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峻派 会战术 更便携——OLIGHT 傲雷M1T手电体验

 风亲羊  评论已关闭  4573

OLIGHT是我的入坑品牌,当年的第一支筒S15R已经被我加了一只钛延长管,并烧成了炫彩。三年攒了一排,欧莱特已经变成了傲雷,不变的却是我的那份执着和痴迷。

时至2018年盛夏,傲雷推出了全新外观的冷峻派便携战术手电M1T RAIDER,仅凭外观已难以抗拒。

于是,在我的OLIGHT家族成员中又多了一位冷峻派小兄弟。

魔幻的都市,带着冷俊的M1T,霓虹下总能给我自信和从容,不会让我迷失在大城市的夜。

 

下面,从6个方面说一说使用M1T的感受。

 

一、概述

1、包装

冷峻派的手电当然要用黑白强撞色强对比的外观色调。M1T采用带挂环的硬质纸包装,正面是大幅手电照片以及型号标识,简单方显冷俊;包装右侧最下方印有二维码,以及5年质保的承诺;背面是英文的主要特点介绍,以及简单明了的表格式说明;左侧最下方印出M1T的使用场景——户外及家用。

2、打开包装

包装顶部有一次性封条,简单的设计保证了到手的原装品质,给人以安心。

封条上印有产品序列号,与内部手电头部的保持一致。

撕开封条,就是内部的塑料盒,为了便于取出,傲雷在盒上配一个宽大的拉手,非常贴心;同时,有一个黄色的READ ME标签,大意是:使用前拧开尾盖,把电池挡片拿开。细节比较人性化,但增加中文就更好了。

3、配件

打开包装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白色塑料盒嵌入式装有M1T本体,其下是透明塑料盒,里面装有一条手绳和一份17国语言说明书,手电内部有原厂CR123电池一块,到手既能使用。

4、称量

用精度为0.002cm的游标卡尺和精度为0.1g的弹簧秤测量,读数可能与实际有细微差距。

 

全长:91mm

筒身直径:21.1mm

出光口径:15mm

筒壁厚:2.16mm

空筒重量:49.4g

带原电战斗重量:65.5g。

 

5、握感

M1T在16340筒中不算小巧,但尺寸与战术定位比较吻合,刚好与手掌宽度差不多。

战术握持状态,拇指顶住尾按,灯头恰好能从小鱼际处露出,开关和灯头能够完全暴露出来,方便操作。

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筒身螺旋防滑纹,大拇指也方便操作尾按。

 

二、细节

 1、筒身

先从最有特色的地方说起吧。M1T周身采用黑色三级硬氧,触感柔和细腻,筒身采用类似DNA的双螺旋结构,一条很宽、一条较窄,通过宽窄的变化作为轴向的防滑,每条螺纹上还轴向地刻有多道细密的条纹,形成径向防滑。

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无论戴不戴手套,只要手指处于双螺旋结构之上,确实既不会滚动也不会滑动。

值得一说的是,螺纹的起点并不是直接刻下去的,而是有一段顺滑的过渡,这样既保证了视觉的美观,也确保了手感的良好。

2、光学组件

M1T的灯头采用不锈钢镀蓝色PVD的压环,既美观又坚固,压环距离透镜较深,有效保证了透镜不被异物刮碰,提高了耐用性。

M1T采用Luminus SST40冷白LED灯珠,结合TIR光学透镜,形成满满的一杯黄水,与外围的蓝色压环相配,两原色非常漂亮。

M1T的TIR透镜外表面并非平面,而是有弧度的凹陷,灯珠正前方的圆面是平面,这一点与S1 BATON Cu灯珠正前方的凸面太一样。

3、灯头

M1T并没有明显的分段结构,灯头外部一侧用白色印有OLIGHT商标。

另一侧则印有M1T RAIDER以及产品序列号。我的英文水平很差,查了一下字典,raider是袭击者、抢劫者的意思,似乎是反面人物,能不能改成rescuer拯救者?

