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流明掌上大杀器 OLIGHT R50 PRO专业版 多图 对比 夜射 LL0899出品
在如今26650大行其道的时代,各家的26650逐渐形成各有特色的产品线,26650现在已经覆盖了从远射到泛光的所有领域了。提到领域就不得不说说OLIGHT的r50,凭借着特色的做工和扎实的结构荣登我我心中最好的26650筒子的榜首,但是OLIGHT从来都是一个不知足的企业,自R50发布没多久又推出了又一强桶–R50 pro。。。。一看pro这个词我想大家都很了解,但凡带pro的东西大多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但是我想pro给人的更多的感受应该是顶级的性能,就目前来看带pro的产品大多都是民用版的延伸后推出的强化版。行了废话少说评测开始:
r50pro市售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执法版,一个是标准版,其实个人觉得执法版貌似更值得一买总价也没贵多少,但是附件上多了一大堆,着实令人眼馋,就功能上其实也不太一样,执法版的充电座在断电的时候会启动电筒最低亮,着实有点应急灯的效果,十分有意思。但是对于我这种实用党标准版就好了,磁吸的底座用起来既小巧又方便,usb充电器可以说是最容易找到的接口,说到5v充电器可真是方便,现在几乎的手机充电器都是usb插头,原则上已经统一标准了,所以无论什么充电器只要是5v的都可以插上直充,甚是喜欢。
其它方面最显眼的当然就是3200流明的亮度了,其实一看3200流明大多也就想到了led大多是xhp70,其实现在来看市面上3000流明的26650的筒子还是不少的,但是不得不说r50pro绝对可以算得上做工最好的电筒之一,r50系列从r50到r50pro无论从坚固程度耐用性通用性以及散热和电路效率几乎都是一等一的做工,所以olight给这个筒子以5年质保也就不足为奇了。
光看字貌似也没啥意思,咱边开箱边说。
R50pro包装继承了olight一向的风格,带磁吸盖的硬纸盒,给电筒提供了很好的保护。我个人对olight的印象还是很好的,因为olight的筒子细节处理的越来越好了,最简单从包装上就可以看出,主盖打开里面的零件不是乱作一团而是各有各的空间,所以打开盖子第一感觉就是整洁,就连取出电筒都做了一颗丝绳,一拉就可以方便的取出电筒。
附件方面标准版的电筒提供了基础的标准附件,主要有电筒、磁吸充电线、充电器、电筒套及说明书。
先从电筒开始说。
r50pro的外观和r50很接近,或者说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桶身,但是r50pro的长度比同家的r50还要短,对得起pro的这个称呼。
先说灯头,个人一向喜欢不锈钢压环,对于我来说不锈钢压环一定是一个最心仪的配置,对于pvd工艺简单来说就是电镀了,比烤漆耐久性要靠谱的多,耐磨完全不用担心。而且O记的电筒用一般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密封圈是夜光滴,晚上真的很漂亮。
对比自家的同胞弟兄,真是美丽动人啊。。。呃请忽略色温问题,实际应该是偏绿色的。
其实灯杯其实没啥可说的,目测和r50的灯杯是一样的,无论从灯杯深度和开孔大小,灯杯一样镜片也是一样的凹透镜,这应该算是olight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了。不过就结果来说,确实出乎我们的意料,这种结构几乎完全解决了黑心的问题,而且还扩大了泛光的区域,让r50pro更适合中短距离的使用。镜片是镀膜的,忘记拍了,就镀膜颜色来说,R50的镀膜偏向于绿色,而R50pro则偏向于紫色,可见镀膜工艺也是有所升级的。
对于中泛光筒子来说,泛光不得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为日常用像k70那种筒子实在是太难受了,就地上一个亮的晃眼的点,想看路的话让这个点晃得你也看不清,所以日常用一定得泛光筒~~一定得泛光筒~~一定得泛光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R50pro和r50的做工一样精细,很多细节的地方都处理的很好,大块的巧克力滚花搭配经过pvd处理的不锈钢压环总体感觉十分通透,加上白色的logo点缀总体感觉抢眼但不突兀。
就像r50一样,olight的桶身细节处理的非常好,几乎所有的接缝都是严丝合缝的,需要放大很多倍才能看到细细的接缝,不得不感叹一下olight的加工精度。
其实就现在的led技术来说,散热从来都是一个难题,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的技术都很强悍,各家的温控技术都已经很成熟了,olight就更不用说,平滑的将挡加上尽可能多的散热片非极限使用都是没啥问题的。
R50pro的背面比r50多了一个红外接收窗,我这个版本不是执法版没有充电座,所以没办法得到那个断电自动开灯的功能,但是我想筒子应该是一样的,不知道olight将来会不会卖个单独的遥控器。
