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式”冲锋枪: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警视听kito  评论已关闭  17007

5f183f1ejw1f9rn6j28g2j20qe0i9ads

79式冲锋枪,是我最不喜欢的冲锋枪之一。以前都不屑于跟朋友聊太多该枪的身世由来和它毁誉参半的一生。尽管我很不喜欢,但是也阻止不了它成为 纵横 独霸中国军警冲锋枪历史舞台近40年的罗锅大哥!写评枪,自然要从它的历史渊源说起,指标性能,结构特点,是否有值得称道的优秀设计和人机功效,在冲锋枪族谱中是否有承上启下和划时代的影响力?很遗憾,在79式冲锋枪上我真没有发现它哪方面有特别突出的地方,除了生产装备基数大,服役时间长。呵呵!

好吧,言归正传。

1

2

79式冲锋枪采用闭膛待击和导气式自动原理,因此射击精度比较高,而且重量也比较轻巧,由于射速很快,短时间内就能用弹雨覆盖目标区,算是一种教优秀的近战武器。

全枪长: 枪托展开 740 mm;枪托折叠 470 mm

枪管长: 250 mm

全枪重: 不带弹匣 1.75 kg

带空弹匣 :1.9 kg

带实弹匣: 2.1 kg

发射方式: 单发、连发

弹匣容量: 20 rds

枪口初速: 515 m/s

枪口动能: 725 J

理论射速: 1000 RPM

战斗射速 单发: 40 RPM;连发 70~100 RPM

有效射程: 200 m

 

身世介绍

79式冲锋枪的主设计师刘质桐,曾在接受《轻兵器》的访问时专门介绍过该枪的坎坷命运,在研制阶段的79式冲锋枪曾经历过两次政变。由于79式冲锋枪是为空降兵等特业分队研制的,所以,研制中与空军部队有协作关系。1971年,空军部队曾向单位索要当时还被称为“丛林冲锋枪”的设计图纸和两支样枪,之后将图纸还回。当项目组拿回图纸时,发现图纸上带有圆规孔,且图纸被磨毛,显然已被抄袭。事后得知,图纸与样枪到了林彪反党集团手中。9月13日,林彪出逃时机毁人亡,事后在清查时发现上海藏有私造7.62毫米冲锋枪上百支,就是仿制“丛林冲锋枪”的。冲锋枪研制的项目组因此而受到牵连,幸好研究所保存了调取图纸的全部手续,完全符合组织程序,才免于被审查。

另一次是在1976年。当年2月,国防工办邀请有关人土召开会议,定下一个耐人琢磨的基调:上海方面以208所冲锋枪图纸为基础,对其进行改动并试制。后来我们才知道,上海方面试制出的冲锋枪实际上落入了王洪文反党集团手中,粉碎“四人帮”后,这些枪交由208所。上海试制的冲锋枪,主要机构沿袭厂79式冲锋枪,但对机匣盖进行了改动,增加了散热孔,弹匣仓和拉机柄也做了改动,不过,这些改动不太适用,而且武器射击精度也较差。(三种试验版本的79式冲锋枪样枪)

3

王洪文反党集团私造的79式冲锋枪

抛开这些不光彩历史背景,79式冲锋枪最早立项是为了替换我军第一支老旧的“64式”微声冲锋枪。最早于1970年3月,由解放军总参二部提出要求,需要研制一种适合侦察兵、通信兵、炮兵、空降兵等特种专业分队以及公安人员使用的便于携行的武器。一年之后1971年12月~1972年1月,新型冲锋枪的样枪第一次在国家靶场试验,当时就出现的问题是卡壳、卡弹、主要零部件强度不够。改进后在1974年第二次进国家靶场,但仍未顺利通过试验。到1975年9月,第三次进入靶场试验,武器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之后,项目组在工厂试制了100支冲锋枪,先后到济南、沈阳、兰州、昆明等地进行部队试用,并分别进行高温、泥沙使用试验,也并未得到部队的认可。

由于第三次国家靶场试验仍遗留一些问题,在部队试用后,1978年4~5月,新型冲锋枪第四次前往国家靶场进行补充设计定型试验,这一次终于勉强通过。1979年9月25日,这支冲锋枪被轻武器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正式命名为“1979年式7.62mm轻型冲锋枪”。

