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勒式演练的迷思:为什么“21英尺定律”根本不是一个“定律”?

 Chad McBroom  评论已关闭  18043

image002

美国《SWAT》杂志1983年3月刊,刊发了一篇来自盐湖城的警官,丹尼斯·图勒所撰写的文章,题为《How Close is TOO Close?》—到底是多近才算是“太近”?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反应区间”的重要性,在执法部门的圈子里是一个首创。此文验证了图勒自己的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一名健康的成年男性,可以在1.5秒内,可以迅速移动至约21英尺外的地方。

这个1.5秒的意义在于,对一个经过正确、合理地训练后的射手,可以在7码的射击距离,用手枪在1.5秒内,击中一个人型靶板的中心。在我更深入地往下讲之前,我先指出的是,21英尺和1.5秒都是基于图勒的原文,而且都在训练经验中得到相似的结果。

ABC_21_foot_rule_grey_2_ml_150505

随着反制、反应、时间及距离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原来越得到普罗大众的认可,人们甚至开始认为这四要素就是所谓的图勒式演练了。Caliber出版社将图勒的文章收入其出版的《战术锋锐:高危巡逻生存术》一书中,推广了图勒文中的原则,并且在他们制作的影片《生存危机与武器》中,提出了“反应区间”这个概念,同时进一步更进一步验证了图勒原则对于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在图勒的观点得到推崇的这段时间里,“21英尺定律”这个词开始反复出现于执法部门的训练课程中。可是,图勒和Caliber出版社这两者却都没有使用过这个“21英尺定律”概念。直至今日,丹尼斯·图勒和Caliber出版社的员工都对这个“21英尺定律”的提出表示谴责。

最糟糕的是,很多训练机构和出版商都让其受训者和读者们误认为,在面对一个持刀的歹徒时,即刻拔出手枪射击的行为是有着正当理由的:歹徒刚好就在21英寸开外,再不开枪我就没机会了。在另一方面来说,这个规则实际也暗含着这样的一个意思:袭击者刚好在21英尺之外,我们如果采用了致命性的武力去制止他,这样的行为就是属于非正当的防卫行为。而实际上,使用致命武力的最终依据,始终是取决于目的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整体的环境因素。

反应区间

tueller-drill-04

反应区间,就是在给定的防卫情形之下,你与防卫对象之间,一个让你可以果断、有效地对防卫对象做出防卫动作的距离或者区间。对于反应区间的长短大小,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它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周遭的地形、身体素质、态势感知能力、个人防卫技巧的层次以及攻击性质,都可以影响到构建反应区间所需要的距离。

Tueller-Drill-Durham

对持有锋刃武器的袭击者,我们所需的反应区间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大得多。一个由名为“武力科学研究中心”的机构做出的研究结果指出,大部分有受训经历的人员(他们的研究对象为警务人员)在21英尺的范围内,在面对一个手持锋刃武器的袭击者,他们往往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境况。所以,下文介绍的演练方法,不仅仅是防卫技术,也可以成为一种开展相关训练的思路。

训练模式

tueller-drill-05

就好像我们在前面说到的那样,图勒式演练并不是由丹尼斯·图勒本人所创,只是在图勒自己所撰写的文章中,为了论证文中的那几个原则而赋予的一个名称而已。事实上,图勒式演练的这个称谓并非是指一种真正的防卫训练方式,从真实的定义来看,大多数的人们认为图勒式演练是一个快速出枪的竞技技术。

首先,我们找一个人来扮演持刀的袭击者,站在距我们“持枪”警员(最好是让新警来扮演)7码的位置。双方面对面站立,“持枪”警员做好准备之后,等待持刀的袭击者对他实施攻击。在持刀袭击者开始朝警员冲过来的时候,警员也尽其所能,最快地掏出手枪,并喊出“bang,bang,bang!”的声音,以此模拟警员的开枪。

在这个攻击的整个过程,往往会因为袭击者被“击毙”在进攻路线上而停止,这是因为他们在能接触到持枪警员之前,持枪者就已经大喊“bang”,同时,也会出现最糟糕的那种情况,就是持枪者已经放弃了对抗,因为在他们喊出“bang”的时候,袭击者已经到了他们的面前。如果持枪者能思考一下,他们或许可以在袭击者接近的时候,侧跨一步,避开他们的锋芒,但是这种情况实在是出现得太少。

类似上述的训练模式,其中包含了很多问题,但是在多年来的训练中,反映出很多在训练中出现了不必要的所谓“训练伤疤”的现象—-因训练而形成的错误认知。这是不良的训练实践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这种训练模式,其实就是反复强化错误认知的过程,非常不好。我想通过摆出一些造成训练错误认知的原因,从而在日后的训练活动中避免再次出现。我也会讲解怎么去充分地运用图勒原则,让它真正的成为一个真正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防卫技术训练方式。

