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Agnes 双轨防潮垫测评报告
Big Agnes 双轨防潮垫测评报告
寒从地下起
--
一般来说,户外的睡眠系统主要包括帐篷、睡袋、防潮垫,相当于房子、被子和床。在这三大件里面,最为人们重视的是前二项,而防潮垫往往不被重视,有时甚至是轻视。其实不然,一个好的防潮垫,能给你的户外睡眠带来你无法想象的益处。
记得03年在穿越安徽牯牛降的时候,因为下车时匆忙,把防潮垫丢在车上了。时值夏日,晚上山里的气温也不是很低,就没怎么在意这事,晚上到了营地,也没找些草或者树枝垫在帐篷下,就在地席上面垫上衣服打开睡袋就睡觉了。结果夜里身下一阵阵寒气袭来,一直抗到后半夜,竟然感觉到腰痛,最后连腰直起来都感觉到困难,只好爬起来,跑到篝火边,一直烤火到天亮腰才不痛了。从那以后,只要有扎营的活动,再也不敢拉下防潮垫了。
无独有偶,上周去山西中条山主峰舜王坪,同行队友也是忘记带防潮垫了,结果半夜给冻醒了,山上夜里最低气温不过10度,他带的羽绒睡袋都抗不住,只好穿上羽绒马甲和羽绒裤,在我隔壁的帐篷里哆嗦了一夜,而我用的是超级UL的小蚂蚁睡袋却没感觉到一点冷。
1. 被测评、体验物品的名称型号
Big Agnes Two Track双轨防潮垫
2. 被测评、体验物品的图片
3. 产品信息
– 制造商:Big Agnes 比格尼斯
– 制造商网址:http://www.bigagnes.com/
– 制造年份:2008年
– 产地:中国
– 规格:20″x72″x1.5″ 蓝色
– 重量:2lb 2oz
– 产品描述(来自制造厂家简短的产品简述):
设计特点:
• 高密度泡沫耐用、舒适并且具有良好的隔温效果;
• 固定剪裁最大程度降低重量和体积;
• 环保不含氟氯化碳,表面经过抗菌处理避免细菌孳生;
• 采用70D抗撕尼龙面料;
• 斜纹面料设计避免打滑;
• 完全防水,表面经过防水处理,不沾水滴和污物;
• 坚固的黄铜气阀避免漏气;
• 独一无二的EZ-Flate气阀开关简便;
• 展开防潮垫即可自动充气,必要时可通过人工充气补充;
• 所有REM双轨防潮垫均配有工具包、维修工具
– 价格:人民币830元
4. 测评人信息
– 姓名/磨房ID:老余
– 年龄:4X
– 性别:男
– 身高、体重:170M/75KG
– 户外经历:
八十年代初开始自助旅行等,基本走遍国内绝大多数省份。2000年开始接触正规的技术型户外运动。
个人户外装备齐全,熟练使用各种技术装备,具备开辟技术性山野线路的能力。
具备组织各类户外运动的经验。
具备一定的高海拔山峰及技术性攀登经验。
撰写有一定数量的户外方面的技术型文章。
5 装备设计评述
根据厂家对于此款防潮垫的指标描述,我们大约可以知道此防潮垫的适应温度是0度。
产品官网指标
(1)外型
在没有拿到防潮垫实物之前,一直以为这个所谓的双轨防潮垫是一对2个,而官网上的照片指标,更是让人误解是2个垫子。当刚拿到垫子的时候,发现包装里面只有一个垫子,还以为是厂家搞错了,经过与厂家的沟通,确认只有一个垫子。由此感慨,要不是俺的理解有问题,要不就是官网上的照片和描述不清楚。
拿到垫子的第一感观是外形很方正,其实这种长方形的垫子,如果考虑到轻量化的设计,我觉得还是木乃伊形状的会更好一些,毕竟腿部方向的下半部分所占用的空间要小于上半身所占用的面积,把垫子下半部分截掉边角,一方面是减轻重量,另一方方面也压缩了体积,加快了充气的速度。
(2)自重