电筒的螺纹为矩形螺纹,矩形螺纹的好处不言而喻了吧,手感顺滑而且拧的圈数可以较少,更换电池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实测R50pro只需要两圈就可以拧下尾盖。
尾盖内部有两个粗壮的铜触点和电池接触,接触件全部镀金,既漂亮又实用,镀金材质可以避免空气中的湿气氧化接触面提高稳定性。
另一点就是接触件部分,这部分其实往往都是被忽视的主要部分,其实我主要指的就是弹簧,以前我发过一个帖子,主要讲的是弹簧的电阻问题,别看就这小小的一颗弹簧,在小功率的筒子上没啥影响,但是就这动辄几十瓦的筒子来说,弹簧上消耗的功率换成led都能照瞎眼了。估计olight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olight设计的筒子在设计上都在尽可能规避弹簧这个问题,就拿r50pro来说;它的桶身上了胶,所以没拆开,但是r50我拆开了,所以对电路结构有点了解。从筒子里看去,它的头部接触件用了一个直接焊在板子上的铜帽,这点和r50完全一样,而铜帽下面是个弹簧。这样的设计电流可以不经过弹簧,直接经过铜帽传到电路上,降低了损耗,另一方面由于弹簧的加入提供了一定的震动缓冲,所以原则上讲r50pro对震动不会有多敏感,不会出现磕碰换挡的情况。
电池方面r50pro用了自家的锂电池,容量4500ma,关于这个电池在r50的评测中就测试过,在2a的电流下有着高达5000mah的放电容量,完全超标。
电池实测容量是2514+2519=5033mah,这个充电器我改造过,单路最大1a放电我嫌慢所以改造了几个插座可以并联充放电,所以这个5033的容量是2a电流下放电至2.8v的成绩,非常不错。
玩筒年头多了,现在更重视的更多的是手感和做工,以前我对26650的筒子从来都没啥好感,但是最近几个筒子颠覆了我的感觉,就是因为手感,一个筒子是T30,就是那个双26650的大头远射,那个筒子粗细和性能最吸引我,但是平衡感略差。另一个就是这个r50,因为我先入的r50那阵还没出pro这俩原则上一样的外形,实际上别看pro的光通高长度还要短r50一点。
先上几个图:
手感其实是很难形容的一部分就,就个人而言,电筒的握持感要占50%,因为直径对于手感来说很直接,我觉得对于我来说三锂电的直径不错,但是也稍稍粗了一点,26650的直径很舒适,另一点,巧克力滚花也是一个加分项,有一定防滑但是又不磨手。
另一点就是开关部分,按键位置及档位直接决定人机功效,一般侧按的筒子用起来都比较舒适,但是平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点来说r50pro做的就很好,T30的重心就太靠后了。R50pro握持的时候拇指可以很自然的放在按键上,另一点是r50系列的开关是设置到一个六面的台阶上的,所以即使不黑暗中也只要简单转几下就能找到开关的位置所以即使黑暗中2-3秒也能很轻松的找到电筒开关。
除了外形,档位也是很重要的一点。R50pro用了olight的经典档位,个人来说这应该是单键桶最好的调光档位,短按可以开关筒,开筒后直接进入上次的档位,长按开关按钮可以在低中高三档循环,关桶的情况下长按直接进入最低亮,在任何档位只要双击就能直接进入极亮,在任何档位三击进入爆闪。这个档位设置的合理之处在于可以以很直接的方式进入最高亮、最低亮和爆闪,这点很重要,就目前来看所有厂家追求的目的都是能快速的进入这三个档位,所以就合理程度来说单键能这样设置已经是极限了。
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就完了,olight还给你提供了一个锁定档位,就是关桶情况下长按开关大约三秒后电筒关闭,这时候就进入了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的时候,无论怎么按都只会点亮按键灯,就是那个电量指示灯。
如果解锁重复以上步骤就可以了,长按三秒,这点设计对于完美党非常管用,因为这个筒子本来就是端面接触的,可以拧松桶尾来关闭电筒,加上这个可以算是双保险了。
主要的说完了说说附件吧,首先说这个充电器,这个充电器做工很漂亮,输入电压是兼容100-240v的全球通用充电器,而且充电器的插头是可以更换的,这样针对中国市场及国外市场就可以发不同的插头来实现兼容各国的插座。
最后说说这个筒子的精华部分,这个磁吸的充电头吸力十分强大,而且具有很强烈的自定位功能,当然最主要的还得是体积小巧,充电输入还用了到处都能找到的普通usb端口,所以充电器就不是必须的了,手机、电脑甚至充电宝都能给它充电,而且这个充电头的电源线用的还是我比较喜欢的扁线,usb接头也送了一个保护盖。
而且这个充电头的颜色和r50pro的pvd压环颜色很搭调,总体给人美感很强,一看就是r50pro的配件。我这人属于半个外观党,我觉得这个价格买筒子,漂亮是必须的,r50pro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除了漂亮,这个充电头给你的惊喜还不至于如此,注意这个部分了么。
在不充电的时候它会亮起绿色,当有电筒放上面开始充电的时候会亮起红色,当充满了又会亮回绿色,十分漂亮。
