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刀的故事

 wangziwu  15  10902

C5Q8[ZV96XF~~D73(MNHP~V

曾经有一次,我刚刚买了一把战术刀,跟朋友们炫耀一番之后,突然其中有一位发问道:“什么叫战术刀?”我愣了半天,是啊,战术到底为何物?在这个到处都是“战术”的军品年代里,是不是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战术”是啥呢?
让我们从头说起。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战术一词最早应该是由罗马人发明的,用来指代军队在战场上的队形变换等动作。而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则是“指导战斗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战斗的基本原则、战斗的方法和战斗的组织实施。在实际战斗中,应该根据敌对双方的具体情况和地形、天候、水文等条件灵活运用。”乍看之下,无论哪种解释方法,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战术刀或其他战术装备除都与军事相关以外,便几乎毫无关系了。

罗马军团的阵型演变,在罗马时代,调整军团阵型便是“战术”二字的全部含义了

好吧,把范围缩小回到战术刀上,为什么要叫做“战术”刀呢?额,毫无疑问,战术刀不是拿来指导会战的,也更不可能涉及什么会战原理。那么,今日用在装备上的“战术”二字到底为何意呢?指代用于军事用途的装备?指代质量优秀,在军事行动中可以给士兵带来便利的装备?也许以上意义均有吧。总之,今日用在装备上的战术二字,具体意义是有些模糊的。只要是有些附加功能的装备、服装,似乎都可以跟“战术”扯上边。不过战术二字,最重要的,还在于体现装备的多用途能力。

事实上,就连我自己,在第一次听到战术刀这个叫法的时候,都感觉有些纳闷。为什么是战术刀?难道只要不是一柄军用匕首,便几乎完全可以胜任任何工作么?事实上,今天我们所说的战术刀,实际指代的是那些设计在极端环境下使用的刀具。举例而言,野外生存使用的刀具自然要比普通匕首更耐用、设计更周到一些。而当你想在火情来临时凿穿一扇锁住的防火门或是从落入河水中的汽车中逃生时,普通匕首、刺刀也肯定是不行的。这时你需要的就是那些战术刀了。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并非什么新鲜之物,早在上千年之前,人们便已经在使用类似功能的装备了,只不过因为当时的冶金技术和思维方式限制,形式上会显得与现在相差很多。像早年希腊重步兵携带的匕首、罗马军团步兵佩戴的短剑,多多少少都有着多用途的一面。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这二者也可以算是战术装备了哦。

罗马军团步兵使用的短剑,追根溯源的话,这腰酸是最早的战术刀之一了

在越南战争时期,双方军队很少发生大规模的会展,战争形式转化为班组小队在丛林中互相猎杀的游击战。士兵们无法像二战或者朝鲜战争那样指望后勤保障,一切装备都要自己背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减少一名士兵所需携带的物品重量便成为了重中之重,而做到这点的唯一办法,便是尽可能增加单件装备的用途和可靠性,减少所需携带的装备数量。对这些士兵们而言,匕首不再只是一种冲锋时插在枪尖的武器,平时也不仅仅是拿来开罐头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野外生存所需的多用途匕首、小刀的需求自然而然便随之诞生了。

最初,在各国军方对野外生存匕首(也就是战术刀)的要求是,外形必须足够紧凑,使其随时都可以随身携带。在功能方面,战术刀必须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如果士兵们乘坐的直升机被击落,战术刀必须有能力切断直升机上的绳索、电缆等可能缠绕士兵身体的阻碍,使士兵脱身。而在利用竹木制造掩蔽所、切割食物、制造陷阱、弓箭等简易武器时,战术刀也必须能够应付士兵所需。要知道,尺寸和功能这两点对于士兵而言是很简单的选择——如果战术刀不够小、不够轻,士兵便根本不会去带着它;如果到了战场上之后士兵发现这把刀作用不大,那很快便会将其当做垃圾扔掉,这也是为什么士兵们经常会丢弃掉一些专门用途的工具。

