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eland Storm 双人帐篷使用体会
Pureland Storm 双人帐篷使用体会
Storm,作名词时有5种解释:1. 暴风雨、2. (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风暴,大动荡、3. (感情的)爆发,激动、4. (暴风雨般的)发作、5. 【军】强击,猛攻
拿到帐篷后,先到水果摊上称重。取两个电子称的平均值,帐篷整体为3.42kg,其中:外帐0.92kg、内帐?、3条铝质帐杆0.735kg、12根铝质地钉0.25kg。
之前在网上查过,这是一款老产品了。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Pureland Storm帐篷”,竟搜出一篇2004年的帖子;看过描述之后确定那是老款。我拿到的这款应该在2006年底定型生产的。
经过两次宿营体验,感觉这是一款比较适合雪线以下地区的FB级四季帐。
目录:
一、帐篷的搭建与外观
二、寄居体验
三、防水性
四、打包
五、小结
六、后期使用报告
一、帐篷的搭建和外观
一句话:外形独特,略显风骚。
打开包装之后,没有找到使用说明书。展开三条铝质帐杆后发现其中的一条较其它两条短一些,一时竟不知所措。仔细观察,原来每条帐杆的末端都有一圈彩色胶带,两条长帐杆配的是红色胶带,另一条短帐杆配的是蓝色胶带,这与内帐上的三条帐杆袖上,二红一蓝的袖口彩条是相搭配的,如图:
搭好的内帐非常漂亮。跟以前的轻量化双人帐相比,该帐又高又圆,帐内空间较大,像微型的蒙古包,又像半个硕大的哈蜜瓜。
与一般的轻量化双人帐对比:
外帐与内帐用塑料扣件相连接,非常方便:
帐杆袖的交叉点也用来固定外帐,用绳结相连,共4处:
12根铝钉:每个门庭需要3根,两个门庭共计6根;
每条帐杆的末端相应固定一支地钉,共计6根;
罩好外帐的小蒙古包更显得雄伟:
可能是设计者自信三杆帐的强度足够应付低海拔的风雪,该帐篷没有配备防风绳,只在两个外帐门庭的上方,各有一个绳环(图中插着地钉的绳环),我想可以用来拴防风绳吧?
三杆帐的搭建,肯定比双杆帐麻烦些;而且此帐撑起后“墙面”的弧度比较大,所以弯帐杆时也感到很强的绷劲。撑好后,用手压帐篷,就像压迫健美运动员壮硕的胸肌,结实的感觉。
二、寄居体验
一句话:空间宽敞,居住舒适。
在搭建过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感到,这款帐篷的保温性肯定很好,反言之,透气性可能会差些。在炎热的夏季,如何使用呢?
我的体会是,夏季无雨的天气,可以不使用外帐。
内帐有两个D型帐门和两个三角形气窗,在D型帐门只使用外层纱门的情况下,四面通气,很适合夏季蜗居。这款帐篷又高又圆,帐门坡面与帐底的内夹角约80度,接近垂直,所以,即使有露水,也不会落在帐内。这种用法在9月初惠东溯溪时获得证实。那是一个晴朗无风的夜晚,我没有罩外帐,内帐的一个帐门仅拉上外层纱门,挡风门卷起用搭扣固定好,保证帐内通风透气。我在河边清凉的空气中,听着流水的呤唱,香甜地睡到天亮。清晨起来,帐篷外挂满了露珠,但帐内干爽。
图 1
虽然这款帐篷内部高大宽敞,但非常可惜,帐顶没有设计悬挂营灯的地方,帐内在气窗的上下各有一处网兜,这些位置均不适合挂营灯或手电/头灯:
经过观察,我认为可以本文图1中所标识的位置,处于帐顶的正中央,且有帐杆支撑,相应在帐内设计吊绳用来悬挂营灯或柔光手电,以利于野营者在轻松的状态下,整理物品、看看书或写当天旅行日志。
亮着灯的帐篷,如果营灯可以吊在帐顶就更好了。
如果是冬季,拉上内帐的防风门,只留两个小气窗透气,应该可以保持帐内温度。外帐的气窗通过支杆顶端和根部的魔术贴,与窗棱上魔术贴结合,可实现气窗的开、闭。
从帐内看打开的气窗:
粘合的气窗:
外帐形成两个比较宽大的门庭,可以在宿营时放背包及其它东西:
无论内帐、外帐的门旁都有搭扣,可以方便地将门脸收起并固定:
三、防水性
待补充。
地席的防水指标:210T尼龙绸,PU3000mm涂层。地席的压胶:
外帐的防水指标185T涤丝绸,PU涂层。外帐的压胶处理就一般了:
四、打包
一句话:打包方便快捷,包装设计优秀。
该帐篷的包装袋设计得比较好,不仅地钉、帐杆都有专门的袋子和位置,而且打包也很方便。
如图,将外帐和内帐收起后打成卷,缚好。地钉和帐杆装入小袋。
用包装袋的大舌头将帐篷卷入袋子里:
比超轻双人帐的包装是“胖”了些,但还在我可承受范围内:
40L的背包,帐篷占了2/5的容积,炉具、水袋、净水器、食品、衣物、其它用品也打入包内,防潮垫外挂:
因为没有背太多的水和FB食粮,所以,40L的背包虽然装满,却没有感觉太重。我之前一个双人帐是2.6kg,这款FB级的帐篷重量3.4kg,后者重了两叮饮料的量。帐篷重的原因除了多一根帐杆外,主要是帐篷的“墙面”比较大,并且除了两个小三角气窗外,“墙面”、内帐门、三条帐杆袖全部使用透气绸布,比起大量使用纱网材料的超轻帐,当然要重一些。外帐重0.9kg,夏季时不带外帐,则帐篷的重量减轻为2.5kg。如果担心露水太重或局部小气候形成的阵雨,可以在组队时指定某几个人带天幕,搭建庇护所。我的观点是,低海拔炎热的夏天,基本不用带外帐,三~四顶内帐安排一块4.5*4.5的天幕,即减轻了负重又凉爽;中到大雨的天气就不主张出来活动了。
坑之。
用了三个月,还是决定放弃它,另择一款双人帐。
主要原因并不是它太重,而是其防风性不佳。
12月在白马山上扎营时,风比较大。虽说一般营地应该选择地背风处,但实际地形不允许。同行的队友用的帐篷,帐壁坡度小,内帐与帐杆采用挂扣式联接,先支起帐杆踩下地钉固定内帐的四个角,再把挂扣搭上,即使在风中也能迅速支起帐篷。而这款帐篷,采用套袖式与帐杆联接,而且是三根帐杆,而且帐篷浑圆高大,需要把帐杆弯成更大的弧度,帐壁坡度大易兜风。那天扎营时,差点连我一起放了风筝,想起来都后怕。此帐只能在比较温和的天气里,作FB帐用是于好不过了。第二天风和日丽,大家都说那款帐篷特漂亮,内部也宽畅,但,我已经决定放弃它了。
本文转载自 磨房 作者: 虎头崖
- 极速闪冲——黑鹿小方便携灯
- 发布于 05月05日
- 你值得拥有———Osprey Manta 25L背包测评报告
- 发布于 12月01日
- 普通人如何选择适合你的呼吸防护装备?
- 发布于 01月28日
- BRS-125户外套锅测评报告
- 发布于 09月04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