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M-L2 U2 power———2800流明 Fenix LD60小钢炮简评

 EyesMoon  28  5617

3.00== LD60开箱

 

在笔者购入fenix  TK35旗舰版手电之后(再此先打一个小广告,笔者先前在@GearKr测评文库里已经写过一篇TK35旗舰版的试用文章了~欢迎各位前去阅读指导)的一次交流中,笔者的一位朋友夜间试用了这款手电之后对其照明效果留下了较深的印象。直呼惊讶和赞叹:原来现在的手电能够如此小巧又如此的亮。但说起来还是多数普通人群对现在市面上的高性能手电缺乏系统的了解。

 

在这之前,笔者几次为身边有手电使用需求的朋友推荐过高性能手电的型号。 有超便携的紧凑手电(1*AA 2*AA电池驱动的)有便携高性能的手电(1*18650 or 2*CR123A 驱动手电), 但这次笔者为这位朋友推荐的这款 fenix LD60 中尺寸高性能手电倒是第一次。

 

之所以选择LD60这款筒子, 还是根据笔者这位朋友的实际使用需求以及给予的资金预算选择的。通过交流,笔者得知这位朋友需要一把最远中心聚光远射能力在100米左右的距离处有一定照明观察能力的、同时兼顾在30~50米的中距离还有一定的周围泛光光斑面积的手电。 说白了就是既要有高亮度的中心聚光远射,又有要有大泛光面积。同时还需要长续航的能力(笔者这位朋友经营一家生产型企业,夜间生产装卸时经常需要手电或者工作灯照明,但有时侯电力设备故障或者停电时就需要高亮照明设备连续长时间照明) 而最关键的是给予的预算在1K元上下不能超的太多。

 

这次选择手电时首先不太考虑的就是产品体积,笔者首先推荐产品就是fenix的TK75 ,但考虑价格因素TK75一套拿下来(电筒、电池以及充电设备)大大超过预算,故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这款LD60 ……

 

封面图

 

 

当时选择LD60如下的几个特点比较吸引笔者的:

 

第一点: 3相独立供电的灯头设计。说简单些就是 LD60这款手电的3颗XM-L2 U2灯头由3颗18650电池(或者6颗CR123A电池)驱动,互不干涉供电; 类似于 3把独立的XM L2 U2灯头手电同时开启的使用。

 

这样的设计笔者认为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在紧急时刻使用者哪怕只有一颗18650电池的时候,也能够点亮一颗灯头进行照明(需要指出的是,一颗18650电池 驱动一颗  XM-L2 U2灯头时 ,只能把一颗灯头最大光通量900~1000流明的性能发挥出来,而无法达到3颗灯头累加最高亮度2800流明的效果发挥出来,同理两颗18650电池时候放入的时候驱动两颗灯头,效果是两颗灯头的性能累加。)

或者当手电意外摔落磕碰之后哪怕有一两个灯头不工作了也不至于完全瘫痪无法使用。

经手电大家谈论坛里的fenix客服的产品介绍,这款手电紧急时刻不仅能够将 18650电池、CR123A电池同时装载混合使用,而且紧急时候能够使用(混用)不同品牌和不同容量标称的18650电池;甚至平头、尖头的18650电池同时混用。(注意,笔者在此只是举例极端条件下的使用,不建议各位在正常条件下电池混用。)这样的设计也保证了这款手电极端情况下的适应能力。

 

第二点:  LD60这款手电标称最亮度达到了2800流明,但在2800流明档位工作发热显著,出于散热和保护电路的需要,在连续使用3分钟以后会自动降档至1500流明。在目前市面上多数的高性能手电的极亮档位(就是品牌厂商所宣传的这款手电最亮有多亮啊之类的)工作时均是大电流放电输出换取高亮度,工作一定时间后发热现象普通,除了电筒外壳采用鱼鳍片式设计辅助散热之外,多数厂商会自动采取降档的方式以保护手电不会过热损坏电路和电器件(虽然在电量允许的时候自动降档后,用户可以自行再把档位切换回去,但是笔者在此不太建议用户在手电已经明显发烫后还继续‘超频’工作输出)

高性能手电在高亮输出时候散热问题也算是当今手电做得更亮之前的一个瓶颈吧 —————这一点厂商在宣传手电最亮有多亮同时就没那么用心告诉你了。因此,笔者始终认为一款手电第二个亮度的档位的亮度高低、续航长久、工作时温控如何才是体现这款手电有多大本事的重点。