在越战之前,军需部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没有将精力放在刀具等冷兵器方面了。自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人类便再也没有将刺刀当做重要作战手段(也许只有俄国和亚洲除外)。在这个过程中,军方对于刀具的兴趣愈发消逝,而且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单兵野外生存装备的重视程度也没有任何提高。在他们眼中,既然军队是一个由数千、数万人构成的整体,士兵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后勤部门或集中人力来克服。好在士兵们自己并没有遗忘这一点,毕竟这直接关系着他们的性命。

越战初期,美国陆战队拥有一种名为KaBar的匕首,而陆军却只有几种枪刺可用。在二者之中,陆军枪刺由于是作为肉搏战武器设计的,韧性有余而强度不足,在与对方拼刺刀时可以吸收不少冲击力,但在作为野外生存之用时却难以应付很多切割、劈砍硬物的需求。为应付后一情况,不少陆军士兵也不得不用各种手段拿到了陆战队的KaBar匕首。与普通枪刺相比,KaBar刺刀通用性要相对更强一些,但对于在丛林中作战的士兵或者空降兵而言,却还是不敷使用,他们只能选择自己购买野外生存匕首带到战场上使用了。

美国陆战队装备的KaBar刺刀,其通用性要比陆军枪刺强很多,但却仍然难以达到真正的通用标准

在北卡罗来那州布拉格堡的烟雾弹山,也就是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的驻地,60年代初期一直在进行相关研究。大约在同一时刻,第82空降师的士兵也在私下购买了大批各种各样的商版匕首,但每一种都会在某一方面具有缺陷,找不到十全十美的型号。几经权衡之下,反而还是陆战队的KaBar综合性能最好,只不过KaBar实在不能算是结实,很容易便会弯折。除KaBar匕首以外,商版中性能较好的有Buck、Gerber等牌子的产品。Buck匕首虽然坚硬锋利,但太容易折断了。Gerber的匕首则是在设计上过于注重白刃战,在野外生存所需的功能上缺失严重。

在此期间,一个名为Randall(蓝道尔)的品牌脱颖而出。说是品牌,其实也就只是一间作坊,不过在老板W.D.蓝道尔的精工要求之下,店里所有的工匠都有着不凡的技艺,制造出来的匕首自然也出类拔萃。事实上早在二战期间,蓝道尔的匕首便已经获得了结实耐用、用途广泛的美誉,不少绿色贝雷帽的士官自行购买了蓝道尔的产品,并利用皮套将其佩戴在腰带上,而不像普通匕首那样挂在背带上,即使在发生事故时,士兵与背负的装备分离时,只要他不会连裤子都丢掉,匕首就肯定还在身上,随时可以取用。

 蓝道尔品牌的匕首,这种精工打造的优质匕首为美国军用战术刀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接上文:在此期间,一个名为Randall(蓝道尔)的品牌脱颖而出。说是品牌,其实也就只是一间作坊,不过在老板W.D.蓝道尔的精工要求之下,店里所有的工匠都有着不凡的技艺,制造出来的匕首自然也出类拔萃。事实上早在二战期间,蓝道尔的匕首便已经获得了结实耐用、用途广泛的美誉,不少绿色贝雷帽的士官自行购买了蓝道尔的产品,并利用皮套将其佩戴在腰带上,而不像普通匕首那样挂在背带上,即使在发生事故时,士兵与背负的装备分离时,只要他不会连裤子都丢掉,匕首就肯定还在身上,随时可以取用。

在当时,私下购买蓝道尔匕首的官兵主要会选择两种型号,一位M14型攻击匕首,其刃部长度在19厘米左右,最厚处厚度约为6毫米,刃材本身也十分坚固耐用,既具有良好的韧性,同时在硬度上也足以得到保证。在设计角度而言,M14匕首也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野外生存和格斗刀两种功能,但相对还是更偏重于格斗能力。除M14型以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便已经开始生产的M1型匕首也是不少人的选择。其材质和形式与M14型十分接近,只是刀刃要显得更为轻薄一些,而且并不如后者那么坚固(必须提及的是,M1本身事实上也已经十分坚固了,在第82空降师对各种匕首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没有一柄M1断裂)。总体而言,在蓝道尔最初的设想中,这两种匕首只不过是通用性更强的格斗匕首而已。