厂家网站上标出该款防潮垫的重量是英制2lb 2oz,换算成公制接近964克。经过实际测量,防潮垫加上收纳袋的自重为900克(用家用弹簧称),与厂家提供的指标相差约60克左右(因为没用比较精确的计量工具,所以这个指标差别可以算是正常范围内)。
(3)体积
该款垫子厂家标称的长、宽、厚度为20″x72″x1.5″ (英制),换算成公制大约为508*1829*38mm。其中的厚度,在自然充气状态下为25mm,经过人工完全补充气以后,厚度为30mm左右(这个的厚度,还要看个人对垫子的充气程度,厂家标称是可达38mm,但估计是理论数值,基本上看来,能到30mm就不错了,如果要到38mm,估计需要使用打气筒之类的工具)。垫子放完气后的收敛尺寸大致为12cm×52cm(加上收纳袋的尺寸,且这个尺寸还要看垫子中气被排放的程度决定,如果垫子里的气体没有完全被释放,垫子的打包尺寸相应会大一些)
打包过的防潮垫
垫子的长、宽、厚度实际测量
打包完以后与therm-a-rest蛋槽垫的对比
(4)一些小细节
该款垫子厂家提供的官方说明上声称“所有REM双轨防潮垫均配有工具包、维修工具”,但打开防潮垫的包装后,里面只有2小块尼龙布和一小瓶胶水,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厂家所说的“工具包和维修工具”?
6. 实地测评和体验
测试时间:09年5月-6月,三次实地使用,应用时间均为2天。
测试环境:夜间温度为10度-20度。
测试地点:华北地区的中低海拔山区,分别为河南的伏牛山区、山西的中条山区。
第一次体验:龙池曼穿越(2009年5月23日-5月24日)。低海拔山峰长途穿越,天气情况良好,夜间晴朗无风,营地海拔2000米,硬土地面,平坦,土质干爽,夜间温度15度左右,夜晚无凝露现象。配套睡眠系统为牧高笛 冷山2帐篷 + 5度杜邦棉睡袋。
第二次体验:白龙幢穿越(2009年5月28日-5月29日)。低海拔山峰长途穿越,首日阴雨,次日晴天。夜间雨止,有阵风,营地海拔900米,软土地面,尚属平坦,需用树枝杂草平整地面,土质湿滑,营地多草丛。夜间温度最低15度左右,夜晚凝露现象严重。配套睡眠系统为牧高笛 冷山2帐篷 + 5度杜邦棉睡袋。
第三次体验:舜王坪穿越(2009年6月13日-6月14日)。低海拔山峰长途穿越,首日多云,傍晚有雷阵雨加冰雹,次日晴天。夜间雨止,阵风5级左右,营地海拔2100米,草地,雨后偏湿滑,尚属平坦。夜间温度最低10度,夜晚凝露现象严重。配套睡眠系统为牧高笛冷山2 帐篷+ 10度杜邦棉睡袋(CAMP小蚂蚁)。
– 测试装备的行程,以及装备的实际表现。
通过三次的实地使用,对于此款防潮垫的实际表现还是相当满意,但按照厂家标称的使用环境来看,适应温度还未达到极限指标。以下分别从几个方面来评述各项表现。
材料:此款垫子的面料,厂家宣称是采用70D抗撕尼龙面料,根据实地使用情况来看,这个面料还是比较厚实的。垫子里面的高密度泡沫,在舒适、保温等方面的表现也比较良好,即使在相对高低不平的地面,对于帐篷底下的一些树枝等杂物,可以起到一个阻隔作用,不至于让人感觉到地面很硌。
防水、抗污:面料的防水、抗污能力也不错。垫子基本上不会有水驻留,而且抗污能力也很强,对于泥土等污渍,基本上只要用纸巾等一抹,垫子表面就很干净了。最让我满意的一点是不论帐篷里的温度如何,以及是否有凝露现象,这款防潮垫经过一夜的使用,表面上完全没有凝露水存在。而我的therm-a-rest蛋槽垫,几乎每次使用过后,蛋槽中总会有一些凝露水存在,早上起来怎么都弄不干水,那些蛋槽小孔里,水分还会把尘土等吸在里面,回来每次都要打理垫子。
