广泛的适应力。因为XT1底部的齿轮凹凸大大增加了壶与炉具的摩擦力结合更加紧密,所以完全不用担心煮熟的咖啡半途翻壶。
FMC-XT1壶口短小,出水口细节处理使得FMC-XT1倒出的水流完美。壶盖与壶身良好的结合度,即使大角度倾斜倒水壶盖也不会掉落,而如果要揭开壶盖,也不用多费力气。
FMC-XT1壶身圆扁,体重轻盈。超大的壶盖设计使得FMC-XT1能轻松放进小碗小碟或是合乎尺寸的炉具,打包携带非常方便。
FMC-XT1
*名称:集热咖啡壶
*规格:153×77mm
*重量:180g
*容量:0.9L
体验装备颜色:黑色
价格:
市场零售价:129 元/个
– 测评人信息
– 磨房ID:秦楼月
– 年龄:70后
– 性别:男
– 身高、体重:172mm/75kg
– 户外经历:溯溪、徒步、登山。
– 测试计划:
1.深圳山野或溪谷中煮水泡茶
2.香港的溪谷中煮水泡茶和方便面
– 主要测试项目:
1. 性能:集热对比非集热壶的导热功能;集热部分与壶体的焊接工艺;便携性;安全性(存水后是否影响涂层)。
2. 兼容性:底部对不同炉头的组合是否兼容,重心高低产生的滑动如何。
3. 实用性:是否真实。
一、第一印象
图1-1
10月25日收到的快件很是开心,但我是不信外包装大小的壶。打开快递包裹,看到FMC-XT1集热咖啡壶是纸盒包装,没有说明书等表明使用范围,制造年份的。集热咖啡壶用网带直接放包装盒里面,没有泡沫包装什么的增强保护。壶从网袋里拿出时,集热部分翅片与网袋勾勾搭搭的,感觉壶的集热翅片部分加个纸质或工程塑料什么的保护,防止与网袋包装勾搭,集热翅片部分变形、脱焊等等瑕疵产生。壶与包装之间加泡沫做增强保护,防止运输及销售时损伤。
图1-2
检查壶体外部,从色泽、打磨以及壶的整体流畅设计都能称得上一流炊具做工,可惜这个壶的集热环是没有包边也没有用整体集热环,容易产生集热部分损伤。我只采用右下图到方式,基本解决了勾搭问题,至于增强保护够用不,时间实践后才知。
而且壶内直接放着泡茶器没有单独固定,运输过程中在壶内晃来晃去,把壶内部给划伤的可能。在查看过内部情况后,发现有划伤的迹象,用手摸过去内部平整无毛刺,底部却已经可以看到碰擦出的痕迹。且在防止制品腐蚀方面已打折扣,硬质氧化处理到镀层已受伤。希望以后能用泡沫包装,隔离与壶底的碰擦,任谁也不想一个新壶有擦伤。
再看壶内底,母材熔对焊产生到印记明显。外底集热环焊接牢固平整,集热环的细节,冲压的纹理清晰可见,可见集热环和壶体是熔接对焊接方式焊接在一起的,这种焊接方式使集热环和壶体几乎是一体化,结构上是非常牢固。
图1-3
在壶嘴处有导流槽,应该是使倒水时水流更加流畅。对比非集热壶壶口无导流槽,具体对比需要在实际使用中发现。
图1-4 裂纹清晰可见
在提手部分发现裂痕,怀疑是在硬氧处理过后弯折提手时造成的。两边都有,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裂痕。估计是镀层弯裂,强度应该不影响使用,但美观度就下降了许多。
集热壶壶盖与壶口到结合稍稍有卡滞感,使得倒水时壶盖不与壶口分离产生不便或伤害。而非集热壶壶盖放入平滑容易,实际使用中,因倾倒角度大时,壶盖与壶体脱离,热水容易向前冲出,有伤害隐患。
图1-5 火枫的体重、身高、鞋码:)
图1-6 非集热壶到体重、身高和校验
使用钢卷尺、水杯、电子称对壶的身高、体重、容量进行效验,结果相符。装水900ml刚刚好盖住盖子,小心点的话水是不会溅出,水刚好到壶嘴处。另外两个壶体惊人的相似,身高、体重、直径,不过一个穿了鞋一个没穿鞋,一个0.9L一个1L。
容积利用率测试:
图1-7 与原有套锅打包匹配
图片上可以看到基本匹配,整体装载后,XT1比原壶稍稍高了点,处于可接受范围。且原套锅的小碗及瓢勺均可装载。
图1-8 一体化炉头装载
除了瓢勺装,看看还能装什么呢?炉头,功夫茶具,茶叶,泡茶器,留下的空间还可以将茶具,炉头在包装保护一下。
图1-9 分体炉头装载(104)
104炉头装下了,杯具放不下了,茶叶也少放一袋。
图1-10 分体炉头装载(105)
105炉头放下,其它的都不见了,因为容量有限。
小结:通过外观,重量,材质及制造工艺比较的看,火枫FMC-XT1集热壶都可以跻身一流品质之列。唯有细部工艺待加强,建议先弯成型壶提手后硬氧处理,避免小瑕疵影响品牌。包装方面也有待改进。特别是说明应该印刷到包装盒上,否则因使用不当也会产生纠葛。打包物件方面也不错,基本能满足与壶匹配的物件装入,无需另外占用空间。