不过无论设计初衷如何,这两种匕首很快便被应用在多种多样的用途之中了。士兵们会使用蓝道尔匕首去劈砍、切削建造掩蔽所、陷阱以及木质简易武器的材料,也会拿着蓝道尔去参加格斗训练,甚至在肉搏中直接刺杀丛林中的敌人。在那个时代,如果以综合性能而论的话,蓝道尔是举世无双的。在M1和M14两种匕首中,又以刃部更厚重的M14型通用性更好一些,在清理道路和劈砍障碍时更加坚固耐用。在使用M14匕首的情况下,普通士兵仅需五分钟便可以在一面木板墙上开辟出一人大小的开口。

 

 

 

 

蓝道尔的M14(上)和M1(下)匕首

在当时的环境下,蓝道尔匕首拥有着近乎完美的设计。只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它也有着自己的缺点。由于采用了相对较软的工具钢来锻造,其刀刃是很容易被磨钝的,士兵需要经常打磨刀刃,才能保持其锋利。所幸这种材质打磨起来也算是非常方便的,即使在战场上随便捡起一块较为平整的石块也能够将匕首打磨完成,因此也没有太多士兵会抱怨这一点。对士兵们而言,这种匕首既足够轻型,携带起来不会增加任何负担。同时又有着足够的强度来应付极端求生情况,而即使是为了提高韧性而在刀刃强度上做了一些妥协,其强度也还是足以保证足够锋利,在野外求生和白刃搏斗之间足以取得平衡。虽然在那个时代还根本不会有任何人把多功能匕首称为“战术刀”,但蓝道尔M14本身无疑已经是一种优秀的战术刀了。

如之前文章中所说的,士兵在战场上往往十分挑剔。太重、用处不大或是用起来不顺手的东西一概都会被扔掉。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越南战争中的美国士兵要进行长达数日的长距离步行巡逻,光是武器、弹药、食物、防弹衣以及各种附件装备便已经要达到60磅以上了,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超过100磅。不堪重负的士兵不仅会丢弃装备,有时甚至连口味不好或是提供能力不多的食物都会扔掉!说句题外话,到了今天,在阿富汗作战的美国大兵所需携带的装备并不比越战时更轻。也许防弹衣稍微轻了一点,背负系统设计得更合理了一些,但各种瞄具、夜视仪、电池的增加又把这一部分的减重完全埋没掉了。因此即使到了今天,重量依然是战术刀在设计方面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越南战场和阿富汗战场上的美国士兵对比,可见在这种特殊地形战争中(前者为丛林,后者为山地),士兵需要自行背负的东西始终都很多,这也导致士兵对于战术装备始终有着轻量化的要求

说回到越战,当时美国陆军中还配发过一批Shrade牌的折刀。虽然其性能与蓝道尔的匕首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但作为切割食物等用途的辅助刀具使用起来还算不错,但作为野外生存刀具切割竹木等材料或作为格斗刀刺杀敌人时便完全不敷使用了。同样重要的是,这一批折刀的配发量并不大,陆军也并没有再采购新的同类产品,因此只有一少部分伞兵部队拿到了Shrade折刀。

 

 