阀门:充放气的阀门质量也可圈可点。目前看来,经过多次的使用,阀门没有出现漏气现象。而这个往往是一些杂牌充气垫容易出现的小问题。
自充气:如果按照厂家资料宣称的“展开防潮垫即可自动充气,必要时可通过人工充气补充”的说法,这款防潮垫一般来说,是不需要人工充气的。但此款防潮垫的自充气性能表现最差,我在龙池曼营地,下午2点多到了营地,扎好帐篷放开防潮垫开始充气,一直充了4个多小时,垫子还是软趴趴的,无奈之下,只得人工补气,,但经过人工充气后的垫子,则非常强悍,可以直立起来,后面2次的实地使用也一直是这样。如此看来,自充气的性能指标只能达到标称的50%不到,一般海拔的地方,这个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在高海拔地区,光是人工充气这一项就能让人烦恼不已了。
放气及收纳:该款垫子放气相对还是比较简单,打开阀门,经过2次的人工挤压,基本能放掉80%-90%的空气,垫子可以轻松地卷起来放进收纳袋中。但厂家本身没有提供垫子的绑扎带或松紧带,这样的话,在放完气把垫子卷起来的时候,垫子很容易松开,一直要到放进收纳袋后才会好一些。这样会影响到收垫子装包的速度,为了方便装包,我自己后来找了一个松紧带来绑扎垫子。
抗撕挂性:此垫子的抗撕挂性能暂时不得而知,因为我现在基本上都把帐篷和防潮垫等打包在大背包的里面,以防通过密林等地带的时候背包外挂的物品被挂烂。这个指标就暂时不准备去做测试了,虽然说是测试品,但还是要付出一定费用的么。
7. 总结
经过几次的山野行走,该垫子在保温、舒适、防水、抗污、防漏气等五个方面表现良好,但自充气性能则表现不佳,个人感觉该垫子的重量和尺寸还有进一步轻量化的空间。
目前该垫子仅仅是春、夏二季中进行了测试,冬季冰雪环境下的表现尚不得而知,高海拔地区下的使用情况也有待验证。
该垫子在高低不平的沙石等地面上的使用也还需要机会,本人毕竟不是专业的装备评测人士,测试环境还是依赖于活动本身自然条件来决定的。
8.中期测试
此款垫子将会在7月的某座7K以上山峰攀登活动中得到考验。
实地照片+室内照片,已全部发到主贴内
此楼暂做中期评测用
厚度的水份太大了,如果能对折收纳更方便装包
一般新充气垫最好在家里让它充一次气先
填充材料长期处于压缩状态会影响其回弹的性能
回家存放也最好是自然充气状态
以前帮别人买过一个充气垫,第一次使用怎么都充不上气,还以为是坏的
在不充气的状态下使用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我给他收的时候才发现充气状态已经正常了
厚度的水份太大了,如果能对折收纳更方便装包
一般新充气垫最好在家里让它充一次气先
填充材料长期处于压缩状态会影响其回弹的性能
回家存放也最好是自然充气状态
以前帮别人买过一个充气垫,第一次使用怎么都充不上气,还以为是坏的
在不充气的状态下使用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我给他收的时候才发现充气状态已经正常了
对折似乎可能性不大,强行对折也可以,但应该会对垫子造成某种程度的损伤。
用海绵类的泡沫材料作为填充料的充气垫子,自充气的能力肯定一般,这个其实也很正常,就是广宣上别忽悠的哪么厉害就好了。
充气垫子的收纳和保管,类似羽绒制品,平时也是不能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平时放收纳袋中,出门才打包压缩。
这个东西跟UL真的一点边都不沾啊
这个东西跟UL真的一点边都不沾啊
怎么可能一点不沾边呢?