因此LD60这款手电的一大特点就是在1500流明档可以连续工作且不降档!(除非电池电量消耗后电压不足以驱动这个档位时手电会逐步降档至低亮档)并且,在1500流明档位工作理论最大续航能够达到3小时! 这是笔者比较看重的。换一句话说,单从续航以及亮度输出角度看,LD60真正的使用性能超越了笔者之前购入的TK35旗舰版一倍。

 

第三点: LD60这款手电相比于TK75 手电,其体积大小(无论是长度、筒身直径、筒头直径;还是带电池后的电筒总重量上)均要比TK75来得更‘便携’,按着笔者自己的手电分级方法,完全可以分为中尺寸级别性能手电(说到便携,笔者在前些天试用时候试过,上衣外套口袋里一左一右 一只LD60一只TK35旗舰版 没觉得LD60比TK35旗舰版大小重量多得太多 )而再看4*18650电池驱动的TK75,无论筒身直径筒头直径 重量均要在LD60之上一个级别,携带持握更是不太方便。

 

按着厂商设计制作的定义,LD系列手电(便携高性能系列)也确实要比TK(全天候系列)更紧凑一些。  价格上LD60的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配齐电筒、电池、充电器也就相当于一把TK75筒子的价钱吧。档位设定上,LD60设定更亲民,具有超长续航的ECO经济低亮30流明档,并且档位由低到高阶梯式的过渡,笔者认为比起TK75略微显得更合理些。但是官方数据上TK75的远射性能、中心光强要在LD60之上不少(笔者也很有兴趣为什么两款电筒最高亮度、光杯结构相近(不是说光杯直径),但中心聚光性能以及远射能力会有明显的差距? XM-L U2 和XM-L2 U2各有什么特性,以及光杯直径大小对于聚光能力的影响这些知识笔者也一直在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当中。。。待日后有机会试试TK75这根筒子才知道。)

 

就是对比上述3个特点之后笔者最后为朋友推荐了LD60手电。  接下来是手电开箱简评部分。

 

由于手电笔者收到后小作试用两日便交付朋友,开始了她的‘服役’生涯。所以这篇简评就基本是笔者2天之内短暂接触这款手电的初体验阶段。可能不够面面俱到,还请有长时间使用过的朋友多多指正~!

 

产品外包装盒 还是全英文的界面。笔者觉得,既然是大陆区域销售的产品,还是要考虑外包装盒改为亲民的中文说明包装为好。

1==外包装盒

 

包装盒侧面写明了这款手电的一些参数 从上而下分别是:(根据国际手电标准 ANSI/NEMA FL 1得出)

极亮档最高2800流明输出,同时经济档最低亮度30流明输出,意味着这款筒子既能够超高亮度输出同时也能够兼顾日常的经济低亮使用;

极亮档理论续航1小时30分钟(由于手电2800流明档工作满3分钟后会自行降档所以1.5小时的续航时间是累加起来得出的。),而经济档理论续航达到150小时(约6.25天)

理论最大射程460米(笔者在实际使用多款手电之后对一些厂商给出的 最大射程值 是否具有实际参考意义一向持严重怀疑态度,不知道这个测试判定是基于什么标准之下得出的 希望厂商能给予笔者解答。)

理论中心最大光强530000坎德拉 ,也间接说明了这款电筒的中心聚光能力不错,这样的光强度配合爆闪模式短暂致盲没问题了。

1米防跌落  2米浸没防水(IPX-8级防水)

2== 侧包装盒

 

手电开箱后所有配件如图所示:

包涵了LD60手电筒本体一只;尼龙收纳鞘一个;尼龙尾绳一条;产品说明书一张、产品保修卡一张、产品宣传画册广告一本、备用防水O圈一颗;包装纸盒一个。

3.00== LD60开箱

 

手电正面烧有激光打标的编码,与产品包装盒上的编码对应。编码可以在品牌官网上查询真伪和销售区域。

3.01==筒身标码编号

LD60配有专用的尼龙收纳鞘。鞘体收纳涵盖了筒身大部分,装入后筒头边壁有些许部分露出来,但不多,实际携带不会有影响。

4== 尼龙收纳鞘

 

尼龙鞘背部可以穿过腰带携行。

5== 尼龙鞘2

 

笔者用巴塔 Tech WEB 腰带(宽度3.8cm) 穿过尼龙鞘举例测试,腰带穿过后剩余间隙宽度仍比较大。

6== 尼龙鞘3

 