4

5

6

7

 8

枪身铭文

 9

显著的AK特征

 

结构最大特点就是仿造

文革期间中国轻武器自行研发力量薄弱,但百科网站和枪炮世界等资料网上里都称79式冲锋枪外形,是仿造法军的MAT-49冲锋枪。这种冲锋枪是法军从1949年到1979年的主要装备,曾经大量使用在和越南的战争中。而MAT-49冲锋枪在当时来说,确实也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轻型冲锋枪。因此79式冲锋枪在设计中也抄袭照搬。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79式冲锋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 这种内部结构类似于56式自动步枪,甚至可以说是大同小异! 这种机构具有工作可靠安全,运动平稳,闭锁支撑面在发射时受力均匀等特点。枪机前端有左右对称的闭锁突笋,开闭锁定型槽设在机心上,减小了自动机的高度和宽度,使活动件的质心接近弹膛轴线,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79式冲锋枪还设有缓冲机构,由缓冲垫座和橡胶垫组成,用以吸收自动机多余的后坐能量,起到缓冲后坐的作用。

10

MAT-49冲锋枪

 11

缓冲机构

枪弹击发后,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向前运动,一部分燃气经导气孔进入气室冲击活塞,活塞撞击枪机框使其获得动量向后运动。枪机框走完自由行程,带动机心完成开锁后,继续后坐,完成抽壳、压倒击锤、压缩复进簧、抛壳、后坐到位。然后,在复进簧作用下,枪机框向前复进,完成推弹入膛、闭锁、解脱到位保险,并复进到位,至此,完成自动机整个循环过程。

12

79式冲锋枪和 54式冲锋枪 一样采用51式7.62mm手枪弹,所不同的是,54式冲锋枪采用香蕉弧形弹匣,79式冲锋枪则采用直弹匣。这是考虑到51式手枪弹锥度较小而采取的结构,实践证明,这种弹匣与51式手枪弹非常相配,便于使用。79式冲锋枪采用刚性折叠枪托,不论展开或折叠,均能可靠地进行射击。另外,枪托折叠时,恰好被气塞前卡销卡住,便于固定。握把的弯形设计便于握持,且握把内装有冲子、毛刷等附件。

13

14

在研制前期,开始论证时的主导思想是超过国内曾经装备过的同等威力的仿苏冲锋枪——54式冲锋枪。54式冲锋枪也是发射51式手枪弹,有效射程200m,但重量却有3kg多。当时提出要搞1.8kg左右与54式同等威力的轻型冲锋枪,确实感到是在搞“大跃进”。既要减轻重量,又要保证武器坚固耐用、性能可靠,在设计中遇到不少难题,主要问题是:拉机柄易断裂,抽壳钩抽壳不利,以及易卡弹等。这些问题经过技术攻关后逐一得到了解决。

1.拉机柄断裂问题:79式冲锋枪理论射速在1000发/分钟左右,射速比较高。在高速震动、前后方撞击条件下,拉机柄的质量纵向分布必须外(稍)小内(根)大,以便尽可能地减小其转动惯量,这就是拉机柄设计得比较尖的主要原因。但这样一来就使拉机柄强度减小,而且由于末端稍尖,在快速操枪不注意时可能带来划破衣服或手指的弊端。后来采取的措施是在模锻时增加预型槽,沿着机柄方向开槽,并了拉机柄厚度,这样就既可增加从而增加了其强度,也能减轻其重量。

