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个答案——迪科尔战术博伊刀

 luotongluo  评论已关闭  7420

没有刀格的博伊,还能叫博伊吗?

如果找我评测的不是迪科尔,我可能会直接给这把刀下一个“玩具”的评语。它居然没有刀格!但基于多年来对迪家作品的信任,还是来仔细的看看它吧。

第一眼看到这把家伙,是强烈的反差感:传统粗壮的博伊刀型,却改用常见于户外刀的弧形刀柄,没有牛仔们喜欢的圆润的木头和皮革,而代之以粗粝冷酷的G10和K板——如同一个干瘦、硬梆的年轻牛仔,呲牙咧嘴的脱掉牛皮坎肩,套了一件战术背心在身上——把情怀喂狗,我们要来真的了。

总体来说,这把刀的设计非常简洁——经典博伊刀型(没有刀格),全龙骨结构(没有刀格),G10刀柄(没有刀格),安徽信灰钢切割成型后热处理的刀身(没有刀格),以及最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手工研磨蛤刃(没有刀格)。是的,在真正的实操之前,没有刀格带来的冲击简直让人难以直视。

IMG_0013_副本

首先来看看外观,刀身上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只有刀尖反面开的并不薄的假刃,刀背上的锯齿纹和G10刀柄的防滑纹加上一条编织过的伞绳,让这把刀透出一股顽强到顽固的铁血气质。

仔细看每个细节,刃线居中严格,无论是刀体还是手柄的贴片都严丝合缝的对称,切割出来的无论主体结构还是花纹都非常精细,线条流畅、边角圆润光滑没有毛刺。这些细节说起来似乎都不能成为决定一把刀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但至少保证了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不会伤到自己,更重要的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一件产品的品质——要做的这么精细,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

IMG_2222IMG_2224

好了我们把视线拉回来,好好说说没有刀格这个事。不但没刀格,连能起到一点刀格作用的刃底形状都没有。这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咱们来看看刀格这玩意儿的作用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纠结这点了:一是在格斗中保护自己的手指不被对方给切了,第二是保护自己的手指不在捅人时滑到刀刃上以免切了自己,第三就是在捅刺动作时增加向前的出力——注意到最关键的那两个字了没?捅刺!

一把刀能干的事情很多,但最重要的功能是三个:劈砍、切削、捅刺。

博伊这种刀型的设计理念,从外形上就很容易看出来:细小的刀尖,经过一段流线型之后迅速变宽的刀身,假刃和厚实的刀背,非常利于刺进物体,然后迅速扩大创口,顺势来个开膛破肚——实践证明了这种设计的实用价值,首位使用者吉姆.博伊就是在博伊刀的首次登场中以一敌三,造成了一开膛、一断首、一开瓢的美好战绩。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紧紧揪住没有刀格这个点不放的原因了,没有刀格,导致捅刺能力废了一半,博伊刀型的价值自然也就随之降低了。所以必须公正的说,这把刀作为博伊,是有其先天缺陷的。

好在有两点让这个损失不至于完全无法挽回。

第一是刀绳的应用,只要将原本的编织位置修改一下,即可让刀绳起到一定的代替刀格的用途,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但至少可以有效的保护手指。而实际上任何刀具使用的时候都应该使用刀绳加以保护,这一点却是传统刀普遍不去做的。

第二点是关于用途,博伊刀型在诞生之初是作为单纯的格斗刀具使用的,这在目前的环境下不再合适,即便是以战斗为业的军人,在选用刀具时也更注重不同任务的适应性,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战术概念越来越火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此一来,传统的博伊刀必然走上衰亡的道路——即使作为艺术品仍然受人欢迎,但在实用领域的辉煌已经无法重现了。

所以博伊刀的实用性,必然要向增强适应性方面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增加切削、劈砍两种能力。

首先我关注的是切削能力,应该说我一开始并没有报很大的期望,毕竟切削能力对于刀刃厚度的要求很严格。对于这样一把主体厚度达到5.5毫米的刀具来说,强调切削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好在优美的蛤刃并没有让我失望,切纸、切牛排、都很顺畅。其中切纸是在经过暴力测试之后进行的,表现依然良好。