LD60的说明书居然支持5种语言,也是醉了…… 一个小小的建议,希望厂商能加入中文繁体说明书,笔者在一些论坛交流时候发现有港台朋友购买这款手电产品。

产品说明书

 

LD60的筒头采用了攻击头设计,配合2800流明的爆闪模式下紧急时刻的防卫效果不错。

7==筒头 打击头

 

筒头可以倒立放置,LD60 这款手电所有的调光、调整模式、开启/关闭手电 均由图中电筒颈部那颗圆形按钮完成。

 

具体的操作是:

长按(按住)颈部按钮 0.5秒,手电开启;

开启后单机按钮可以调光 档位采用循环式设定(30流明→160流明→500流明→1500流明→2800流明→30流明 为一个循环) 并且手电带有记忆电路,每次关闭手电后开启,会记忆上一次的使用亮度档位。

爆闪模式分为两种方式开启。 第一种开启在手电 已经开启的情况下长按(按住)按钮1.2秒以上,手电进入爆闪模式,在爆闪模式开启时 单机按钮 返回常亮照明模式;

第二种开启方式是在手电关闭状态下直接长按(按住)按钮1.2秒以上,手电直接点亮进入爆闪模式,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开启使用者必须持续按住按钮,松手手电即熄灭。

8==筒头

 

 

手电采用了3 颗 CREE 的 XM L2 U2灯芯驱动,在3个灯芯同时点亮的时候最大亮度达到2800流明。CREE XM L2 U2 灯芯运用在许多品牌高性能手电上已经比较的普遍,可见 XM  L2 U2 灯芯的性能中规中矩、使用稳定。

灯头光杯采用了光面(镜面)反光杯设计。

官方介绍称LD的筒头采用 ‘ 双面增透膜钢化镜片’ 设计,对比笔者自个儿的TK35旗舰版 的 ‘ 钢化增透玻璃镜片’ 理论上好像更透光性更好一些,实际对比起来由于亮度本身具有差距以及发出的色温不同,不好直接对比。

9==灯头

 

手电颈部按钮对应正下方位置有一个标准的相机三脚架接口,可连接三脚架架设手电照明使用。

例如使用者露营搭建营地时,有携带三脚架就可以将手电接在三脚架上‘托管’大范围照明。

10==可转接三脚架固定

 

筒身中段采用防滑纹路设计,增大使用者握持电筒的摩擦力。 螺纹开口处上端有一颗防水O型圈儿。这款手电满足IPX-8级防水能力。

11== 筒身纹路

 

由于这款手电是颈部按钮负责所有开关调档,底部自然就放空空……

fenix家的电筒不仅表面采用军规3级硬质阳极氧化处理,筒身CNC加工完工度颇高,笔者对于装备的做工好坏可以说算是比较挑剔的了,无论是手电刀钳服装鞋子…… 但至今对购买过的fenix的产品做工方面还是满意的,电筒筒身该打磨的地方打磨,该开倒角的地方开倒角,把玩起来真找不到做工上的问题。

这把LD60筒子也依旧如此,底部的切割加工完工度高,筒头那儿的一道道的鱼鳍散热片的凹槽仔细观察也找不到毛刺或瑕疵……

12==筒尾2

 

底部无论U型设计的驼峰还是鞍部外缘均开了倒角,触感舒适不扎手。

13==筒尾3

 

筒尾也可以‘站立’起来,使手电成为烛光模式照明。

14==筒尾1

 

手电旋开电池仓盖后的不完全分解图。这款手电和笔者之前购入的几款fenix的中尺寸手电不同,没有电池仓内胆,而是航空铝合金整体切削成型的。

15== LD60手电分解

 

手电电池仓内的PCB板贴合内壁,弹簧触件用料扎实,内壁表面如同汽车的气缸壁般切割平整。

20==筒头电路板

 

电池仓后盖尾部的PCB版上可以看见镀金弹簧触件是焊锡焊接固定上去的。。。这样的固定方式不知道电池大电流放电发热情况下会不会触融了焊锡呢?