对于上高海拔雪山或者走很长时间又比较艰苦的路线,能减去50克都是很好的了。
这个长方形的垫子,如果是做成木乃伊形状的,至少在分量上能少几十克吧?头部和脚部的垫子,边角部分基本上是用不上的,完全可以截掉。
还有就是长度,标准的防潮垫,一般都是1.8米多一点,这个长度对于亚洲人来说,也是比较长了点,完全可以采用短版的1.6米的模式,如果是海绵的蛋槽垫,直接就可以截掉2板,充气垫子就没办法了,必须厂家出厂时缩短长度。
如果这个垫子,采用木乃伊形状,长度再采用短版,整体重量绝对可以下浮150克左右。
当然了,如果一般线路走走,这点重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走不同线路所导致的个人需求是不同的。
我的概念里的UL化就是尽量把不需要的,或者极少用到的功能给简化掉,基本上是以牺牲舒适性来换取的。
UL需要使用者有比较好的忍耐能力
减重跟UL不是同一个概念,印象中UL的硬指标是负重5kg以内,达不到就不叫UL……减重则没有什么一定要达到的指标,只要比以前轻了,就是好的……可是,是不是UL真的那么重要吗?换做是我的话,不是UL就不是UL呗,负重是我能接受的就行了……
垫子的作用一点也不可以轻视啊,去年在七目嶂就吃了老大的苦头。
现在,重新关注蛋巢泡沫垫。
减重跟UL不是同一个概念,印象中UL的硬指标是负重5kg以内,达不到就不叫UL……减重则没有什么一定要达到的指标,只要比以前轻了,就是好的……可是,是不是UL真的那么重要吗?换做是我的话,不是UL就不是UL呗,负重是我能接受的就行了……
俺的“UL”就是减重,不是极度轻量化,不是装备爱好者眼里的UL,俺是能减多少是多少,赫赫!
比如Big Agnes的双轨防潮垫,如果有选择的余地,我一定选木乃伊式的,而不会选长方形的,能减一点是一点。
毕竟是聚沙成塔啊。这里减50克,那里下100克,积少成多,最后会发现背包整体的重量能下来好几公斤,这个在元旦走鳌太的时候,最有体会了。
如果按照5KG的标准来算,除非极度腐败成熟路线,用5KG的UL物质装备,俺估计都不敢进山了。
这重量、这舒适温标、这打包体积、这价格,
真想不出用来登山时相比密闭式发泡材料的垫子优势在哪里。
我猜想这款垫子不是设计给登山者用的,应该另有方向。
看38毫米的标称厚度以及900克的用料,舒适温度才0度可能有误。
为什么我看到国产那些低端的充气垫都似乎对折后压缩的啊?
SHMRD,白极牛,ACME 的都是可以做到对折,
Big Agnes 售价800多米的垫子做不到对折收纳让人费解啊?
俺的“UL”就是减重,不是极度轻量化,不是装备爱好者眼里的UL,俺是能减多少是多少,赫赫!
比如Big Agnes的双轨防潮垫,如果有选择的余地,我一定选木乃伊式的,而不会选长方形的,能减一点是一点。
毕竟是聚沙成塔啊。这里减50克,那里下100克,积少成多,最后会发现背包整体的重量能下来好几公斤,这个在元旦走鳌太的时候,最有体会了。
如果按照5KG的标准来算,除非极度腐败成熟路线,用5KG的UL物质装备,俺估计都不敢进山了。
你有没有问过彩云指南那句话里他指的“UL”又是什么吗?
你有没有问过彩云指南那句话里他指的“UL”又是什么吗?
呵呵,估计要是按照你的UL解释,他的UL我估计是最好不带防潮垫。
这重量、这舒适温标、这打包体积、这价格,
真想不出用来登山时相比密闭式发泡材料的垫子优势在哪里。
我猜想这款垫子不是设计给登山者用的,应该另有方向。
看38毫米的标称厚度以及900克的用料,舒适温度才0度可能有误。
温标问题,我也估计有问题,前面磨房的评测预告里面,倒是标了(-32℃~-18℃) ,不知道是不是温度指标。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ear/gear_review/353745,0,0,0.html
但是官网上确实写了温标是0度,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有问题。
为什么我看到国产那些低端的充气垫都似乎对折后压缩的啊?