“训练伤疤”

tueller-drill-01

还记得你最后一次在靶场练习移动射击是在什么时候吗?我估计你的回答是“从来没有”。如果你的答案是“有”,那你确实很走运,不过最有可能的是,靶场只允许你在靶板面前,进行前后移动,或者左右移动实施射击。为啥?靶场老板为了安全。

大多数的靶场,特别是对公众开放的靶场,靶场的老板一看到某人在火线附近晃悠,就肯定会大发雷霆,你这不是和我过不去吗?因此,大多数有过受训经历的射手,他们的射击训练基本上都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射击距离上,度过他们的训练历程。因上述的原因所致,大多数的警务人员和民间持枪人士,他们的手枪都是只能在枪套里面呆着,直到“有需要”的时候,枪才会离开枪套。

我曾经目睹过太多的菜鸟和老油条警员在训练场上,被那些扮演嫌疑人的同事追得满场跑,而没有想到他们是在停下脚步,正面迎击他们的“威胁”之时,才拔出腰间的武器。在这个过程中,什么是在动态中变换的?无他,只有武力的逐步升级。在这种“非常”时刻的运动当中,最关键的就是他们停止了移动。这是在靶场上练习了太多的固定方向运动的射击所带来的“训练伤疤”。

开始真正的对抗训练

tueller-drill-02

每一种对抗性的防卫技术,都会至少有一个缺点,因为训练安全要求的限制而凸显出来。克服这种缺点的捷径,唯有具备辨别这些缺点的能力,同时我们发现和运用其他技术来弥补缺陷。当然,这些防卫技术都会存在着各自的缺点,但是关键就在于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去训练不同的技术。如果我们能采取正确的训练方式,我们就可以结合图勒式演练来填补一些技术上的缺陷。

为了充分利用图勒式演练,我们必须摆脱那种“bang!你已经死了”的思维定式。出于我多年的观察和经验,我相信这种思维定式是很多男性警员的隐藏属性。大部分的情况下,在对抗训练中,女性警员会继续对抗,而男性警员会直接“bang”和停止移动。为什么?因为男性警员在孩提时候,和玩伴们在玩“警察与小偷”的游戏时,已经存在了那种当“警察”喊出“bang”的时候,“警察停止,小偷被击毙”的思维定式。

在实施对抗训练时候,持续时间至少要在15秒以上,袭击者要持续地对被袭击的一方施加压力。因为一个受伤的袭击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达到缺血性休克的出血量。假设一名成年男子躯干的主动脉破裂,至少需要5秒钟,才能达到20%的出血量。

就算是一个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存在于大脑的血管中的血液依旧含有足够的氧气,支撑大脑指挥人的躯体继续运行10-15秒钟。据此,对抗技术的演练必须在警员模拟致命武力的枪声—“bang”对袭击者喊出来后,继续保持对抗的态势直到演练结束,以消除所谓的“意外惊喜”发生的最大可能,这也让演练的参与者,明白手中的武器不能立刻制止一个攻击者的攻击行为的道理。

摆脱!

tueller-drill-03

在遭遇任何武器的攻击时,距离和移动,是你最大的盟友。这也是我看到的,最多受训者倒下的地方。在进行图勒式演练的时时候,我看到很多人在面对迎面冲来的袭击者时,往往在拔出武器之后,在原地手足无措地等待袭击者的到来。当我提醒了他们一下之后,有些人会往侧面移步或后退。这两种步伐,并不是万金油,不会永远有效。当你的对手在跑动的时候,你的转向任何方向的跨步动作都不会让你来得及躲开对手。你的唯一选择就是:跑!

把你的身体转往弱手方向,立刻往45度角方向奔跑,脱离攻击者的攻击路线,并迫使他改变攻击的线路。同时,你要拔出你的武器,在奔跑的同时开枪压制攻击你的人。不要去管那些双手握持的射击姿势,首要的目的是移动,而不是稳定!在逃跑时采用绕圈式的奔跑路线,可以让攻击者在转换方向跟随你的同时,减缓了他的速度,既花费了他的时间,又让他多跑了不少路程。周遭环境的地形地物,在你逃脱的过程中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是基本的原则还是不变的。

最后的话

tueller-drill-06

在正确地理解了图勒技术的真正内涵之后,你才会明白,图勒技术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规则,可以填补自己在日常训练中的一些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们在趋向于用图勒技术来指导锋刃武器的防御与对抗技术时,实际上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武器的应对策略。你在训练的时候,既可以从较近的距离开始练习对抗,也可以从比21英尺更远的地方开始。如果觉得训练的场地太过于开阔,也可以根据实际,设置一些障碍。

锋刃武器的对抗训练,经常是一个让人觉得烦恼的问题。围绕着这个课题有着太多的迷思和错误的期望。在把武器引入对抗训练之后,会变得更糟糕(我只会用枪去射他!)。但是我希望我可以藉此给大家提供些工具,可以在日常的训练当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不过,更重要的是在真实的对抗情境中能生存下来。

译者 by Leehungchen

标签:

分享至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