另外图上电池盖内部还有一根金属棒子笔者暂时没有搞明白它是起什么作用的。。。看起来像是定位梢。

21== 尾部电路板

 

 

电筒电池仓内壁切削平整,电池放入槽位 ‘卡止’ 作用也很好。怎么说呢,LD60 筒子采用3相独立电路供电对吧,所以即使装入1颗18650电池也能够点亮1颗灯芯,所以这时候如果装入的那一颗电池在电池仓里的某一个槽位会游离松动的话使用起来也就没办法保证供电可靠性了吧。所以这样的设计对于电池仓切割精度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16==电池仓1

 

放入1颗电池,对应的点亮电池所处的那颗灯芯,光通量也仅是这一颗灯芯的最大性能(约900~1000流明左右)

17==电池仓2

 

同理放入两个,点亮对应的灯芯后其最大光通量是两颗XM-L2 U2灯芯光通量累加值。

手电具有防反接电路设计,即使反接电池后按下开关按钮,电筒不会点亮,防损坏电路。

18==电池仓3

 

 

 

相比TK35旗舰版 ,LD60的长度稍短些,但筒径变大了 ,但总的携带能力差不多,单从续航以及亮度输出角度看,性能几乎翻了一倍。接下来笔者将从外观三围和握持手感等方面对比两款手电的不同。

这里再Po一下两款手电的三围和重量:

 

fenix TK35 旗舰版   16.5 cm (筒长) 4.4 cm (筒身直径)  5.2 cm(筒头直径) 265 g (不含电池重量)

fenix  LD60                15.5 cm   (筒长)    4.6 cm(筒身直径)    6.3 cm (筒头直径)    364 g   (不含电池重量)

 

从图中可以发现LD60除了比TK35旗舰版更短一些外 筒身和筒头直径都要更大些。但对于长袖上衣胸前的主口袋、战术裤、工装裤的大腿侧面口袋都能够放的进去~

22==LD60 &TK 35 pro

 

接下来对比两只筒子的握持手感。 LD60握持上手立马赶脚粗大,圆滑;筒身的防滑纹路提供的摩擦力不错,大拇指搁的位置也好,手心外侧也能贴合电筒尾部的电池仓盖。装载电池后整只手电的重心大致位于颈部按钮处。总的来说除了筒身直径较大不利于握持外还行。

23==LD60持握

换一个角度来看,弱手有点像持握步枪护木的赶脚。

24==LD60持握2

 

再看TK35旗舰版 并列双18650电池仓设计使得TK35旗舰版的筒身握持手感良好,对于整只手电的可控性也要比LD60好(拿的稳) ,但是TK35握持时 虎口、手心外侧均不如LD60舒服。手电装载电池后重心也靠前些。

25==TK35持握

 

最后来一张筒头直径对比和光杯对比,LD60筒径较大,但每一颗灯头的单个光杯直径稍小,且LD60采用的是光面(镜面)光杯 (由于光面杯表面类似哈哈镜成像,笔者的拍摄的时候脸变形以后拍进去了就不影响各位阅读了~~做了模糊处理 ) TK35旗舰版筒头直径不如LD60,光杯采用橘皮杯,泛光更均匀,配合MT-G2 ‘大黄豆’灯芯 使用效果谁用谁知道(这里要为TK35旗舰版正名啊,谁说TK35手电是尾部一键开启就不能站立放置的啊)

26==筒头直径对比

 

 

接下来简单测试一下光斑成像轮廓和泛光角。

 

由于这款手电3颗灯头类似三角形排列组成的,所以在测试手电的光斑轮廓、泛光角度的时候也受 手电摆放不方式不同 ,得出的光斑轮廓也不同。 因此运用到实际使用当中,当使用者手电握持时候灯头排列会形成的三角形状排列。若是三角形的 ‘顶角’朝下,或者是三角形‘底边’朝下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光斑轮廓。

例如下图, 可以看到手电是单颗灯头朝下放置(三角形的‘顶角’ 朝下)时的光斑输出轮廓如下。3重灯头的各自轮廓不是太明显能够区分出来,这样反而显得光斑分散的比较均匀。

27==单颗灯头朝下光斑

 

再看这张图片,笔者将两颗灯头朝下放置(三角形的 ‘底边’ 朝下)时明显可以观察到3颗灯头各自输出的不同光斑了。泛光轮廓也较上图不太一样。

28==双颗灯头朝下光斑

 

LD60 中心的聚光光斑也与普通单颗灯头手电中心的圆形光斑不太一致,类似三叶草形状的光斑。中心光斑 与 周边泛光光斑 边界层次比较分明(光面杯的特点)没有中心黑点现象。

29==中心光斑

 

再看看手电点亮最外围轮廓的光斑,笔者观察发现也不是圆形的,而是呈花瓣状的……

光斑轮廓形状

 

 

 

笔者通过切割板测量其泛光角度稍微超过80°(由于LD60的光斑外轮轮廓多重,远端泛光角广一些,得出80°泛光角度的是大致值。)