SHMRD,白极牛,ACME 的都是可以做到对折,
Big Agnes 售价800多米的垫子做不到对折收纳让人费解啊?
充气垫子貌似有2种的,全充气的和海绵材料夹层充气的,国产的低端充气垫子,基本都是全空充气的,当然可以折叠了。
俺手头现在还有一个杂牌的全充气垫子闲置呢,可以折叠,打包体积也小,就是睡着不舒服,还有就是质量很差,充气会漏气。晚上睡觉感觉跟睡在那种游泳用的充气救生垫子上一样,身体不稳,晃来晃去的。
呵呵,估计要是按照你的UL解释,他的UL我估计是最好不带防潮垫。
5kg是不算上水和食物的
5kg是不算上水和食物的
即使装备和物资分开计算,5KG的重量,除非极度腐败的线路,俺一般是不敢按照这个标准UL装备的,俺绝对不会为了UL而UL,UL在我只是一种手段,绝非目的,呵呵。
即使装备和物资分开计算,5KG的重量,除非极度腐败的线路,俺一般是不敢按照这个标准UL装备的,俺绝对不会为了UL而UL,UL在我只是一种手段,绝非目的,呵呵。
据我理解,UL从来都是手段,不是目的,带上防潮垫也可以在5kg之内,绝不是你说的最好不带防潮垫……
自己做不到不代表别人也做不到嘛,我自己也做不到UL,所以我不介意自己跟UL不沾边……
据我理解,UL从来都是手段,不是目的,带上防潮垫也可以在5kg之内,绝不是你说的最好不带防潮垫……
自己做不到不代表别人也做不到嘛,我自己也做不到UL,所以我不介意自己跟UL不沾边……
呵呵,对于UL,各人理解和做法不同,各庄都有高招。
反正俺是不会一味地追求UL,而用极其简单的那种UL背包之类的装备,说实在的,看了好多装备UL达人的装备配置,俺仅仅是看看而已,不敢苟同。
2天线路,背包、帐篷、防潮垫、睡袋、服装、炉具、燃料、水具、灯具、备换衣服、雨具,再加上杂物啥的,俺是怎么都搞不定在5KG之内。
呵呵,这个帖子不是讨论UL的,要讨论UL,咱另开帖子了。
UL是ultralight的缩写,这个词汇是在light weight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管超轻也好,轻量也好,都是实实在在从实践当中走出来的东西,绝对不是坐在电脑前YY出来的。有兴趣可以搜搜快乐乌鸦写的一篇有关轻量化的渊源的帖子,很经典。
减重只是轻量化的第一步,如果你完成了你的UL改造之后,你会发现你之前所有有关装备的理念基本都会被推翻,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你去实践。
说点实际的东西,就比如这个垫子,先用同级别的充气垫子来比,女款的prolite 4,现在改名为prolite plus了,R值4.6,厚度也跟这个垫子一样,168的长度,500多g,如果把这个双轨也裁成168的长度,重量应该是在880g左右。抛开同类型的东西来说,如果想减重,使用泡沫垫,哪怕是183的pureland XPE的垫子重量也就500多g。
最后再说说我的UL,目前为止,已经能实现基础装备(不包括燃料、水和食物)总重3kg左右,3天的行程全负重在6kg以内。不需要任何的忍耐力,别人有的我都有,而且保证舒适性不比他们的差。
下个月要出去一个月,等回来专门发个帖子来讨论吧
UL是ultralight的缩写,这个词汇是在light weight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管超轻也好,轻量也好,都是实实在在从实践当中走出来的东西,绝对不是坐在电脑前YY出来的。有兴趣可以搜搜快乐乌鸦写的一篇有关轻量化的渊源的帖子,很经典。
减重只是轻量化的第一步,如果你完成了你的UL改造之后,你会发现你之前所有有关装备的理念基本都会被推翻,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你去实践。
说点实际的东西,就比如这个垫子,先用同级别的充气垫子来比,女款的prolite 4,现在改名为prolite plus了,R值4.6,厚度也跟这个垫子一样,168的长度,500多g,如果把这个双轨也裁成168的长度,重量应该是在880g左右。抛开同类型的东西来说,如果想减重,使用泡沫垫,哪怕是183的pureland XPE的垫子重量也就500多g。
最后再说说我的UL,目前为止,已经能实现基础装备(不包括燃料、水和食物)总重3kg左右,3天的行程全负重在6kg以内。不需要任何的忍耐力,别人有的我都有,而且保证舒适性不比他们的差。
下个月要出去一个月,等回来专门发个帖子来讨论吧
乌鸦的那篇经典帖子早已拜读过(这个帖子也许能算的上是国内UL装备界的圣经之类的东西吧?),俺UL的名词就是由此借鉴而来,但是俺对于UL的理解,估计跟UL发烧友们的理解有所不同。
俺绝对不会为了极度轻量化而去做类似宗教狂热般的“UL”化,俺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不是户外装备爱好者,呵呵。
Emma .Gatewood奶奶那样的UL先知和圣母,俺目前的境地还做不到,俺是初哥,极度UL的方式,应该更多地是尽量依赖环境而不是装备,赫赫!