2.卡壳问题:51式手枪弹所配用的枪械多为自由枪机式惯性闭锁。专项试验中发现,使用这类枪械时,弹壳在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下自动退出膛外,在无拉壳钩的情况下也能自动抛壳。所以51式手枪弹弹底缘厚度控制不严,有的较薄且有斜坡,在生产质量上对此无严格要求,这就造成了利用79式冲锋枪这一导气式武器拉壳及抛壳的困难。由于拉壳钩抱不紧弹壳,致使其在高加速度开锁,后坐撞击震动过程中,容易把弹壳震掉,产生卡壳故障;大量试验证明,当遇到弹壳底缘质量不好的批次枪弹时,卡壳故障明显偏高。于是解决卡壳这一通常为偶然的随机故障问题便成了一个技术难题。设计中除了尽量加大拉壳钩簧力及力臂外,主要严格控制拉壳钩对面距离和镜面距离,甚至采用了“偏方”——使枪弹“偏火”,枪弹被抱紧后处于0.25~0.3mm的偏心和13°的倾斜,以保证尺寸在下偏差的枪弹,也能被抱紧。大量试验证明,经过这样“综合治理”可以大大降低卡壳故障率。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抱得紧、抛有力、路线对”的经验。所谓“路线对”,指的是抛壳路线要正确,弹壳撞机匣盖的位置尽量靠弹壳尾部,以便更容易抛出枪外,不致于撞回枪内。

15

3.卡弹故障问题:手枪弹弹头为圆柱形,导引性能不好,但如果不受具体结构的限制,采用高位、小升角、短行程的进弹路线,用枪机直接推弹人膛的方法,只要弹匣内部输弹供弹设计得当,供弹及时性予以保障,一般卡弹故障出现得比较少。由于79式采用机头前端回转闭锁结构,机头闭锁齿回转占据了枪管尾端后面的一大部分空间,迫使弹匣位置向下、向后,枪弹人膛需要走过一段“爬坡”路程,进弹行程过长,在半路上容易被卡滞。而弹匣中第一发枪弹不抬头,特别是不抬尾也容易造成卡弹。在设计中经过多次摸索、分析原因,采用了严格控制甚至有意加大托弹簧最上一、二圈后部间距的办法,加大尾部托弹力,使卡弹故障大为减少。当然,弹壳抱弹口宽窄与长短,对供弹初始位置影响很大,须加严格控制。在使用中切忌摔打弹匣,使弹匣特别是口部变形。

16

4.连发精度问题:79式冲锋枪刚设计时,曾仿照捷克61式微型冲锋枪采用过粗钢丝枪托,其结构和工艺都很简单,但抵肩射击时连发精度很差。枪托刚度特别是根部刚度加大是解决连发精度问题的关键,于是技术人员改用双臂薄板式枪托,但连发精度也不理想。最后采用“Π”形钢板中间冲孔的办法,既解决了连发精度问题,又使枪托重量不算太重。

官方的评价是79式冲锋枪经长时间生产、装备的实践证明其性能可靠,但其所采用的自动原理和结构在同类轻型冲锋枪中少见,结构比较复杂,至今评说不一。从已装备多年的用后反映及工厂验收记录中看出,79式冲锋枪的精度和可靠性比较令人满意。由于定型试验考核标准严于验收标准,而在生产过程中工厂经过工艺改进,使生产质量稳定,因此故障率低于验收指标所要求的0.25%。不过79式冲锋枪在投产初期的质量控制做得并不好,导致连续两年没有生产出合格产品,于是军方提出要求研制新的7.62毫米轻型冲锋枪,并在4年后定型了85式轻型冲锋枪及微声冲锋枪。而79式冲锋枪的生产也由于改进了生产工艺,严格控制生产质量,因此这两种轻型冲锋枪都共同生产了二十几年,79式轻型冲锋枪主要装备公安干警和武警部队,85式轻型冲锋枪主要装备野战部队,85式微声冲锋枪主要装备侦察兵与特种部队。

昨天还有网友问我,79式冲锋枪是否有出口外销?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据我所知,国外对79式冲锋枪并不看好,觉得它是个失败的武器产品。应该没有外销记录。后(@李嘉豪ACP) 告知,中国79式冲锋枪曾在80~90年代出口过非洲国家。我觉得外援可能性更高一些!