Shrade牌的折刀

在第82空降师的伞兵中间,很多人会将折刀挂在胸部口袋里面的系索上,这样一来,即使身着全套伞具,士兵也可以很方便的把刀掏出来。也许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但当伞兵被降落伞挂在树上时,能否方便地掏出刀子隔断伞绳便显得性命攸关了。大约也是在Shrade列装伞兵部队的过程中,一些士兵们自行买到了德国Linder公司生产的“黑猫”折刀。在优质钢材的保证下,黑猫折刀在有着与其它同类道具不相上下的强度同时大幅降低了刀刃厚度和重量,如果你不特别加以注意的话,可能根本感觉不到自己带着它了。也正因为如此,一部分谨慎的伞兵会在身上带两把黑猫折刀,分别塞进伞兵靴里,左右一边一把,以免自己在即被挂在树上,又有胳膊摔断时发生无法取用折刀的悲剧。哦,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人只要稍加练习,都是可以单手打开黑猫折刀的,对上述情况而言,这显得尤为重要。时至今日,Linder还在生产大约20美元一把的黑猫折刀,实在是实惠之物。

 

 

德国Linder公司的黑猫折刀

著名的Buck110折刀也在同一时期面世,坚固讨巧的设计很快赢得了数百万平民用户和部分第82空降师官兵的青睐。但在另一方面,Buck110折刀却也从未获得过特种部队的青睐,后者始终认为Buck110的刀刃过于脆弱,完全无法适应特种部队的高强度野外行动,而且其重量也相对较大,导致他们更愿意选择轻便耐用的德国黑猫折刀。要知道,Buck110已经重到放在口子口袋里绝对会让人感到不适的地步了,绝大部分使用者甚至要专门在腰带挂上一个附包来携带它。

 

 

风靡全球市场的Buck110折刀,但这款折刀在重量和耐用性上并不太好。

从美国军方大规模介入越战开始,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关于是否需要列装制式战术刀的疑惑都始终在困扰着美国人。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位名为马国森(英文名Al Mar)的华裔前空降兵及特种部队成员创建了自己的军刀工厂,并设计出了杰出的Eagle折刀。对于这款折刀相对较小的尺寸而言,其耐用性让人惊讶,同时外形上也显得十分优雅。在Eagle上市之后,立刻便挤掉了Buck110和黑猫的一部分市场。进入80年代后,马国森又得到了原陆军上校James Rowe的帮助(此人在越南战争期间曾经做过五年俘虏),并第一次针对野外生存需求设计出了名为SERE的折刀。

 

 

接上文:从美国军方大规模介入越战开始,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关于是否需要列装制式战术刀的疑惑都始终在困扰着美国人。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位名为马国森(英文名Al Mar)的华裔前空降兵及特种部队成员创建了自己的军刀工厂,并设计出了杰出的Eagle折刀。对于这款折刀相对较小的尺寸而言,其耐用性让人惊讶,同时外形上也显得十分优雅。在Eagle上市之后,立刻便挤掉了Buck110和黑猫的一部分市场。进入80年代后,马国森又得到了原陆军上校James Rowe的帮助(此人在越南战争期间曾经做过五年俘虏),并第一次针对野外生存需求设计出了名为SERE的折刀。

所谓SERE,原本是Survival Escape Rescue & Evasion的缩写,意为生存/逃生/援救/入侵,从名称上即显示出了它的设计针对用途和通用性。按照Rowe的想法,原本SERE是作为一款极紧凑型折刀设计的,其目的在于优化便携性。而在Rowe和马国森二人的努力之下,最终制造出来的SERE折刀在缩小体积的同时,也成为了一款极为坚固的生存刀具。即使士兵陷入敌阵孤身一人,只要手中还握着SERE,便足以信心十足的面对任何求生情况。

 

 

马国森与Rowe上校一同设计的SERE折刀,开启了折刀作为战术刀使用的时代

几乎每一个与马国森对谈的人,都曾为他侃侃而谈,谈论自己如何将美感与功能性结合在每一款刀具时散发出的神采所吸引。直到马国森去世为止,他始终是美国甚至整个西方范围内最好的折刀设计师。不过无论SERE折刀何等优秀,它在技术和设计方面并没有太多创新之处,而只是将一些成熟技术更为合理地组合在了一起,同时再加上优美的外观,使其卖相更好。但也正是因为SERE这款折刀的合理设计,才使人们终于开始考虑一个问题——“折刀能否完全取代匕首?”建立在这个问题之上的,则是此后十几年间,工匠、厂商们对制造“战术折刀”的探索。