31==泛光角度

 

 

夜间室外开机实测,市区某公园空心砖质地面停车场,近距离无光,远处路灯微光,不影响手电测试。

30流明经济档已经能覆盖前方5~10米中心距离、4~5米的泛光面照明了,走夜路照明效果合格。

某公园停车场 30

 

160流明光通量大,效果好前方18米内直线距离完全覆盖,泛光面积也比30流明档位明显增大。

某公园停车场 150

 

500流明档前方不规则扇形泛光面尽收眼底了。

某公园停车场 500

 

1500流明中心聚光光通量进一步加强,同时大广角的泛光面信息量也进一步提升 (拍的有点脱焦 抱歉~!)

某公园停车场 1500

 

2800流明不超过30米的距离就是拿来卖萌的 ,需要指出的是LD60照明时除了内层主光斑外层要有一道过度光斑兼顾覆盖使用者面前区域。

某公园停车场 2800

 

 

再看小范围照明效果,直接从1500流明测试,市中心道路旁人行道 (夜间近距离无光全黑,远处微光不影响测试。)

 

可以看到,泛光光斑投射在树木草本表面成像明显,20~30米内树干和树叶均有感光成像;而中心聚光能效果可以观察到约45米开外的第二个垃圾桶清晰的反光成像,以及45米处垃圾桶位置处的道路勉强可见。

人行道1500

2800流明35米内树干树叶成像清晰,中心聚光光通量大,75米处第三个垃圾箱反光可见,人行道最远可见至第三个垃圾箱处,实测第四个垃圾箱反光成像可以辨别。

人行道2800

 

 

上文笔者提到选购这款筒子笔者希望它在兼顾泛光面大的同时中心聚光光通量要好,实测在8米位置2800流开启照射如下图可见,中心光通量大得树叶已经亮白一片了。

2800中心聚光

 

换一个场景市区某会展中心路口,(夜间近距离无光全黑,远处微光稍有影响)

2800流明档开启,约25米处反光标示牌彻底感光亮瞎,中间监控柱子身后第三根路灯距离笔者位置约60米,再靠后的树木约75米有清晰成像,再靠后的建筑距墙体离笔者120米有可辨别级成像。笔者面前5~8米位置的泛光面宽度约有10~12米

足以见得这款手电在既兼顾广角泛光能力的同时拥有百米左右可辨视搜索能力。

会展中心入口 2800

 

 

市区某校园标准足球场的测试(夜间近距离无光全黑,远处路灯光稍影响测试。)

 

站在足球场球门一侧点亮2800流明档,105米外的球门感光成像清晰,实测能清晰地观察球场外的跑道上弯道处散步的人群通过数量(约115米距离)同时位于正前方的校园外墙(约125米处)作为部分光屏感光有成像。泛光面宽度笔者实测最大约有30米宽。

高校足球场2800

 

试光总结:

这款手电的高亮档(1500流明)和极亮档(2800流明)照明表现优异,达到了笔者对于这款筒子的预期期望值,在兼顾广角大面积泛光同时带来了强有力的中心聚光能力。相比较TK35旗舰版均匀的泛光照明,这款手电更适用于对正前方的中心聚光有一定要求使用者的需求。色温方面实测笔者觉得LD60的色温与手头上其他一些冷白光的手电有些不同,主观感觉可能LD60手电应该介于冷白光和中白光之间的正白光吧。

但是经过足球场的试光对比之后笔者随行的两位筒友却一致更为喜欢笔者的那只TK35光斑均匀的大泛光中百光输出。实测Tk35旗舰版在足球场测试1800流明档, 105米外球门有感光,远处跑道行人无法清晰观察通行数量、远处围墙成像微弱,但在足球场半场内的大部分面积泛光均匀,泛光宽度也达到约25米。最远投射约80米可辨识。

 

关于LD60手电的散热能力笔者在夜间几次测试下来归纳:2800流明档在夜间室外温度13度的室外点亮1分钟以后筒身温度开始上升至30多度;在点亮3分钟自动降档时筒身温度超过45度;自动降档后笔者迅速切换回2800流明档位继续工作至第二个3分钟降档时为止手电筒身温度在55度~60度上下,冬季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握持也不觉得过热,充当暖手宝效果不错。

同样室外温度约13度的条件下,手电筒身表面冰冷的‘冷机’条件下亮度1500流明档连续工作18分钟后筒身温度在60度上下。这样的温控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还是不错的。