 

谈谈优点:

(重量轻,长度短)该枪比解放军装备的所有冲锋枪都要轻,全枪含空弹夹重1.9千克,装上满弹夹也仅有2.11公斤,较54式冲锋枪减轻了1.4公斤,比64式微声冲锋枪也轻了1.3公斤,比AK47更是轻了3公斤以上。该枪的体积较小,枪托折叠后全枪长度仅有470毫米,携带非常方便。

(精度好,威力大)由于采用导气结构,79式冲锋枪的单发精度还是不错的。经过训练的军人或者警察,使用79式冲锋枪在射程100米、200米内,单发射击命中率较高。50米内单发射击精度,远远超过手枪。

 

重点说说缺点:

(高故障率) 如果说优点就这么多,那缺点简直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79式冲锋枪采用枪机回转式开、闭锁方式,为发生严重的卡壳、卡弹故障埋下了可怕的隐患。 对于冲锋枪来说,既然是近战武器,可靠性是极为重要的。而79式冲锋枪的故障率极高,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冲锋枪采用的是钝头51式手枪弹。这种手枪弹在中国已经使用了多年,由于军工厂加工技术不一,导致子弹的底缘厚度普遍不均,会有细微的差距。自然,这对于85式冲锋枪这类自由枪机式惯性闭锁的冲锋枪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弹壳可在火药燃烧气作用下自动退出弹膛、自动抛壳。但对79式冲锋枪这种采用独特的导气式武器,拉壳、抛壳却颇为困难,由于拉壳钩抱不紧弹壳底缘,致使在高加速度开锁、后坐撞击震动过程中,易将弹壳震掉,产生卡壳故障。至于卡弹故障,则是由于79式冲锋枪采用机头前端回转闭锁结构,机头闭锁齿回转占据了枪管尾端后面的一大部分空间,迫使弹夹位置向下、向后,枪弹的钝头入膛需要走一段距离。距离一长,问题就多多,子弹很容易在半路上被卡住。 这个完全是设计问题,早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可以充分暴露出这个问题。只是为了某种政治需要仓促定型、生产并列装了。

(可靠性差)除此以外,最大的故障就是单打连。也就是打单发,打出了连发。由于79式冲锋枪射速高,装弹量小,导致扣住扳机1.2秒就可以射光20发弹夹。 有经验的射手一般都是单发射击。没想到的是,该枪又极易发生保险定在单发,而打出连发的情况。这种单打连状况如果发生在容弹量高的枪上,比如30发的AK47,也许影响还不大。可该79式冲锋枪的弹容量仅仅20发,一个“单打连”就会耗去大半,让射手没有弹药了,这在实战中又是致命的。

(弹容量小) 79式冲锋枪这是全世界射速最高的冲锋枪,1000发/分钟的高射速。 而它的装弹量却只有可怜的20发。  而一般射手最多只携带5个弹匣, 扣住扳机1.2秒就可以清空弹匣。  这区区100发子弹可以说瞬间就打光了。而且装备近40年来,很奇怪居然没有配套的大容量弹匣问世。可见这就是个搅屎棍一样的武器,连主家都懒得花经费去完善它了!

( 人机工程极差 ) 该枪的体积过小,抵肩射击时,姿势舒展不开,人非常不舒服。枪的握把设计过分简单角度也不合适、舒适性很差,裸露的枪管一射击就会发烫根本不可能用手舒适地握持。枪身设计过于纤薄, 瞄准系统可谓噩梦 。紧急情况下快速射击,稳定据枪快速瞄准困难,握持不到位非常容易被拉机柄所伤。79式冲锋枪射速高,拉机柄在复进,后坐到位时受惯性力很大。如果机柄做得较大,易在射击过程中折断,因此被设计为内大外小光滑而尖锐的结构。这种结构虽保证了它的不易断裂,却使战士在拉机柄时易被机匣盖抛壳窗的夹角划伤手指,在训练时也易因用力过猛而被机柄尖部刺伤。 79式冲锋枪没有沿用56式冲锋枪人机工效性好的弹夹卡笋,而是将弹夹卡笋放在机匣右侧,射手在换装弹夹时用扣扳机的食指去按卡笋换弹匣(类似AR系列步枪)。但是由于79是冲锋枪,机匣前缘比AR步枪短太多,左手在握持弹匣巢时容易误触到弹匣卡笋,造成弹匣掉落。

