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夜里点一盏希望的灯——NITECORE LR12双模式手电体验

 风亲羊  1  3949

对营地灯的理解一直停留在近距离大范围照明和补光的工具、基本处于静置使用的层面,印象中就是大柔光罩、宽大的身体,让人一想起营地灯,首先出现在脑海的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这样出去露营,免不了还得带一只手电,与轻、简负重的原则相左。最近,奈特科尔NITECORE使我改变了这种第一印象,成功地把手电和营地灯两种功能合二为一,给筒友、户外爱好者推出了一款全新的装备,这就是LR12。从下面图中大家一下就能明白这种创新是怎么实现的了。

本文主要就LR12的特点和各项性能测试做介绍,外包装、配件等细枝末节就不做介绍了,也为大家节约点时间,看点干货,下面是我自己用手电做的光绘,见笑了。

 

一、测试

先看看测试情况,对LR12的性能有个了解。

 

1、照度和续航测试。

使用专业照度计,每0.5秒记录一个数据,共记录约200分钟,由于照度计只能记录7200组数据(1小时左右),所以测试分为多图,按顺序排列,不影响总体测试结果。用NITECORE的3200mAh原电充满,距离照度计感光器约50cm开始做测试(LR12标配不带电池,我为了提高测试数据可信度,特意另外收的)。

开机后反复转动尾盖开启1000lm极亮档。从第一张图可以看到,手电的极亮状态照度约为27000lux,开启即开始持续下降;2′30″,电路自动控制降档,照度直线下降为16500lux左右,然后就开始阶梯式断续下降;22分10秒,有一次较大幅的下降,此后几乎维持平稳输出,58分时有一次小的阶跃上升。

 

照度在1小时11分40秒,又有一次较大幅度下降,从10000lux下降了20%至8000lux,此后几乎保持恒定输出,图中小幅上升幅度仅为2.5%。

 

此后,LR12一直保持恒定输出,直到电量即将用尽时有一段短时间的斜线下降,最终电量用光自动关闭时一共使用了159分钟。此后静置一会,又能开启四个档位,但打开极亮的瞬间又自动关机了。

 

此时,测量电池电压为3.12V。从测试情况看,LR12极亮降档后的恒流输出效果比较好,说明书给出的续航时间应该比较准确,但是判停的截止电压似乎有些高,如果在3V 的话应该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

2、发热测试

做照度测试的同时,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器测量灯头和筒身拧动遮光罩的环的温度(图中红点处),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温度在电筒的分布情况。

室温24.5℃,无风环境,每10秒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共密集测试20分钟。LR12在前十分钟温度一直在均匀上升,灯头的温度是先行指标,调节环的温度要低于同时点的灯头温度,但也会随之而增加,温度最高达到近40℃,此后随着亮度的下降,温控起到作用,温度开始有所下降。此后,随着恒流输出,温度也几乎没有大幅度的变化,在自动关机再开启几个档位的时候,筒身几乎也没有什么热度了。

3、照度对比测试

就用S30做个比较吧,LR12和S30同为18650手电,都是光面光杯、极亮都是1000lm,可比性较强。但由于灯珠型号不同、效率不同、色温不同,而且S30的出光口径要大于LR12,本测试只作为参考。

 

使用同样的电池,距离照度计大概1米左右,完全伸出LR12的柔光罩,LR12的照度稍低于S30,两者的光通量应该是差不多的。

4、防水测试

LR12标称防水等级为IPX8,就用鱼缸来测试吧,将尾盖拧紧,放置其中泡着,在过程中由于筒身隐藏遮光罩的夹层结构里存有空气并在慢慢释放,所以不是会有气泡浮起,小鱼围着气泡玩,别问我为什么知道鱼之乐。泡了大概十几分钟,气泡不再升起,手电各功能正常。

 

5、防摔测试

将LR12置于腰带部位,离地面也超过1米了,拧开遮光罩,做三次掉落测试,分别用筒身、遮光罩、尾盖着地,地面是硬质地面,从落地的声音大家也可以听出来。特别是第二次柔光罩着地时,由于弹性,手电在地面弹跳了好几次。整个掉落、碰撞的过程中,手电光一直没有断,也没有闪烁现象,柔光罩也没有破裂损坏的现象,筒身也没有因磕碰而露白。

 

二、外观概况

1、尺寸

本人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读数可能与实际有细微差距。

全长(灯亮、柔光罩收起):106.36mm

全长(灯亮、柔光罩打开):155.62mm

整体外径:27.9mm

出光口径:16.5mm

筒身外径:24.1mm

柔光罩直径:23.5mm

 

2、重量

用0.1g精度电子秤测量

LR12空桶重量:80g;带NC家电池战斗重量:124.5g。

 