至于500流明档,13度的室外温度点亮超过25分钟筒身表面温度应该不超过50度这样吧……

 

 

 

接下来谈谈笔者在2天中短暂试用中发现这款手电的一些不足之处和笔者给予这款产品的一些需要改进的建议:

 

首先第一点 就是这款手电的握持手感不是太好,毕竟装载三颗18650电池,筒身设计宽大,圆形筒身环绕一周周长较长,如果使用者的手掌较小、手指较短的话,仅能握持筒身的五分之二~五分之三 周长的情况下,对手电握持时的可控性较差。(笔者在试用期间让多名朋友握持LD60之后,都反馈了筒身过大手有点握不住、握不牢的感觉)笔者本人还算手指比较长手掌比较宽大的人了,握持 LD60时也只能握持手电筒身的八成。至于女性使用者而言,握持这款筒子可能得和看国外那些女枪手在靶场射击枪械时弱手握持枪前端护木的样子吧。。。

 

第二个问题笔者认为这款手电颈部开关设计存在不足。实际使用中,笔者拿出手电在已经知道开关位置在颈部,但全黑情况下找到开关开启手电显得比较困难。有时候握持手电大拇指不在开关按钮位置的时候还要翻找开关。

而在冬季戴手套操作时,难度又更大了(戴上手套之后更难在摸黑情况下摸到圆形按钮然后开启手电了)有时候在高亮、 极亮档位照明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关闭手电或者需要调低档位时也得费半天劲儿用去摸一摸开关按钮在哪儿。。。

这里建议厂商在设计手电开关按钮时可以考虑加入特殊的夜光(背光)材质的按钮,方便使用者有情况下迅速、准确找到开关按钮。

 

 

第三个手电问题,这款手电外观采用圆筒型(冰淇淋甜筒型)设计,在没有串上尾部尾绳(尾绳穿上以后防止滚动会好一些)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都会有一定几率会左右滚动。。。至于带有斜度的桌面放置时,发生滚动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第四点建议,目前市面上其他一些手电品牌已经开始尝试将 类似移动电源充电宝那样的电池剩余电量指示器 运用在手电上了,虽然菲尼克斯手电在电池电量过低时候点亮,在常亮工作时会采取闪烁方式提醒用户需要更换电池了,但如果在今后新的型号电筒上都普及这种剩余电量指示器,而不是仅仅运用在高端或者旗舰型号上,笔者认为会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设计。

 

第五个问题是关于颈部按钮开关设计本身,笔者先前就有购买过颈部按钮手电的经历,这样的手电携带时候存在误挤压、触碰导致的非照明需求触发点亮的可能,而且一旦触发点亮了(正常开启手电需要长按手电0.5秒)还存在发生二次挤压调光,越调越亮(手电误触发后浪费电不说还容易过热)的可能。   虽然在产品说明书中厂商已经对于携带误触发的问题做出了预警和解决方案建议(1 将电池仓尾盖旋松半圈儿——这样需要使用时需要先旋紧后再点亮 2 彻底移除电池 )但笔者认为这不是彻底的解决方案…… 话说回来笔者还是比较喜欢尾部一键战术开启按钮设定,不仅快开,误触发的几率也比颈部按钮更低。

 

第六个存在的问题,经论坛里得知这款手电的光杯材质采用了(厂商介绍)耐热稳定性强的塑料材质(阻燃PC ———聚碳酸酯)的光杯,而不是金属(铝合金)材质的。这一点还是引起了许多筒友的不同意见。具体的好与坏经还需要时间来检验。(btw, TK35旗舰版采用的是金属光杯 )

 

===========================

经过短暂的试用期,笔者对这款手电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基本达到了笔者为朋友推荐时的高亮照明需求。笔者认为手电研发制造发展至今,纯粹的聚光型小光圈远射聚光手电已经开始不适用于主流了(在这之前手电技术不够成熟,光发出后能量的发散和损失,以及光的利用率过低时候采用聚光筒更能集中效率),兼顾 大面积的泛光加上中心强有力的聚光远射能力的 ‘广角远射型’光学设定将更为合理和有效。这一点笔者认为菲尼克斯厂商在制造高端高亮手电的时候紧跟了发展趋势。 当然在手电光学发展的今后,笔者相信人类对于手电光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更高一个层次时候,均匀的光斑、全泛光大面积光学照明 拥有近似白天太阳光输出的光源才是人类所真正的追寻的。

标签:

分享至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