另外一点的是,这个磁吸的接头本身也稍稍有点磁力的,但是吸力很小,和其它东西放在口袋里的时候不用担心和其它东西吸在一起,可是如果和电筒吸在一起的时候吸力就很大了,因为。。。。r50pro本身就有一身飞檐走壁的本领,别看它壮硕的身躯,原来也是一个带自吸功能的筒子。
它可以轻易的把自己吸在铁质的任何表面上,这一下就方便很多了,在很多场合上可以直接吸在某个地方不用手持了,这点很赞。
R50pro充电部分的细节设计的很好,电筒尾盖和充电器的磁极是相反的,所以互相的吸力很大,需要充电的时候甚至只需要在尾盖上晃一下,尾盖即使扣着的也会跳起来“啪”的一下吸住电筒底部的正中间~~~,没错,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自定位设计的很好。很多时候充电的时候根本不用把尾盖拿过去扣上,实测距离5cm的距离上尾盖就会自己跳过来,实在是很方便。此处上一张图吧,,这个距离已经能把充电线拉直了。。
其实磁吸还有另一大优势就是;我想玩直冲的大家都有着急用筒子扯掉充电插头的经历吧,但是r50pro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由于这个尾盖的充电线是在侧面,当你拉扯充电头的时候尾盖是先从一侧掀起的,再拽掉充电头消耗的力就很小了,完全不用担心损坏充电器或者usb口,实测拔掉充电头的力度要大大小于拔掉usb插头的力量,所以即使不小心扯掉充电头也不会将usb线拔掉,原则上讲,这个筒子充电和使用完全都可以一只手完成,实在是方便。
既然测到这了无聊测测充电时间吧,在实际充电测试中,这个筒子充电功率不算太大,实测充电功率大概最高的时候只有将近1a的充电功率。测试的时候是将电池放电至2.8v的极限电压下进行充电测试的。
在消耗了23.4wh的输入容量和6小时12分钟的漫长充电过程终于充满了,个人觉得对于现在容量巨大的26650电池来说,6小时确实是一个足够漫长的过程。这也算是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吧。我觉得这种容量的筒子3小时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时间,当然厂家可能也是考虑了现在大多手机充电器多为5v1的这种情况,但是个人觉得直充型的筒子应该打出一定的富余量,至少是5v2a比较理想。是如果对于18650来说近1a的电流确实不小,但是对于26650这种大容量的,1a确实稍小!
最后说说电筒套吧:
R50pro的电筒套质量很好,属于预成形硬质套,中间有个收腰的设计,只有筒尾向下才能装入,配合r50pro十分贴身,看图吧。
其实没啥好说的,这两个筒子大部分地方都一模一样,最大的差别还是在于功率,一个有30w一个有20w,还有最主要的一个差别就是充电方式不一样,r50采用了usbmini插头进行直插充电,就体积来看pro居然还短了一截,可见磁吸还是要更省空间的。。
最后部分说说缺点,我的这个筒子,桶身有个瑕疵,上来没仔细看也没看出来,但是一拍图的时候就发现有块地方反光率不一样,仔细一看是个氧化瑕疵,厂家貌似简单的用黑漆笔涂了一下就完事了,这种品检可是不太好,回炉重新氧化一下多好。。。
主体说的差不多了,该上夜射了。我手头差不多的筒子就这些了,s30rII虽然在小直里面很强,但是在几个大杀器面前纯粹是炮灰,给大家做个参照罢了。
左2是大泛光的强筒g20,也是xhp70的led,属于大泛光类型的筒子,第三个就是r50pro本尊了,最后一个是同门兄弟r50。
就大小来看,26650里我见过的筒子最小的就是g20了,但是有点太泛光了,其实就泛光筒子来说3000流明还没到惊人的程度所以太泛光了也算是一个缺点吧,其次就是r50pro了,细看它的体积也算是很小巧的,比18650的小直没长出多少来,就是直径粗一点点,r50就长在了尾盖的上了其它和r50pro都一样,上个笔灯做参考。。
夜射开始,我选的场景中远中近都有,拍摄参数都是日光模式拍的,大部分图片都是f2 一秒曝光iso100图片上有参数,拍摄顺序见图片。。
点评一下,r50pro应该算是r50的大泛光版本,其实际远射效果比r50要差一些但是也还好,差距并不是太大,但是光斑面积要比它大很多。然后说说r50pro和g20的对比,g20吃亏就吃在太泛光了,所以光强很低只能接近s30rII这种小直的强度,所以被r50pro打的死死的。就目前的测试情况来看,r50pro和r50之间怎么抉择我个人更倾向于pro,因为磁吸实在是太方便了,另外远射虽然不比r50但是差距也没太大,所以总体我倾向于r50pro。
拆解部分,由于我这个筒子没拆开,但是目测应该和R50的电路一样,差距不太大,此处盗几张r50的拆解图凑合看看吧。
先说尾盖,就充电功率来说r50和r50 pro除了充电结构不同,充电功率、时间和电池容量都惊人的一致,可见至少从内部结构来说,电池、充电模块应该都是一种东西,但是就充电便捷性来说r50 pro确实方便了不少。
这个镜片可以说在电筒界里面还是新鲜玩意,首创用了个凹透镜,注意不是凸透镜是凹透镜,就是近视镜、缩小镜。这个镜片让我们看灯杯比实际的要浅一些,原理上对聚光也没有啥帮助只会更散光。所以在拆镜片的时候特意做了个对比。目的是试一下这个电筒装不装这个镜片到底差别在哪?