也许是因为受到马国森启发,在SERE诞生后的十余年中,大批设计各有不通过的折刀纷纷上市。在此之中,不少设计方式就因为被证实完全不敷使用而被迅速放弃了。但其中一种却在这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被筛选了出来,也就是内衬锁式折刀。当然,这种设计并非当时的发明,而是早已有之。只不过在迈克尔·沃克(Michael Walker),一位专门为顾客打造定制刀具的工匠重新将其推向市场之前,折刀早已为背锁式设计所垄断。而在沃克的折刀大受好评之后,很多厂商也纷纷重新启用内衬锁设计,关于内衬锁和背锁两种设计那种更为坚固可靠的争论也甚嚣尘上,双方的支持者直至今日仍在争论不休。

 

 

迈克尔·沃克设计的折刀

同样是在这一时期,很多全新的设计元素也开始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而出,在刀刃上开孔、设置锯齿等如今已经斯通见惯的设计都从此时开始出现。在大批涌现的折刀之中,Bob Terzuola为顾客订制的刀具别具一格。他在刀把内部采用了钛合金材料,而且在刃部也选用了不同于传统折刀的全新钢材。在将折刀打开之后,Bob Terzuola的产品要比所有其余折刀都更加牢靠。也正是从此时起,一部分用户开始意识到,也许折刀有朝一日真的能够取代匕首成为士兵们手中的主力战术刀。

 

 

由订制刀具市场迸发出来的创造力井喷现象如今依旧还在延续着。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拥有了人类历史上最坚固、通用性最高的折刀。既然折刀在坚固性这唯一一的劣势项目上已经得到大幅改善,那它们在便携性和安全性上的优势自然便会得到充分体现了。在国际市场上,战术折刀的销量已经达到了战术匕首的20倍之多。造成这一比例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来自民用市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平民也很少会在平时带着一把匕首出门或者工作,既方便携带,看起来侵略性又小了很多的折刀自然便成为了他们的唯一选择。而在军队方面,虽然匕首仍具有自己在性能上的优势,但这种优势也正在逐渐变得越来越小了。原先很多只有固定握把匕首才能应付的高强度劈砍、切削作业,如今也已经可以用折刀应付。再加上士兵们所需携带的各种附件更是越来越多,战术刀本身的便携性就变得比以往更为重要了。自然,高性能折刀在军队中取代匕首的脚步也随着这一趋势变得越来越快。

在伊拉克战场上,有一位陆战队士兵曾经在干枯的运河中用CRK&T M16折刀刺杀了一名敌军。后来他回忆说:“那把折刀是当时我手中唯一来得及拿出来的武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相似的情况多次发生。不少陆军、陆战队士兵甚至PMC的防务承包商都曾经被自己的折刀救下过性命。

 

 

CRK&T M16折刀

现今有不少青年热衷户外运动和冒险,社会文化和时尚审美又导致他们并不愿意携带匕首出门——无论如何,匕首看起来都更像是凶器而非工具。但无论是钓鱼、滑雪、远足、登山还是任何其他户外运动,他们都有可能会面临一些危险情况,如果没有合适的刀具来制作工具、处理食物和开辟道路,甚至可能性命不保。在这种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不会看起来便杀气腾腾,且外观精练的折刀。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折刀来在恶劣天气中劈砍建材搭建掩蔽所,也可以处理那些从野外自然环境中获得的食物。二者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很可能关系到这些青年的性命。