IMG_2145_副本

当然由于厚度的关系,削苹果之类的事儿还是别用它了,虽然也能削,但是肯定着急。

然后是关于劈砍,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

如果说切削能力是刀刃决定的,那么劈砍能力就是整体设计的产物,刀尖形状、刃型弧线、刀体比例、重心等多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一把刀劈砍能力的好坏,而这方面恰好是传统博伊刀缺乏的。刀尖窄小导致重心靠后,直刃较长、利于劈砍的弧形刀刃位于刀尖,重量太轻,可以说处于最不利发力的位置,都决定了博伊不以劈砍为能。

而这把“战术”博伊,虽不能完全颠覆这种情况,但至少因为整体设计的原因能够做到一些改善。

这个改善的原因在于刀柄。相较于传统的直筒或梭型刀柄,这种尾部弯曲宽厚的形状提供了一种新的持握方式,让使用者可以在仅用半掌持握刀尾时也可以足够牢固,这样,整刀的重心就变相前移,改善了挥动时的出力情况。

如果要拿这把刀和传统博伊做个比较,那么在此处就可以定论,此刀完胜。因为在户外,最重要功能无非就是砍砍砍!

IMG_2093_副本IMG_2092_副本IMG_2128_副本

 

 

最重要的三点说完了,我们来玩点新鲜的。

如果在户外圈里问大家刀能做什么,大概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十种。对男人来说,一把好刀就是问题的第1001个答案。

这次我没有去测试一刀过水瓶或是切易拉罐之类完全用不上的情景,而是设想了两种在户外可能遇到的情况。

一是遇到一堵略高于我攀爬能力的土坡或土墙,刀在此时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需要在身体不易发力的情况下轻松插入泥土中,并牢固到至少可以承担大部分体重。它轻松的做到了。要不是刀身稍短,相信我完全可以用它做几个引体向上。

IMG_2153_副本

这一功能其实类似于翘,即将刀作为撬棍使用的能力。确实,这属于粗用中的粗用,肯定让许多刀友心疼不已,但我认为这把刀的价值更在于它的顽强性能,就该在极限环境中挑战极限,燃烧生命。

所以我还做了更粗暴的测试:挖坑。

 

有道是逢山开路,扎营砍树,路见不平,填坑挖土。

与郊游不同,真正的户外对于挖坑的需求很多。无论是建造庇护所,为了掩盖气味而掩埋垃圾粪便,甚至是做饭通常都会需要一个简易的灶台来帮助维持火力。而通常越是有这种需要的时候,意味着我们随身的装备越少,往往能依靠的只有手中的一把刀。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挖了一个十厘米见方的小坑,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面非常干燥坚硬,但挖这个坑大概也只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如果需要扩大,将会比挖新坑更容易。这个速度挖简易灶是足够了。

 

IMG_2083_副本

挖坑可以说是最毁刀的行为,甚至超过砍铁。但在挖过之后,可以看到刀刃虽然看上去很花但对使用效果影响不大。好吧,切纸时是没那么顺畅了。可是你真的需要切纸吗?。如果是需要更精细的切割操作,找两块大石头来对着砸一下,你会得到你想要的。

功能基本上说完了,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个指标,刀刃的保持能力

在前面的测试中,我们砍过树,挖过土,切过肉,上过墙。除了在挖坑一项中,可以看到刀锋基本上没有变化。可见厂家标注的硬度并无什么水分。

相对的,由于够硬,所以打磨起来并不很简单。也由于我对打磨并不在行,好在迪科尔的售后一向很好,我就直接寄回去让他帮忙翻新了。

IMG_2077_副本

 

客观的说,这远不是一把完美的刀。定位在有点战术范儿的户外生存用刀,则与FK家的A1等还有不小差距。当然,相比较起来价钱也是天差地别。如果说FKA1是精确冷酷的战术精英,这把博伊就是个飞扬跋扈的叛逆牛仔,用勇气和力气正面肛飞一切困难。

这把刀的价值不在恒温恒湿的展柜中,而在泥水、暴雨、坚岩和风沙里,也许做不到样样专精,但永远可靠,永远用最果决的方式面对一切问题,然后龇着牙对展柜里那些精工细作的艺术品说,老子是铁器!

这是属于男人和钢铁的荣耀。

IMG_0041_副本 IMG_0031_副本IMG_0041_副本IMG_2085_副本IMG_2100_副本IMG_0005_副本IMG_2096_副本

 

来几张挖土之后的照片。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标签:

分享至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