您啥时有空,发个UL装备清单上来,很想拜读一下您的UL装备清单,俺学习学习,大家也多讨论讨论,好过大家在电脑前YY。
老余,我插句嘴。有人跟我说上雪山一定不要背充气垫,万一漏气,那会很惨。你真的带这个双轨啥的上7K吗?
还有,Thermarest的蛋槽我一直想进一个,睡在雪地上,OK,是吗?有没有搓板或别的啥,可以消除蛋槽窝窝里积水的问题?
我又想,买个Regular的蛋槽,截掉两节,多出来这两节垫在屁股和腰的部位,是不是感觉会更爽?
老余,我插句嘴。有人跟我说上雪山一定不要背充气垫,万一漏气,那会很惨。你真的带这个双轨啥的上7K吗?
还有,Thermarest的蛋槽我一直想进一个,睡在雪地上,OK,是吗?有没有搓板或别的啥,可以消除蛋槽窝窝里积水的问题?
我又想,买个Regular的蛋槽,截掉两节,多出来这两节垫在屁股和腰的部位,是不是感觉会更爽?
我有好几个防潮垫,准备上7K的有2个,一个是自充气的这款垫子,另外一个是Thermarest的蛋槽,不同的海拔用不同的,充气的基本扔BC或C1,省的来回背。
Thermarest的蛋槽,睡雪地肯定没问题,R版的有1830mm,对于MM,完全可以截掉2板,至于放哪里,那是个人喜好问题了。
不过蛋巢窝窝里积水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3cm厚度防水防污性能都不错,是个不错的床。能做成木乃伊状的确会更好。
UL中的一些装备,食物的配置是不断实践出来的,而且不少需要自己动手改造去完成,我个人的露营习惯实在不能去UL,个人太贪吃,贪喝1.2KG的帐篷,280G的垫子,500G的睡袋每次出门前称重都在13KG,可乐,啤酒,水果,卤菜一大堆,所以后来干脆就不去想UL了~
同彩老师:这款BA的垫子基本是和UL套不上,
但BA公司的垫子基本上都是配套相应的睡袋~设计师在设计睡袋的时候睡袋上片的冲绒要比其他牌子要多~相对的下片冲绒要少~理论上得到更好的保温效果和重量平衡
在BA销售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强烈推荐自己的附加产品~所以BA的垫子隔热值分的和睡袋温表一样细致~
不过在这个个人看来奇重无比的睡垫测试报告讨论概念化的UL实在不合适
还是多关注这款垫子的本身的性能,使用价值比较好~跑题啊
本文转载自 磨房 作者: 老余
- 轻量更有容量,远近兼顾——NITECORE NU43头灯
- 发布于 02月22日
- CQB神器:Marz中型战术背心
- 发布于 04月20日
- 精致小巧,随E出彩——务本E19高显色笔形手电开包体验
- 发布于 12月26日
- 全能型远射新选择——NITECORE MH27使用测评
- 发布于 03月17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