(弹匣辨识度极差) 79式冲锋枪的直形弹夹设计简直连垃圾都不如。本来56式自动步枪还是85式冲锋枪都是弧形弹匣,只要一摸,就知道正反。直形弹夹正反面相像,射手在紧张的状态下不易识别,训练中竟有人将弹夹反装进弹夹巢内。而反装容易,退出较难,此情若发生在近战中将非常危险。在教学中必须向射手强调换弹夹时,要看一眼子弹头的方向再装,夜间换弹夹时手一定摸准弹夹体上的“限制突起”,确定方向后再装弹夹。更可笑的是,弹夹由于设计问题,还存在脱落的危险。

17

(枪管寿命短)甚至连驻厂的军代表都感叹:虽然79式设计寿命只有5000发,而同期世界普遍水平至少是8000发,野战部队一年实弹训练至少也要2000多发,一把枪最多2年就要报废。本来部队对此极为不满,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种枪的故障太多,要达到设计寿命报废,都不太容易。一般早早就因为出现故障,提前就报废了,根本打不满5000发!

 

升级改造,变废为宝

随着近年来各地治安机构纷纷成立特警部队,由于79式冲锋枪服役时间长,装备量大,覆盖全国各级公关机关。是国内特警的主要武器,因此现代化改进的呼声越发高涨。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改装套件使其更加适应这个新时期警用武器发展需要。刚开始时,这些所谓的改装仅仅是直接在枪管上夹上SUER-FIRE战术灯和激光指示器,2000年底广州市的PSM特警队公开表演时使用的冲锋枪,似乎是最早出现在传媒上配用SUER-FIRE的79式冲锋枪。从此,就出现了许多升级改造79式冲锋枪的方案,其中由李嘉豪(香港)所设计和推出的一系列名为ACP品牌的升级方案被应用得最为广泛。

18

他最初的设计是把美国原装SUER-FIRE的MP5战术灯护木(原产品编号#628)进行改装移植到79式冲锋枪上,并增加一个瞄准镜座,同时解决了79式冲锋枪难握持和安装瞄准镜的问题。他设计出的这套产品命名为PEAK79,并在2002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展出,并同期首先提供给深圳特警使用。在2008年的时候他推出了一种比较便宜的简化版,称为WTW-79H,除了配有战术灯,还有激光指示器,但没有瞄准镜接口。

19

 20

2002年北京的第一届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CIEPE)上展出的PEAK79

TAPS79(全称Tactical Adapter Platform System for type79 SMG)的特点是在上下左右4个方向都能安装皮卡汀尼导轨,因此可以更自由的组合附件。开始的时候TAPS79是在2004年与北京嘉德合作推广,在当年的警用装备展上公布。在2006年与嘉德合作结束为止,共推出了两代的TAPS79,因此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其他人山寨第1代和第2代的TAPS79。后来他继续改进TAPS79,又设计了其他的79式冲锋枪战术附件,到目前为止先后推出了5种TAPS79。

21

22

早期是直接安装在枪管上的夹具

 23

早期是直接安装在枪管上的夹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早期是直接安装在枪管上的夹具

 34

早期是直接安装在枪管上的夹具

 35

早期是直接安装在枪管上的夹具

 36

早期是直接安装在枪管上的夹具

​TAPS79从第1代至第5代都是由4大部份组成,分别是:主体、前锁定、后锁定和膛口消焰器,主要区别在于第1、2代的主体是圆柱型;第3代开始改为长方型,并带全长的下部皮卡汀尼导轨;第4代开始的前锁定可换成一款带皮轨的上盖,以提供更为灵活性的配件安装选择;第4代与第5代的区别在于第4代是普通消焰器,第5代配有快拆消声器,可以直接套在新设计的膛口消焰器上。

37

38

39

40

41

42

4344

45

 46

79魔改方案

47

48

49

 50

魔改79式冲锋枪

 

结语:

79式冲锋枪问题多多,也看不出使用什么新技术,是一款落后且不好用的武器。作为冲锋枪武器平台也没有什么扩展潜力。口径方面也不是主流选择。 实际上军队早已逐步将79式冲锋枪退出了军界,改为装备武警和公安部门。  武警部队也在2007年开始,陆续将79式冲锋枪大量上交库存了,现在就剩下警察和特警还在用,预计淘汰也只是时间问题。

(警视听kito  /  转发请注明)

图片资料来源及部分文献《枪炮世界》及网络。

标签:

分享至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