实际使用都对比前提总说明:
下面的原始数据,因为测试不是在受控环境下进行的测试,测试过程比较粗糙,因此测试数据只具有趋势上的意义,不具有定量上的意义。
二、初步室内使用
图2-1 炉头的匹配
试用了三个炉头,一个是一体化扁架炉头,一个是分体式圆支架炉头,一个是分体式扁支架炉头。可以看到炉头的扁支架大而薄,能插入在集热环的缝隙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是很方便,需要寻找到好到角度缝隙。好处是放下去后固定的很好,不用担心会滑动而致倾覆。而圆支架不能完全插入集热环的缝隙中,一般放壶后最多两个支架能插入集热环中,影响到水的均匀受热及容量。同样可不用担心会滑动而致倾覆。
非集热的这方面自然是不够的,放置在炉头上用手轻轻碰触,会产生轻微滑动,稳定性不如集热壶。
图2-2 集热壶的室内烧水测试
根据水壶的烧水经验,水的容量占壶容积50~80%之间为好,先选用500ml自来水进行试验,一体化炉头名义功率3000w。集热壶容量900ml,非集热壶容量1000ml,相差100ml.容量接近,体型接近,因为近似数据比较仅供参考,不具有总体代表性。
使用在家庭厨房,基本无风到环境,定炉具燃烧功率。采用集热壶与非集热壶烧水时间对比方式进行。用运动杯加入自来水500ml,将一体化炉头点燃调整至合适的空燃比。
集热壶分别耗时:04:28:80;04:30:45;04:26:63;平均用时:4分28秒(精确到秒)。
图2-3 非集热壶的烧水测试
炉头不用熄火,烧开集热壶直接放上装好同样水量的非集热壶。
非集热壶分别耗时:09:05:58;07:05:21;07:02:72;比对发现第一组数据差别过大,对炉头旋钮标记好,将壶冷却至常温,加自来水静置十分钟,把壶底用抹布抹干再测试06:58:93。
去掉第一次测量值,平均用时:7分02秒(精确到秒)。
集热壶既然热得快,那么会不会也凉的快呢?试下先。
图2-4 上图是冷却后的,下图是刚倒开水入壶的
某公司办公房间温度25.8℃,湿度70%,测试位0.00m/s,有空调房间恒温恒湿。
使用2L电热水壶先将水烧开,分别将900ml热水倒入两个壶中。
时间记录:10:20:20,测温集热壶96.7℃,非集热壶95.3℃;
时间记录:10:30:20,测温集热壶76.3℃,非集热壶76.3℃;
时间记录:10:40:20,测温集热壶63.7℃,非集热壶67.7℃;
时间记录:11:22:45,测温集热壶26.7℃,非集热壶30.6℃;
时间记录:11:41:09,测温集热壶26.4℃,非集热壶26.6℃。
水温由热水冷却至凉水,
集热壶分别用时:1:02:25;1:05:11;1:08:42 平均用时:1小时05分(精确到分钟)。
非集热壶分别用时:1:20:31;1:20:07;1:22:28 平均用时:1小时20分(精确到分钟)。
小结:1.建议选择扁炉头架与火枫FMC-XT1与之匹配,应该比圆炉架更好体验集热壶的优点。无论是观感和实用上来说,底部的齿轮凹凸大大增加了壶与炉具的摩擦力结合更加紧密。
2.使用集热壶可以缩短烧水时间21%,间接节约燃料。与官方说明有差异,原因是测试不是在受控环境下进行的测试,测试过程比较粗糙,故测试数据不具有定量上的意义。
3.根据越接近环境温度,冷却的越慢的原则。常温下热水冷却快,可以让我们更快享受茶水,同时也意味着环境寒冷时冷却的更快。环境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到集热壶在实际使用中,并会偏离产品的官方介绍。
4. 壶盖与壶身结合度适中,虽有点卡滞但不影响揭盖,倾倒时壶盖又不会掉下来,且倒出的水流流畅不挂壶。(图太多,就不上了)
三、户外实地使用
第一次带上两个水壶出发去东部某谷中实地使用。
天气情况:多云,东北风2级;气温22~27℃,相对湿度50~80%,地形为溪谷中,取水方
便的溪流树林边
图3-1 溪谷中的测试过程
500ml水试验
非集热:06:45:52
06:28:93
平均用时:6分37秒(精确到秒)。
集热:04:34:01
04:41:39
平均用时:4分37秒(精确到秒)。
700ml水试验
非集热:07:39:92
07:01:38
平均用时:7分20秒(精确到秒)。
集热:05:24:01