印字清晰,而且有所区别,大字体是外凸的,序列号是内凹的,用手触摸可以明显感觉出来区别。

从筒身内侧看灯头部位,是成e字形的正极触点,四周是黑色有机材质,可以构成物理防反接。内壁加工平整,有半镜面效果。

4、尾盖

M1T的尾盖与大多数手电不太一样,它的两圈矩形公螺纹是在尾盖这一侧,其末端是防水胶圈,拧到胶圈位置时,有明显的阻滞感。

与此对应,筒身末端则是母螺纹,另外在螺纹前部是端面导电的接触面,稍拧松尾盖可实现完全断电。

尾盖内部是负极接触面,以及端面导电的另一侧,接触面是一个小的铜柱内部由弹簧压紧,剧烈震动也不会断电。

尾盖外侧是多点凸起胶帽覆盖的尾部按键,整体键程稍长,由于胶帽里面有润滑油,个人感觉按动手感与别的手电不太一样,回弹反馈稍慢一点,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按下的声音也不太清脆。

尾盖外侧一周均匀地刻有细密的条状防滑纹,比筒身的更密,便于拧动尾盖时发力,在末端开有单个手绳孔。

但是这次仍然配的是多年未变的可调节手绳,我手上已经积攒了一大堆了。虽然这款手绳比较结实经典耐用,但也应该与时俱进有些变化吧,woolii toocao。

5、抱夹

这次M1T的抱夹也是值得称道的部分,单卡位双向抱夹能极大拓展手电的夹持使用范围。

抱夹采用宽大的夹持抱臂,更加牢靠,进口处有引导开口,便于夹持和拿取。

双向抱夹可以实现不变换位置的正向、反向夹持安装,夹子弹性较强,而且夹持空隙较厚,极大解放双手,夹在帽檐上又变成了帽灯。

6、与M2R筒身+M2T尾盖对比

可以看出,M系列在灯头、尾盖等部位保持了一定的延续性,筒身花纹和抱夹的抱壁、引导口,M1T做了改进。

 

三、测试

分为续航、发热、照度对比、防水、防摔等5个部分。

1、照度和续航测试。

使用专业照度计,每0.5秒记录一个数据,共记录约60分钟,用alfa牌的16340电池充满约533mAh开始做测试,距离感光部件约30cm。开机后直接进入500lm极亮档。

从图中可以看到,手电的极亮状态照度约为18000lux,并在前期微幅下降;5′20″起,M1T开始降档,此后照度长时间保持在10200lux左右,约为初始亮度的57%,也比较符合光通量从500lm降档为300lm的60%比例;降档后M1T恒流恒定光通量效果非常好,照度线为水平的直线,线性输出效果很好;56分10秒,我的电池电量即将用尽,再次大幅降档,约两分钟后手电自动关机;随后,再次按动尾按仍能开启低亮。

总的续航时间约1小时,考虑到alfa电池的情况,说明书给出的续航时间比较准确。关机后取出电池,电压为2.53V,对电池电量的榨取比较干净。

2、发热测试

做照度测试的同时,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器测量灯头温度,室温24.6℃,取温位置为灯头M1T的“M”处,每10秒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共密集测试16分钟。另外,每分钟还测了筒身末端图中红点处的温度,以判断筒身会不会烫手。

M1T前6分钟温度一直几乎均匀上升了15℃,此后一直在38℃左右徘徊,这与降档照度下降后发热量降低有关系。灯头最高温度在38.2℃,筒身温度始终低于灯头,最高37.1℃,握感十分舒适,不会烫手。温度曲线与照度曲线比较吻合,傲雷的温控做的还是很好的。

3、照度对比

照度对比,不同品牌才能说明问题。手里使用16340电池的手电,随手只找到了凯瑞滋Mi1C Ti,极亮600lm;雷明ELFIN精灵,极亮520lm;以及JET II PRO,极亮510lm;就用这四个小筒一起做个比较。