3、对比

与同样为使用18650电池的手电对比身材小巧,斑马由于只能使用平头电池所以更短一点,拐角灯由于灯杯节约了空间也稍短一点,LR12竟然比C1还要短一点。

从灯头的情况来看,LR12由于有柔光罩的夹层,所以灯头出光口径算是比较小的,这样来看就兼顾了泛光,而且用泛光能把遮光罩映得更亮一些。

4、握感

LR12周身圆润,除了尾部筒身没有任何多余的物体,放在手上,刚好比掌面略宽一些,能够完全握紧;如果把柔光罩升起握紧后刚好能把柔光罩全部露出虎口之外,不会造成光线的遮挡。

 

三、细节

1、柔光罩

就先从最特色的地方说起吧,个人感觉LR12的柔光罩采用硬质白色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略硬且有弹性,手指能够捏动,完全伸出状态约51mm。

 

由于柔光罩夹在外侧筒壁之内,所以LR12采用了分层结构,最外侧是筒身,向内是柔光罩,再向内是一个夹层,柔光罩就是在这个夹层和外侧筒身间伸缩的。最内侧是灯头压环。

 

内侧夹层有两条引导槽,柔光罩内部刚好也有两条导轨,这样在转动伸缩的时候,位置就不会跑偏。见下图和视频的情况。

 

柔光罩整个行程大概为720°也就是两圈,在使用过程中收起或伸出都十分方便,使用了10来天没有逐渐松动的情况。

 

2、灯头

LR12的灯头十分简单,没有过多的装饰,就看见按圆周120°等分成的三个卡簧钳位,这就是灯头压环。

 

本着能拆就拆的原则,打开给大家看看。分为压环、玻璃、防水防震胶圈、光杯和电路板5个部分。

 

铝合金光面灯杯的头部做了一个台阶,刚好把胶圈嵌入其中,增加了玻璃安放的平整性,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增加了胶圈和灯杯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防水的性能。

 

电路焊接还是比较细致的,背板处可以看见挤压出的白色导热硅脂,XP-L带果冻V6灯珠放置于正中,与电路板印字平行,强迫症自愈了。

 

个人建议最好别拆,因为玻璃和灯头内壁不是紧接触,我捣鼓了好久才比较满意地把玻璃放在了正中的位置。如果放偏了会对防水效果大打折扣。后来想了想,其实自己多虑了,这个间隙刚好可以把压环卡进去。

 

光面杯配合灯珠形成漂亮的一碗黄水,从这个角度看,灯头从外到内分别是黑、白、黑、黄、黑、黄的分层颜色,挺漂亮的。

 

LR12使用双面镀膜玻璃,一般在望远镜、眼镜等光学产品上都会采用镀膜工艺,进一步提高通光率,镀膜玻璃对着光线看呈淡紫色。

 

3、筒身

LR12的筒身十分简洁,全身都是光洁的黑色三级硬质氧化,只在一侧横向印有商标和型号标志,以及欧盟CE标准和不要随意丢弃的提示。

 

筒身印字类似喷砂的质感,为光滑的筒身提供了一点滞涩的手感。

 

4、柔光罩调节环

LR12筒身后部有柔光罩调节环,长度约15mm,采用六个平面和六个凸起的弧面交替的方式排列,弧面还刻有轴向的防滑槽,这是便于拧动时不打滑。另外,两个弧面还有两个孔,里面是光面螺丝,我找了半天,没有工具能够打开,猜测是与遮光罩伸缩有关。

 

5、正极

LR12的正极是一个不带弹性的圆形镀金铜触点,周围是黑色绝缘材料,形成物理防反接,从这个角度看是端面导电,当然了拧动尾盖调档也只能是用这种导电方式。

 

6、尾盖

LR12的尾盖采用菱形滚花配合小的横向刻纹,有一个较小的单侧手绳孔。

 

尾盖内部是4圈负极镀金弹簧,弹性较硬,可以避免振动断路形成灯光的闪烁,尾部电路最外圈是导电环,与筒身的端面导电配合。

 

尾盖底部非常平整,便于营地灯模式时的倒立姿态。另外,尾盖内部还有强力磁铁,能够牢固吸附在铁质表面,使LR12的适用范围更广。

 

四、日常使用

光源的外观再漂亮也不能偏离了照明的本意,通过7个方面的使用情景,分说说LR12照明的情况。

1、近距离使用

LR12的光杯较浅,离墙2厘米左右有一点中心黑影,副光斑开射角度大约为80°,主光斑出筒还比较平行。从1米正面看,主光斑光色稍低,与副光斑之间有明显的过渡,副光斑外侧有明显的边界,边界外还有一些余光,各亮度无频闪。

 