05:28:39
平均用时:5分26秒(精确到秒)。
居民小区也算是户外吧,小店有称借来用用
采用电子测温仪和风速仪,使用挡风板,计时为手机秒表。
记录如下(加权平均,精确至一位)
周围环境温度27℃,风力介于0.0~0.6m/s之间
图3-2 测试采用到的工器具
700ml时水温(取五次测温值加权平均)
集热壶内:26.1℃
非集热壶内:26.2℃
采用小店的电子称称量
一体化炉头(炉带气全重)0.34kg
集热壶气耗量:第一次在称上称,竟然无耗气还是0.34kg,使用时间:04:11:42;使水壶温测温至26.2℃第二次04:53:76,减至0.33kg。
平均耗时:4分32秒,平均耗气:5g
非集热壶气耗量:全重0.33kg,第一次在称上耗气0.32kg,使用时间:05:23:99;第二次05:53:76,耗气0.31kg
平均耗时:5分38秒,平均耗气:10g
分体炉头,气罐重0.22kg
非集热壶气耗量:第一次在称0.21kg,使用时间:05:06:06;接0.20kg 第二次05:03:76,0.19kg
平均耗时:5分05秒,平均耗气:10g
集热壶气耗量:(104)第一次在称0.19kg,使用时间:03:37:70;第二次03:45:83,0.18kg
平均耗时:3分41秒,平均耗气:5g
图3-3 一体化炉头的测试过程
图3-4 分体炉头到测试过程
发现一个问题,使用分体炉头时,大约旋转调节钮3.5圈至4圈,根据火焰到肉眼观察,空燃比应该比较合适,内焰呈蓝色火苗。但架上壶(两个壶都一样),出现燃气到臭味。
图3-5 测量
一体化炉头距壶底19mm
FMS-104炉头距壶底19mm
FMS-105炉头距壶底22mm
稀释的洗洁精检漏,清水整体检漏,均未出现漏点。但是没搞明白怎么有闻到燃气到味道;将挡风板打开一些,围的范围大些,就没有了燃气的臭味。观察火焰,很正常,恐怕是旋钮开的大了,而燃烧不充分引起到。这方面得注意一下,非通风良好到情况,兼有可燃危险物的环境下,尽量不使用挡风板及火焰调节尽量小。
图3-6 现场火焰状态
本节小结:上面是原始数据,因为测试不是在受控环境下严格的测试,测试过程比较粗糙,因此测试数据只具有趋势上的意义,不具有定量上的意义。从趋势上可以看出,集热壶无论是耗气量及时间上都比非集热壶更能省气、烧水时间短。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温度,湿度,风力的大小会影响到集热壶在实际使用中,会偏离产品的官方介绍。
非通风良好到情况,兼有可燃危险物或可能与液化气混合爆炸的环境下,尽量不使用炉头。
图 壶的划伤点
故意将壶底残留部分自来水。一星期后,水质已经变坏,将壶洗净,查找原划伤点,目测未见被氧化的痕迹。
初步结论:(在不断使用中更新)
集热环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燃料的消耗和节省烹煮的时间,但是否有达到官方所说的28%,这个恐怕是受条件限制,根据粗糙的数据上无法给出定论。
集热部分与壶体的焊接工艺是可靠牢固的;便携性:携带方便,壶加了集热环重量并没有因此上去,与市场上0.8L~1L的壶重量、装载物品方面容量基本相当;安全性:存水后目测未见影响镀层的起皮、掉皮及氧化绣点等现象,可以确认基本安全。兼容性:底部对不同炉头的组合基本兼容,集热环的设计能与大多数炉头结合紧密,使壶重心的高低都不易产生的滑动。
建议:
1. FMC-XT1集热咖啡壶的纸盒包装印刷上详细点的说明书,表明使用范围,制造年份,使用工质,使用燃料温度等等。让购买者一目了然。
2. 壶用网袋包装,壶的集热翅片采用纸质或工程塑料什么的保护下,使得取放方便。
3.如果厂家定制些可以放进壶体内的简单茶具或炉头等就好了,随壶一起,以节省背包空间。
4.壶的提手部分的工艺需改进,肉眼可见的裂痕太突出了。
本文转载自 磨房 作者: 秦楼月
- Re Factor Tactical公司ASO包介绍
- 发布于 12月13日
- 超轻锂电池头灯,山瑞L60L简评
- 发布于 12月18日
- 仍待精进,短评GLO-TOOB歌路途战术信号灯(Lithium版本)
- 发布于 01月02日
- 文武双全的掌中玩物,可书写可战术
- 发布于 11月16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