从灯头来看,M1T是透镜,其他三个都是橘面光杯。但由于灯珠不同、电路效率不同、色温不同、出光口径不同、光杯深度不同、光学组件设计不同,本测试只作为参考。

使用同样的电池、同样的25cm左右距离,M1T的照度数据居中,与510lm的雷明ELFIN差不多。JET II由于出光口径最大照度值最高;Mi1C受限于浅灯杯再加上出光口径也小,照度反而最低。再次声明,本测试只作为参考。

4、防水测试

M1T防水标准是IPX8,放在水盆景里泡着,上面有流动的水滴下,泡了约5分钟,没有任何功能不良的现象。

本人对傲雷的防水还是比较放心的,在水龙头下冲洗,并多次轻重按动尾按,也没有进水的现象。

 

5、防摔测试

在硬质地面做测试,跌落高度大概在腹部以上,约1.3米左右,分别以灯头、筒身先着地(没有让尾盖着地,因为这样会关闭手电)。既没有出现测试过程中的灯光闪烁现象,也没有在测试后发现功能不良的情况,调光也是正常的。

四、操作

M1T只有两个档位,使用操作非常简单,只要轻按或重按侧按开关即可。M1T是正向开关,关闭状态通过轻按尾部按键开关进行调光,可以在低亮—高亮两个档位循环,选中了亮度后按下开关,听到咔哒一声即可,再次重按开关关闭手电。默认开启低亮,但是要在关闭手电停滞几秒钟才行,否则电路认为是在换挡开机又是高亮。

 

五、日常使用

1、光斑

M1T使用透镜,离墙1米主副光斑看起来都很圆,而且边界清晰,光斑内部亮度均衡,各亮度无频闪。

这是照射距离25~30米左右的楼面,可以看出光斑也非常圆,目测有效直径约15米左右,亮度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状递减。

从光线开射情况看,主光斑出筒5cm左右开始发散并逐渐变暗,副光斑分为120°开射和170°开射两层,亮度依次变暗。

2、楼梯间照明

在纯黑的楼梯间,低亮5lm其实能够使用,高亮500lm把整体都照得十分清晰,瓷砖缝、吸顶灯等细节都能明显观察到。

3、室外小路

手电的使用多是在户外,由于环境空间大,光线会被发散和吸收,所以无论多亮都会感觉比室内要暗一些,特别是外围光线会显得更弱。实际环境除了远处的几盏灯光什么都拍不出来,低亮对面前5米的路面能够展现出来;高亮500lm把由近及远约25米左右的蜿蜒小路整体能够显示出来,对近处和远处树木的亮度也能看出明暗的层次。走个夜路啥的完全没有压力。

4、平铺效果

这是一块宽敞的室外羽毛球场地,低亮5lm也能看清近处的路面,但照不出来,高亮能够把地面大范围照得比较亮,而且周围的阅报栏也能照的比较清晰。对于距离10米左右的大树树冠,完全能够看清树枝树叶等较多的细节和远近的层次。

在一处明亮的人行道,可以看出M1T在右侧墙面以及地面的光照效果,在15~20米的距离是最佳照明区域。

5、远射效果

从M1T的光柱来看,出筒即开始发散,亮度越远越低,可见不是远射筒。

选取两处场景,90米左右的居民楼顶部,能够完全被M1T照亮,近处的车顶,已经远一点的大树树冠和矮一点的楼房顶部也被外围光斑照亮了。

第二个大约130米左右远处的大楼楼顶,从效果来看,楼体右侧顶部黑暗的地方能够被照亮一些,但效果远不如前面90米。

六、改进建议

前面说了一些M1T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最后提3条改进建议:

1、战术手电没有爆闪可能不太合适。因为只有一个正向开关,以下的想法不知道好不好实现,建议尾按功能改成:轻按高亮;按下按住为爆闪;按下并松手开启默认低亮,再轻按换挡,常亮档位在正常换挡循环中。

2、两个档位虽然简单,但实际用起来感觉亮度差距有些大,建议增加个中亮200lm左右,以更好地适用不同的环境。

3、考虑到同系列的延续性和一致性,蓝色攻击头建议改成M2R、M2T类似的可漏光设计,更加美观且实用。

 

标签:

分享至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