2、楼梯间

在楼梯间拍摄,对面的墙面距离约6米,实际几乎没有光线。选取了几组参数拍照片,要么就是低亮1lm无法显示,要么就是连高亮都过曝,最终选取ISO400,快门速度1/15,但是极亮1000lm还是过暴了,与实际有差距,仅供参考。整体看中亮和高亮两个档位在黑暗的楼梯间使用效果非常好。

 

在楼梯间使用营地灯模式,可以看出整个光线均匀布满了楼道,只有手电头的向上投射出更亮的光斑,通过白色房顶的反光将光线进一步散射开,对增加整体明亮度也有帮助。

3、光柱

LR12的主光珠出筒后大约5cm开始发散,角度不到10°,且亮度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变小,副光斑开口大约80°,从这个角度看也是比较泛光的。

4、平铺效果

这是大概25米远的居民楼,在极亮状态能够把楼面直径大约15米左右的范围完全照亮,在相机的感光下,背景的天色也因此而有些发暗。

mde

5、室外空场地

手电的使用多是在户外,由于环境空间大,光线会被发散和吸收,所以无论多亮都会感觉比室内要暗一些。实际环境除了远处的几盏灯光什么都拍不出来。前面说过了,LR12的光杯直径较小,所以增大了泛光能力,在极亮1000lm时整个视野范围能够被完全照亮,正前方主光杯的照射刚好被金属柱子的反光映得更亮了。从实际使用的情况看,近距离50米左右使用完全够了。

6、远射效果

最近一个月天气都不是特别好,一方面空气质量太差,另一方面光污染也严重,通过两幅图分别看看50米和90米的效果。50米完全没有压力,楼体从上到下一片明亮。

90米也没有问题,从营地灯模式的照片看,近处的散射光线也很亮,把照片下的白色车顶也照得十分清晰,比手电模式更适合近处使用。

7、营地灯用途

LR12与一般营地灯不同的就是,头部没有遮挡,仍然能发出正常的亮度,从下图看,前方的光界限清晰,把正前方的物体照亮,界限之外就是柔光罩的散射光线,也能把近处的四周照亮,相当于真正实现了一灯两用。

我发现凡是带有尾磁的手电,都喜欢用修车做情景模式,我也学习学习。用尾磁将LR12吸在发动机盖内侧,手电模式下,光线比较集中,仅能照射到手电投射的比较小的位置;而放出柔光罩后,不但能够保持中心高亮度不变,还能把整个发动机舱全都照亮,且柔和不刺眼,检查维修更加方便。

 

五、操作

1、调光

LR12的调光十分简单,就是拧松尾盖再拧紧即可实现,但是无论是开启还是关闭状态,如果超过了2秒钟才拧的话就会重新开始,当然了,重新开始就是从低亮1lm开始,这一点个人认为居家使用非常舒适,不会在夜里被1000lm晃瞎眼。从视频看,NITECORE的电路品质没的说,各档位均没有频闪。

 

2、调柔光罩的光效

其实使用LR12的柔光罩,并不影响手电向前照亮的能力,只是收缩了副光斑,给人的感觉反而是加强了主光斑的亮度。

 

前面部分的视频介绍了拧动调节环,柔光罩放出和收起的情况,下面通过一个视频看看柔光罩在不同状态的光效。打开1000lm档位,开始时是柔光罩全部收起的状态,随着柔光罩的伸出,LR12的副光斑逐渐向主光斑收缩,同时地面被柔光罩照亮而逐渐变得明亮;当柔光罩完全伸出时,对面只有一个主光斑,而楼梯间的环境被照的十分亮。

 

六、个人体会

LR12的优点就不用多讲了,手电营地灯功能合二为一,而且带有尾部磁吸,正常照明也比较持久,使用多日后确实感觉到非常方便。

 

最后再提几条改进建议:

1、尾部最好能加一个可折叠的金属挂环,这样在户外就可以随手挂在树枝等地方,对营地灯来讲更加方便实用。

2、由于开关手电、调档、调节柔光罩都需要通过拧动来实现,而且尾盖和遮光罩调节环挨着,单手操作确实不太方便。如果把遮光罩调节环放到筒身中部或者前部,不知道容不容易实现。

3、我查阅了一下资料,其实NITECORE之前就推出了使用AA电池的LA10,不知为何两款类似的手电命名方式不一样。不过建议比照LA10,推出彩色外壳版本。

4、个人认为,高亮230lm到极亮1000lm的过渡有些大了,建议可否加一个500或600lm的档位。

标签:

分享至 /
 
  

  1. 亚心 2018-6-7 23:28 #1

    奈特科尔很多手电都有黑心,不过基本都满黄水,现在的手电也基本都是满黄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