通过采用一种全新的框架式锁定结构,Chris Reeve将折刀的强度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并借此创造出了今日最为知名,且广受好评的Sebenza折刀。另外,除了强度过人以外,Sebenza折刀在造型方面也显得出类拔萃。在它的身上,你很难看到那种工业产品你的感觉,反而显得更像一件现代艺术品。整个折刀周身没有一丝多余之物,甚至连折刀本身的出色强度也不去彰显。Reeve本人曾经说道,在设计Sebenza折刀时,他曾经听说了一个关于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故事。当时有人向米开朗基罗发问道:“你是如何将大理石雕塑做得如此美妙?”后者答道:“我只是去掉了不应属于这座雕塑的加工。”是的,Sebenza折刀也是如此,它只是一把折刀,简洁至极,只是存在于此。

Sebenza折刀

蜘蛛牌(Spyderco)的折刀始终走在折刀设计的最前沿,几度领导设计革命。在这家公司的历史中,曾生产出了多种优秀折刀,但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唯一一款被官方命名为“军用”折刀的型号。如果单从外观上而言,“军用”型折刀似乎过于脆弱,其旋回结合部很难承受任何形式的应力。但事实上,由于其内衬锁定结构设计得韧性较强,且内部几何形状极为合理,这把折刀要远比看上去更为坚固。即使是那些户外运动的菜鸟,也可以毫不担心地挥舞“军用”型折刀在树丛中开辟出一条生路,甚至还可以沿路砍断一些直径与手腕相似的树苗,而折刀本身却不会受到损伤。从某种意义上说,Spyderco的“军用”型折刀很像是一把现代版的“黑猫”。二者在重量上都十分轻便,携带起来毫不费力,也可以很方便的插进靴子里(另外说一句,二者在颜色上也全采用了黑色)。只不过在做工方面,“军用”型折刀是要远远超过“黑猫”的。

蜘蛛牌的“军用”折刀

Benchmade这个品牌专门以制造高质量的蝴蝶刀(即刀把可裂开为两部分,分别向反方向旋转盖住刀刃或组成刀把)闻名。蝴蝶刀本身是一种在菲律宾和南非比较常见的刀具,其名字便来自于菲律宾一个名为“蝴蝶村”(Balisong)的地区。作为Benchmade的创始人,Les De Asis自建立公司时起,便决心将其建设为行业领导者。在这种思想指导下,Benchmade市场会生产出一些极具创造力,且质量上佳的产品。在这家公司最新的产品中,有一款名为Ruckus的蝴蝶刀结构十分坚固,在通常而言不怎么坚固的蝴蝶刀中别具一格,完全可以被当做战术刀使用。

Benchmade的蝴蝶刀

哥伦比亚河刀具/工具公司(Columbia River Knife & Tool)生产了不少我们这个时代中质量上佳的战术折刀。由原伞兵Kit Carson设计的M16型折刀在部队中极为出名,在军队内部的小卖部中更是热销至今。上文中曾提及的那位在干运河中刺杀伊拉克战士的陆战队员,使用的便是M16型折刀。

CRKT的M16折刀

独狼(Lone Wolf)公司也是一家在生产战术折刀方面有着独到之处的厂商。有一位在伊拉克作战的陆军游骑兵说,当年在伊拉克寻找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时,他曾经直接用一把独狼的折刀撬开过机密文件箱。当时他身上并没有携带专门的撬棍,搜查的房屋又遭到游击队炮击,情急之下,他掏出折刀便撬了起来。令他自己也大吃一惊的是,不仅刀子没有折断,反而是柜子真的被撬开了。而这把刀至今还被他毫发无损地带在身上。

独狼牌的折刀

Victorinox公司因生产优质瑞士军刀出名,由于几乎所有瑞士军刀都拥有一个切割用的刀刃,而且可以单手打开,因此也被不少士兵当做战术刀使用。由于Victornox的瑞士军刀重量极轻,因此也被很多野外求生教练和特种部队士兵视作必备之物。