第一张是拆了镜片的,第二张是装上镜片的。
发现没有,光斑大了一点,但是中间的黑心完全消失了,好神奇诶。。。难以想象按道理说光斑大了黑心不也应该更大么,确实很奇妙。。。
下面就得说说这个电路了,R50pro的电池仓前后都加了缓冲的橡胶垫,估计是为了跌落能起到有缓冲作用,毕竟电池个头很大,真拼命摔它压裂电路不是不可能。
去掉这个橡胶圈发现,这个筒子的正极导电帽是直接焊在电路上的,下面有个弹簧做缓冲,不像别的筒子还焊什么飞线,这个电阻肯定更低。电路正面的元件很多结构挺复杂的,上面还淋了胶,强化抗震。电路上集成了侧按开关,还有个导热胶给ic辅助散热。
至于电路性能,实测电压高于3.7v的时候可以全功率工作,也就是高达9.6a的输入电流,此时总功率近40w十分恐怖,所以厂家标称4000流明完全没有问题。
在电压低于3.7v高于3.5v的时候会以5a的电流工作,估算起来应该是2000流明左右。
低于3.5v的时候会大幅度降低电流以保护电池。
至于这个电量指示灯,大概在3.6v的时候会开始闪,3.2v的时候红灯就开始长亮了,低于3v的时候就会彻底关断电筒输出。
电路效率这块因为没拆开所以没办法测,借用一张以前r50的效率吧,如图
其实为啥xhp系列出了这么久很多厂家没有跟进呢,主要一个原因也是电压问题,xhp50是6v多的电压对于以前的电路来说要重新设计,必须采用升压电路。不得不说现在的生涯电路设计的越来越好了,就r50来说随着档位增加最大功率达25w,但是电路效率却高达96%,现在的升压电路做的真好啊,以前升压能有80%就不错了,现在能达到96%这几乎可以等于线损了,虽然这不是r50pro的数据,但是就电路结构来看应该完全一样,所以实际效率也不会和r50差很多,不放心的人做个参考吧。
如果说电路没测那桶身应该是没有差别了,毕竟所有尺寸都一样,那估计led导热底板的厚度也就不言而喻了,如图:
这个和桶身一体的导热底座厚度居然有6MM之巨!所以有更好的导热效果就不言而喻了,这下这筒子发热很快的原因找到了。这里要纠正一个误区,并不是电筒摸起来越冷越好,相反同样功率的筒子,外壳应该是越热越好!如果能做到外壳温度和led核心温度一样那就太牛了。因为热阻低,外壳冷的里面不一定得有多热呢,就这个道理。所以优秀的电筒,开通几秒外壳热那才是优秀的设计。
写个结尾吧,对于26650的小型筒来说,3200流明确实是一个很震撼的指标,实际测试效果也确实达到了震撼的级别,而且r50pro的设计不会像g20一样太过于泛光,而偏向于有一定远射能力的泛光筒,实测远射性能接近于小直,最主要的是充电太方便,我把它定位于工作筒,在不大的体积上并且保障续航的前提下提供了足够的光通量,这点是所有18650比不了的。
- 下一篇: SOG SNARL 掌中的咆哮
- 上一篇: 夭折的中国警用枪械新秀:CF07式9毫米手枪
- HARDCASH 硬壳,骚红大箱子,HOYT CARBON ELEMENT G3复合弓
- 发布于 01月24日
- 步香阶,金缕鞋,对镜贴花黄——Clorts洛弛户外沙滩女鞋短测
- 发布于 07月31日
- BIG AGNES(比格尼斯) 双轨自充气防潮垫测评报告
- 发布于 09月04日
- 旅行我就喜欢带上它——Magforce旅行家装备袋登机版
- 发布于 06月15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