说了不少折刀的发展,难道固定刃的战术刀已经彻底沦为过气之物了么?折刀难道已经可以统一战术刀的江山了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无可否认,折刀确实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战术刀市场,但给它们带来有时的折叠功能,同样也是它们的梦魇。无论再怎么优化设计,再怎么结实,即使今日的折刀锁扣都已经被十分结实,甚至有些完全能够被用来砍柴劈木,折刀也还是不可能像普通战术刀那样结实。有些坚固的门窗,障碍物,也只有固定刃战术刀能够劈砍撬开,而即使是最坚固的折刀,也无可奈何。

在折刀设计突飞猛进的同时,工匠和厂商们也同样没有放弃对匕首的改进。只不过与折刀那些革命性的发展不同,由于匕首更加依赖于钢材本身的进步和改进,因此其发展最多也只能称之为进化,而并不具有革命性。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几个商版匕首品牌:

Boker公司的Chad los Banos系列匕首设计初衷在于为用户提供一种短小便携的自卫匕首。不过由于设计优秀,这些匕首虽然短小,但却完全可以胜任野外求生以及劈砍障碍的工作,用它来撬开罐头自然也是毫不费力。作为一把自卫匕首,其刀柄被设计得十分舒适,我起来得心应手。弧形的刀刃也使其在总长度较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拥有较长的刀刃长度。

Chad los Banos微型匕首

Chris Reeve公司除设计了卓越的Sebenza折刀以外,也同样设计了一批采用防弹钢板制造的空心刃口的匕首,其尺寸大小不等,既有大如枪刺的大号匕首,也有较为短小的自卫匕首。更为著名的是,那些在特种作战中心(Special Warfare Center)通过考核的特种部队士兵们,每人都会得到一把Chris Reeve的匕首作为奖励。在美国陆军的特种部队内部,这种匕首被称作亚伯勒匕首,外界则将其称为“绿色贝雷帽匕首”。

Chris Reeve的太平洋战争纪念版匕首

哥伦比亚河刀具/工具公司(Columbia River Knife & Tool)以生产物美价廉的固定刃战术刀闻名。因为性价比较高,不少收入较低的大兵也会选择购买哥伦比亚河的“龙”式战术刀带到战场上使用。哥伦比亚河还生产了一种名为“刺丁”(Sting)的战术刀。听起来很耳熟吧这个名字?是的,这款战术刀正是以《指环王》原著中弗罗多(Frodo)从叔叔比尔博(Bilbo)那里继承到的精灵匕首命名的。从外型上看,这把刀外型也确实有些像电影版中的那柄刀具“刺丁”。另外,CRKT(哥伦毕业河公司的缩写)的“刺丁”还拥有另一个特点,其刀鞘上自带魔术贴,可以很方便地绑在大腿上。

长得确实有些像精灵匕首“刺丁”吧

本死宅是个魔戒迷。。忍不住就附了一张刺丁的图。。

Fallkniven公司虽然已经有数年没推出新款战术刀了,但他们还是拥有一批出色的老产品仍在热销。举例而言,Fallkniven老款的F1匕首便是一款十分优秀的生存匕首。这款匕首甚至强度之大,甚至可以拿来砍伐木材。除此以外,Fallkniven的设计也对其他工匠、品牌带来了一定影响,在切割物体时十分易用的简洁刀刃设计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了他人争相模仿的对象。

Fallkniven F1匕首

蜘蛛牌也生产过大量战术匕首。在所有蜘蛛的产品中,最引人瞩目的是Perrin匕首。在很多人眼中,Perrin匕首被视作完美之作。其用途之广、强度之大令人瞠目。手握Perrin匕首,使用者甚至可以直接刺穿一堵石膏墙,而匕首本身则不会受到任何损伤,其刃部之锋利,可以像划破纱布一样划破牛仔裤。与此同时,Perrin匕首却很轻,即使塞在袜子里或者像项链一样挂在脖子上也不会让人感觉到不适。在外形方面,Perrin也并不落俗,反而显得十分漂亮,而这也正是它的另一引人瞩目之处。

定制版的Perrin匕首

(原文来自军品志)
标签:

分享至 /
 
  

  1. koke 2014-6-13 14:44 #1

    为啥木有ST的刀